第一千四百三十章 反其道而行!鲜卑的反应(1 / 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西园军组建的时间虽短,至今不过近半年的时间,可因兵员基本上皆出自于世家的关系,并非实际意义上那种从无到有的组建,所以成军的速度很快。

不过两、三个月的时间,西园军便已初具战力,半年的时间下来,虽然还没将战力能级提升到应有的水平,兵种职业的就职和配套装备的列装等等,却已落实得七七八八了。

也就是说,西园军其实已经可以上战场了,只要别投放在那种高烈度的直接冲突区,基本上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以公孙瓒为主帅坐镇乌桓,袁绍和曹操等人各据一方,刘虞负责后勤支援,在三方相互配合的同时,三方也相互制衡着。

如此阵容,足以确保乌桓在内附以后,其疆域不至于被鲜卑等胡夷所占据,还能让大汉帝国借此对北方草原伸出触角。

当然,对于大汉帝国的世家来说,更重要的是阻止了沐云将势力向着大汉帝国内部渗透,并将触手延伸到东北方来。

而在汉灵帝接受乌桓的内附,并将西园军调派过去以后,四方胡夷不禁为之一震。

难不成……当初那个天朝上国,又回来了?

四方胡夷不约而同地暗忖道。

不得不说,在南匈奴内附,后冠军侯也死了以后,大汉帝国的军势便又开始走下坡路了,令四方胡夷再次蠢蠢欲动了起来。

氐、羌虽然跳得厉害,可更多是因为大汉帝国的世家和官吏,对其进行压榨等不公对待,最后才衍生出一连串的汉羌之战。

事实上,氐、羌对于大汉帝国,本身其实并无太大的野心。

反倒是大汉帝国北方的南匈奴、鲜卑、高句骊等等,对大汉帝国充满了野心,尤其是鲜卑的部份。

更重要的是,乌桓的疆域就在鲜卑的旁边,由不得鲜卑那边胡思乱想。

不过,在确定来的不是沐云的大军以后,鲜卑也不禁松了一口气。

受到匈奴的影响,鲜卑和乌桓的首领也以单于称之,只不过在匈奴被大汉帝国给打崩了以后,为了与之做区别,便改称为善于。

依照原史的轨迹,在南匈奴内附以后,匈奴的地位便逐渐地被鲜卑所取代,就连匈奴视为龙庭祖地的狼居胥山,都被鲜卑所占据。

鲜卑这一占,便是上千年之久。

不得不说,这地方还真有一些不同寻常之处。

冒顿单于在从月氏那边逃回匈奴部落以后,在这个地方杀父夺位成为单于,并率领匈奴崛起。

鲜卑占领这个地方并取代匈奴的地位以后,随着势力的壮大而分裂成拓跋、慕容、柔然等部。

其中,柔然部在被突厥击败以后,选择撤回这个地方,然后就有了日后被称为成吉思汗的铁木真诞生。

是的!鲜卑就是日后横扫欧亚的蒙古的前身。

咳咳!有点儿扯远了,我们回归正题。

在狼居胥山的作用下,《帝望》里的南匈奴在内附大汉帝国以后,虽然日子不像过去那般好过,可至少还能维持住王国的体面。

鲜卑虽然逐渐坐大,可在短时间里面,却没办法像原史那样,将匈奴帝国当初所占据的地盘通通吞噬掉。

在鲜卑的檀石槐善于的英明领导之下,也只是将匈奴当初从东胡那边抢走的领地给夺了回来。

不是鲜卑不给力,只能说《帝望》里的匈奴气数未尽,仅此而已。

在檀石槐善于死后,次子和连排挤其兄长上位。

在原史中,由于和连善于的才干不及其父,性贪淫且断法不平的缘故,使其部众相继叛离,所以在他进攻北地被射杀时,其部众才以其子骞曼过于年幼的理由,立和连善于兄长之子魁头为新任鲜卑善于。

不过,因为《帝望》里的鲜卑势力,并没有像原史那般强大到几乎没有敌人,不管是西边的匈奴也好,南边的大汉帝国也罢,就连东边的余夫都能对他们产生威胁。

所以,《帝望》里的和连善于并没有原史那般骄纵,虽仍不及檀石槐善于,可至少算是合格的那种领袖。

〝趁现在进行攻击的话,固然可以获得不错的战果,却有极大的可能把那位天将军给引过来,但若不打的话,以后又得面对大汉帝国无止尽的骚扰……〞

和连善于思考了一下,并没有趁着大汉帝国在调派兵力之际,对乌桓发动攻击,而是派人前往余夫和高句骊,准备共同抵御大汉帝国可能的攻势。

就当前的状况来说,大汉帝国还不是他们的主要敌人,他们现在需要做的,只是拖住大汉帝国的脚步,然后专心地解决掉南匈奴。

〝看来,还是得从漠北下手啊!〞和连善于看着地图,不禁沉思道。

在匈奴帝国的体制崩溃,分化成南、北匈奴以后,南匈奴便已迁至漠南一带。

北匈奴在被后冠军侯击溃以后,仅有些许残部一路西逃,漠北也就成了无主之地。

不得不说,《帝望》里的南匈奴还是挺鸡贼的!在内附大汉帝国以前,悄悄地分化出了大半精锐,第一时间将漠北给拿了下来。

鲜卑的反应虽快,却还是晚了一步,并没有像原史那般坐收渔翁之利,一举拿下整个漠北,取代匈奴而成草原霸主。

只是,南匈奴虽保住了大半基业,可还是因为人口和军力等多方面因素,逐渐地失去了对外围地区的掌控能力。

南匈奴不是没有想过要将重心迁回漠北,可如此一来,势必会使他们失去对漠南的掌控,导致鲜卑和氐羌进一步坐大。

虽然说,这样的结果能使他们摆脱大汉帝国的钳制,却也会让他们陷于极其被动的局面。

在后冠军侯窦宪死后,大汉帝国的军势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弱了下去,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大汉帝国现在打个氐羌都这么吃力了,何况是面对增强版的氐羌和鲜卑?

就南匈奴的推测,一但他们迁回漠北,导致鲜卑和氐羌坐大以后,大汉帝国十有八九是打不过的。

可是,凭借着长城作为依托,大汉帝国想要在鲜卑和氐羌的夹击下自保,却也十分地容易。

讲句难听一点儿的,届时只要鲜卑不主动攻击大汉帝国,大汉帝国就不会贸然地与之开战,在将长城给巩固好以后,只会更加专心地对付氐羌。

在此情境下,以匈奴和鲜卑之间的恩怨,鲜卑会做什么事,也就可想而知。

十有八九会联系西域诸国和呼揭等势力,对他们群起围攻!

所以,南匈奴不能退,他们只能留在漠北,一边对大汉帝国施加压力,一边限制着鲜卑和氐羌的发展。

南匈奴能做出这样的判断,鲜卑自然也可以。

因此,鲜卑未曾停止他们对漠北增兵的动作,迫使南匈奴只能跟着在漠北增兵。

鲜卑原本的战略,是透过这种方式,不断地削弱南匈奴对漠南的掌控力,等南匈奴被削弱到一定程度以后,便将南匈奴赶出漠南,接着再透过势力的联合,一举将漠北也给啃下来。

只是,和连善于现在有了新的想法,决定反其道而行,利用大汉帝国这边的形势来对南匈奴进行牵制,迫使他们从漠北那边抽调兵力,然后直接从漠北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