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功劳一人一半(1 / 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奴家谢过掌柜的。”

小红躬身致谢。

然后,才招呼远处站着的众人,上前来给沈不易一一见礼。

就连那日调戏自己的青青,也规规矩矩上来,给自己见礼之后,乖乖的站到一旁。

沈不易心中不由得一阵赞叹,这个小红,不但是人长得漂亮,这管理水平很高啊,几天的功夫,把这阅花楼理得顺顺利利,人管的服服帖帖,倒是有些手段啊。

“好了,大家各自去干活吧。”

沈不易笑着挥了挥手。

青青施施然,走到场地中央。

在中央原来的高台上,摆了一架古琴。

她坐定之后,伸手一拨,悦耳的音符便跳动出来。

曲子是高山流水的古曲,听的人有点心旷神怡。

真想不到,一个青楼里的卖笑女子,竟然弹得如此精湛。

或许,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段被逼无奈的经历吧。

伴随着这逼格有点高的琴声,沈不易对小红说道,“你来煮一壶茶。”

小红答应一声,端上炭火盆,熟练的操作起来。

初春时期,喝的还是去年的陈茶,唐朝,还是绿茶为主。

唐代饮茶分为煮茶与酌茶两步。

煮茶分成三个阶段,即“三沸”。

当水煮到出现鱼眼大的气泡,并微有声时,是第一沸。

这时候根据水的多少加入适量盐调味,尝尝水味,不要因为味淡而多加盐。

当锅边缘水如连珠时,是第二沸。

舀出一瓢开水后,用竹夹在水中搅动成水涡,使水沸度均匀,用量茶小勺量取茶末,投入水涡中心,再加搅动。

过一会儿,水面波浪翻腾着,溅出许多沫时,也就是三沸。

将原先舀出的水倒回,使开水停沸,生成茶沫。

此时,要把茶沫上形成似云母的一层水膜去掉,因为它味道不正。

“三沸”之后,不宜接着煮,因为水老,不能再饮用。

煮茶的水不能多加,否则味薄。

第二步,自然就是酌茶。

即用瓢舀汤向茶盏分茶,其基本要领是使各碗沫饽均匀。

从锅中舀出第一碗茶汤叫隽永。

隽味永长的意思,也指最好的东西。

煮好了茶,小红恭恭敬敬的把隽永端上来,“掌柜的,你尝尝。”

沈不易微微一笑,“重新烧一锅开水,再来一壶,两个茶碗。”

很快,便有人重新端了一锅水上来,还有一个茶壶,两个茶碗。

待锅里水烧开以后,沈不易先取了一撮茶叶,放进茶碗,舀了一瓢水进去,把茶略略的洗了一两个个弹指,然后倒掉。

又把茶倒进茶壶,然后,舀了一小瓢开水进去。

晃了晃,等了几个弹指之后,沈不易把茶水倒了两碗出来。

笑着推了一碗到小红面前。

“你煮的茶,我泡的茶,你品品看。”

小红诧异的看着沈不易,就这简单吗?

洗一下,泡几个弹指,就能喝?

将信将疑之下,还是试着品了一下,不由得眼前一亮。

自己煮的茶,咸兮兮的不说,煮的太久了,还带着一丝苦涩。

而沈不易泡的绿茶,清香扑鼻不说,入口之后,唇齿留香,让人心旷神怡,精神抖擞。

“好,好极了。”

小红忍不住赞叹道。

沈不易笑着点点头,我刚才的操作,你可看清楚了?”

小红点点头。

沈不易笑着,把茶壶里茶水全都倒掉,然后空壶递给小红,“你,照着来做。”

小红接过来,按照沈不易刚才的操作,一步一步,重新泡了一壶给沈不易。

沈不易接过来,喝了一口,“泡的时间有点久了,重新泡。”

小红算计着火候,又重新泡了一壶。

三番五次之后,终于达到了沈不易希望的结果。

“不错,就这样泡,你把这方法,传授给阅花楼的每一个人,我的要求很简单,每一个人,包括如花,都要能够准的泡出一壶好茶。”

此时,兴庆宫,勤政殿。

御林军大统领罗东力,站在玄宗书案面前,小心汇报着今日审问新狼里等人的情况。

“皇上,契丹国在这家店里,一共潜伏了八十六人,属于暗卫的,有五十八人,其中,暗卫队长别来,率领两人外失踪,余下还有暗卫五十五人。”

“这些暗卫来长安城的主要目的,便是刺杀驸马沈不易。”

玄宗听得直皱眉。

“你是说,他们是冲着沈不易来的?”

罗东力点点头。

“是,为首的乃是契丹国大元帅新居也的儿子新狼里,在居庸关吃了败仗,心中不服,就想来长安城行不轨之事。”

说完之后,罗东力还不忘给沈不易脸上贴金。

,“卑职也是在沈驸马的指点下,擒获这些贼子。”

玄宗皇帝听他主动提到沈不易,心中明白了几分,这里面,多半又是沈不易的功劳,只是此子似乎有些淡泊名利,不愿贪功罢了。

但是作为皇上,不能厚此薄彼,想到这,他故意笑着说道:“如此说来,有沈爱卿一半功劳?”

罗东力倒也实在,躬身说道:“这份功劳,沈驸马有九成,卑职只有一成。”

“哈哈哈!”

玄宗忍不住一阵大笑,心中十分得意,罗东力不愧是自己的近卫,懂得自己心思啊。

“既然如此,那朕要好好的赏赐沈不易。”

说完,他转脸看向高力士。

“老高,你说说看,这件事,朕当如何奖赏?”

高力士何尝不清楚,玄宗不过是要借自己的口,说出奖赏之实,便笑着上前说道:“奴婢以为,罗大统领,和沈驸马,当各领一半。”

这,很对玄宗的胃口啊,他笑着点头,表示同意。

见玄宗点头,高力士接着有道:“奴婢以为,赏二百户,可也。”

二百户,这可是大功啊。

隋朝时期,全国大概有八百万户,经过连年征战之后,到贞观初年,大概只有二百多万户,就算发展到现在,也未超过一千万户。

一个开国县公,也不过是五百户,至于什么千户,甚至更多,那要多大的功劳呢。

,就算是当时的太平公主,享受到的最高礼遇也之上五千户。

至于传说中的万户侯,似真的只是传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