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6 乡音乡情(1 / 1)

匠心 沙包 1120 字 2021-03-04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那就是平镇了。”

百里启往外一指,一群人挤到了窗户旁边,脸贴在了玻璃上。

陆存高其实是去过平镇的,但氛围影响,也忍不住转头,盯着那里看。

一水相隔,秀丽的城市如画卷一般,铺陈在他们的眼前。黑与白与灰错落相间,绿色点缀其中,雅致而富有趣味。

现在还很早,蒙蒙的晨雾混合着水汽,轻烟一样袅绕在河面上,朦胧间更增丰韵。

“真美啊……”高小树喃喃自语,他的眼睛亮亮的。这段时间以来,一个崭新的世界在他面前打开了,他发现了很多全新的乐趣与美好,以前根本不在他视野范围内的。

那种感觉,就像蒙在眼睛上的尘埃被抹去了一样。

“我们怎么过去?坐船吗?”荣显扒着窗户问。

他当然坐过船,这本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但那都是大轮船,跟现在车窗外的那些可不一样。

平镇旁边有一条河,名叫参商港,河宽约为曲水河的三倍,河上扁舟叶叶,时有白色渔网飞起,云雾一样撒落。

有些[笔趣阁 www.biqugex.me]船比较大,上面有灰黑色的篷子,上面坐着两排人,明显是渡船了。

荣显从来没坐过这种船,感觉非常新奇。它的船板比轮船离水面近得多,他简直可以想象坐在上面,水汽从四面八方扑来的感觉。

“不,前面有个桥。”百里启摇头。

“哦……”荣显迅速失望。

车辆很快来到桥梁跟前,那是一座平整的水泥桥,桥面宽阔,可容四辆汽车通行,两边还有行人步道,可以步行过桥。

百里启开着车,很快上了桥。

“……丑。”荣显东张西望,过了一会儿,给了一个字的评语。

“别这样说,这座平镇大桥很了不起的。参商港是大湖的三条主要泄水通道之一,水深流急风大,以往只能靠渡船来往。遇到台风的时候,渡船就要停摆,两边的人你过不来我过不去,啥事也干不了。”百里启小时候在这里出生,对这里的情况非常了解,这时耐心地讲给荣显听。

“然后就修了桥?”荣显问。

“差不多。不过你可别小瞧这桥,当时修起来也可真不容易。参商港水深且急,两边都是软土,还有很多淤泥和流沙,普通桥根本站不住。后来想了很多办法,用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技术,建了这座大桥。不过据说当时建设平镇的专家非常反对建这座桥,他们觉得这会破坏平镇原来的环境,把外界的纷扰带进这座安定的小城,让它变了味……”百里启说着笑了一声。

当时建设平镇的专家……是指李三司等人?

“他们的反对无效?”许问问道。

“对,镇上的人都想要这个桥啊,他们也没办法。”百里启笑了一声,说。

“那你是怎么想的?”

“那时候我还小,不过是个挺臭屁的小孩了。说来你不信,我还写了封信,发动全班同学签名,寄给了镇长。对,我就是这样写的,‘镇长收’。信上我声情并茂,强烈要求这座桥能建起来,那样爸妈就能方便出镇买好吃的回来,我放假也可以出镇去玩了。”百里启笑着说,表情怀念。

“不过现在……感觉有点不太一样了。”百里启很快就敛了笑容,说道。

“嗯?”

“……多少还是觉得,有点遗憾吧。”百里启安静了一会儿,声音里仿佛带着一些叹息。

前方车辆稍微多了一点,百里启没再说话,专心开车,许问也没再说话,再次看向窗外。

“虽然……但还是丑嘛。”荣显看着平镇,又看着窗外掠过的桥,小声嘀咕说。

“我觉得给亭子装水电也不是好主意。”高小树冷不丁突然来了这么一句。

“???”荣显纳闷地看他,“一码归一码!”

“差不多。”高小树闷声闷气地说。

确实差不多。

许问看了高小树一眼,在心里同意。在这方面,这孩子有着异样的敏锐。

“先别说了,下车。”这时,百里启把车停在了桥头的停车场上,招呼他们道。

这里也是个小码头,旁边停着船,一艘艘并排停放,正是荣显想坐的乌蓬船。

平镇内部不许行车,连自行车都不行,所有的交通工具只有船。

这里遍布水巷,支系遍及整座小镇,房屋建于河流之上,临于水畔,还有垂柳依依,石桥相连,无车马喧闹,环境非常幽雅。

他们今天是来布展的,带了很多东西,装了三辆皮卡。这些东西当然不可能肩挑手扛抬进去——虽然在某些地方也不可避免,必须得用船送进去。

百里启已经联系好了船只,比普通客船稍大,上面的篷子可以收起来。他们将用这些船把人和货物一起运起去。

码头上有一些闲散的帮工,看见他们就围了上来,问要不要帮忙搬。

百里启很快拒绝,工头正要继续劝,就看见几个年轻人从车上下来,拿出了扁担和绳子,极其熟练地把货物捆扎了起来。

那手法,还有捆扎起来的形态,让帮工们全部看呆。

“很牢靠啊。”一个帮工说道。

“嘿嘿。”张毅笑了两声,拉长调子叫道,“起——”

几个人一起使劲,没一会儿,所有的货物全部都被搬到了木船上。

这种时候,就连许问也帮不上什么忙,顶多就是帮着打打下手。这方面,张毅他们才是专业的。

很快,人和货都上了船,排成一条长龙行走在平镇的河道上。

这些乌篷船都没有装电动马达,全靠人力用一根篙子撑动。船夫或者船娘将长长的竹篙探进河底,用力一撑,乌篷船就轻巧地游动起来,平静地行驶在水面上。

河道并不算太宽阔,两边有许多垂柳与夹竹桃,伸长枝条向水面探出,木船行过时,青翠的树枝偶尔会拂在篷面或者货物上,发出刷刷的声音。

河面果然离得很近,仿佛一伸手就能摸到。河里还有鱼,偶尔悠闲地从船畔掠过,并不怕人的样子。

过了一会儿,船头的船娘突然唱起了歌来。

嘹亮绵软的乡音如风一样,环绕在船与树之间,那一瞬间,浓郁的乡情无端升级,染透了船上的每一个人。

许问眯起了眼睛,他发现这乡音竟然与班门江南方言有相似之处,他很轻易能够听懂。

不经意间,他想起了小横村,想起了于水县,想起了那里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

好久没回去,他竟然有些“思乡”了。

他正回忆着,突然间,一阵喧闹声响了起来,有人正在激烈地争吵。

许问抬头看向岸上,眉头马上就皱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