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七十三章 超级谋士!萧何论战!(1 / 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起来吧。”

刘昊嘴角浮现一抹细微弧度,随手挥了挥衣袖,一道柔和似云团的帝皇真劲,顿时漫空逸出,空气里好似有一只无形巨手,扶着萧何站起身来。

好好打量这个开汉名臣,发现萧何面貌清隽,身形颀长,此时大概是三四十岁的年纪,正是年富力强之时,颔下还蓄起了胡须,看起来颇有名士之风。

刘昊双目之间,闪动奇光,一发望气术,已然丢了出去。

萧何——武力67,智力96,。。。97,统率86,才气90!

特技1,良相:安邦定国,萧何胸藏治国方略,乃是丞相之材!

萧何智力+2,。。。+2!

当萧何居于位极人臣之时,将得以大展抱负,基础智力属性额外提升2点,基础。。。属性额外提升2点,

特技2,镇国:镇国家,定百姓,民心所向,天下归心!

萧何效忠的君主,将会获得民心归附额外加成50%的唯一特殊效果!

特技3,举荐:七绝大军师徐荣遗言举荐,萧何激发隐藏属性!

萧何洞悉人心,有几率为国家举荐人才,并且有几率触发良性隐藏事件!

三项特殊属性的超级谋臣!

而且这三项特殊属性,全部都是偏向于内。。。国,简直就是为大汉王朝良相而量身定做的!

看到萧何属性的第一眼,刘昊心里便笃定了他将会是名列尚书台的重臣。

徐荣看人的眼光果然不错,汉初三杰除去了张良已在刘昊麾下,韩信与萧何此两人都被他挖掘了出来。

“这位是便是徐荣临终之前举荐的大才,萧何。”

携众人登上了九龍天帝车,刘昊开始向韩信介绍起萧何来。

“见过萧何先生。”

韩信见到了萧何,仿佛见到了相交多年的好友,心里浮现出一种奇异的熟悉亲近之感。

在原来历史运行的轨道上,韩信投汉颇多曲折,刘邦并不是一开始就看好这个桀骜不驯的年青兵仙,韩信不得刘邦重用,失望之下,负气出走,结果是萧何趁夜急马追回了韩信,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追回了大汉八百年的江山!

两人相互见礼之后,就在开阔的九龍天帝车厢内坐定,商议起王朝高级阶层大事来。

刘昊双手横陈于案前,开口问萧何:“函谷关新败,秦军源源不断发兵屯于三处兵阵,逐鹿之争已然陷入僵局,当此局势,朕骑虎难下,先生何以教我?”

萧何神情一肃,淡然道:“天下大势,在于民心,秦汉两国之战,看似对峙僵持不下,其实只一战,便可定鼎局势。”

刘昊奇道:“强秦七代,百年国力累积,帝国有百万虎狼之师,先生却说一战可定鼎局势,这是什么意思?”

“这个萧何,好大的口气!”

宽阔的车厢内,大汉众将也纷纷费解地看着萧何,徐荣军师举荐的这个中年文士,大放厥词,居然视大秦帝国如无物,看起来有些口出狂言的意味。

萧何捋了捋颔下胡须,淡然微笑道:“灭秦之战,无非是天时地利人和,圣皇陛下自立国以来,曾有数度祥瑞降世,此天授神意,要使强汉横扫天下,故此天时在汉而不在秦也!”

天降祥兆之说,自古以来便有,老百姓们很是迷信灵神之说,所以历史上陈胜、吴广两人在大泽乡扯旗造反的时候,才会故意作出种种祥兆异象,比如说在鱼肚子里翻出写着“大楚兴,陈胜王”这种文字的绢帛。

刘昊吞并诸国龍气,紫气浩荡三万里,天降琼液灵雨,这就是圣君治世之兆,这一方面秦国自然相形见绌。

掌控了舆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天意可以裹挟民意,民意如天,这就是滚滚大势!

顿了顿,萧何继续说道:“如今陛下举倾国之兵,分三路猛攻秦国城池,步步进逼,主动进攻,便占据了先手优势,只要打下三处兵镇其中一座,大势尽在掌中矣!”

“至于人和,陛下文德武功,大治于世,臣只听闻陛下踏灭诸国,气概绝世,却能善待招抚百姓,但凡大汉领土子民,谁人不感恩戴德,谁人不愿为陛下提头效死,上下一心,秦国自商鞅变法之后,以暴戾铁血著称,严苛治民,陛下才是民心所向,此人和也......”

“天时地利人和,皆在大汉,况且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因素,逐鹿之战,又岂有不胜之理!?”

“什么最重要的因素?”

萧何两边宽大衣袖一拂,躬低身子,顿首道:“徐元直扶龍之臣,有识人之才,既然他指定了韩信将才,陛下何不信任元直军师这一次,重用韩信于函谷关战事?”

“这是提议,用韩信为函谷关抗秦主将!?”

“疯......疯了吗!?”

“韩信初出茅庐,寸功未立,在军中又没有资历,拿什么服众!?”

萧何的提议,让车厢内大汉众将爆发了轰然议论。

韩信兵策战论,军中第一,大家也都认可他的统兵资质,但大汉名将如云,要将兵权交到这样一个年青人手里,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刘昊也沉默了。

他信任韩信的将兵之材,但是不代表大汉诸将也能服气。

论说资历、功勋,大家都是沙场上血战八方才辛苦换取今日之地位,凭什么你韩信一个毛头小子,一上来就爬到大家头上!?

刘昊的本意也是让韩信先当四品杂号将军,让他独领一军,再给他足够的机会,慢慢在函谷关战役当中累积功勋,等到时机成熟,再将韩信从幕后抬到台前,如此方能名正言顺......

但今日被萧何在侧出言点醒,刘昊忽然轻叹一声:“若非爱卿提醒,朕险些误了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