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集两国气运于一体(1 / 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黄丞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临行之际,按照诸葛丞相的嘱托来讲,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牵制住凉国的动向,扼制住边疆事态的发展,如今看来,凉国也不愿冒然出战。

这样的话,就给了黄丞一个可以和他们周旋到底的机会。

黄丞离开凉国皇宫,来到了驿站里,提笔写信,写了两封。

一封就是写凉国的态度,也就是自己和李义君的对话,这封信交给使节队伍中的人去送,信中强烈说明了一点问题,是说,已经按照陛下旨意,和凉国商谈要不要打仗的事情,信中内容语气颇为强势,大有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态。

这封信要是让凉国看到了,他们必然会以为,今日的魏国,当真就是不怕打仗。

这是他故意为之。

一封,是在凉国的所作所为,和自己推测出的凉国朝中大臣的各个情况,这封信比较机密,通过锦衣卫的情报成员,传递给京城。

写完这两封信,黄丞长吁一口气。

今日一役,算是赢了凉国一筹。

凉国皇宫里。

徐凤云正和黄丞在交谈。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分析今日的局势:

“这个魏国使臣所表达的意思,当真就是要战便战?”

“回陛下,八九不离十了,魏国使臣的态度很明朗,显然,他是有备而来,态度无比强硬。”

“我们安插在魏国中的探子不是都说,黄丞这个人比较胆小谨慎吗?”

“陛下,微臣怀疑,这是黄丞的故意为之。”

“...”

徐凤云皱起了眉头,思虑半晌,问道:“现在唐国那边的动静怎么样?”

李义君回答道:“陛下,魏国的大军正在赶来的路上,一时半刻,微臣估计,唐军是不会有什么动静了。”

徐凤云这下子眉头皱得便是更紧了,他接着问道:“端国呢?”

李义君道:“他们采取的措施,依然还是隔岸观火,不过,微臣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也在看唐国的态度,同时,也在小心提防着唐国的确切动向。”

也不愿端国如此。

唐国和端国的密谋,说是借道,万一到时候道借了,不还了怎么办?

人家端国担着风险呢。

徐凤云认真想了想,叮嘱般向李义君说道:“先将魏国的使臣晾在一边,让边疆冲突这件事情在酝酿两天,等他们先忍不住了,让我们占据主动,同时,也看看唐国到底的是什么意思。毕竟,现在各国当中,唯一能和魏国一较长短的,就只有唐国了。”

他有些想不通,不明白唐国皇帝还在等什么。

如此一个绝佳的机会,要是在错过的话,下一次,可就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了。

李义君抱拳告退。

目前也好像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了。

世人都说枪打出头鸟,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

所以,即使是事情的发展真的到了唯有战争可以解决的地步时,哪也不能是凉国率先向魏国爆发战争。

唐国,是最好的冤大头。

因为就算是巅峰时期的魏国,面对唐国的整体实力,恐怕也就是五五开而已。

可是唐国却一直瞻前顾后,这让凉国很是着急。

李义君到目前为止,不仅顾虑这个问题,他所顾虑的,还有其他事情。

比如,魏国皇帝封禅在即。

只要一旦在楚国封禅之后,魏国的皇帝,在诸国之中,可真就是无敌的存在了。

届时,民心所向,在打可就难了。

可是,坏消息依旧隔着万里河山传了过来。

赵长青在楚国进行封禅了。

而且封禅仪式很圆满。

现在的赵长青,已经是集两国大地气运于一体了。

除非真的是有天人境界的高手出动,否则,赵长青便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高手。

天人之下第一人。

这是赵长青足足努力了九年的结果。

李义君知道这个消息后,知道有一些事情也是无力回天了。

赵长青的崛起是注定的,但魏国的国运,能否改变,还是一个未知数。

李义君对自己的大脑有很足的自信,他相信,假以时日,会让魏国的国运衰微,助凉国成为这个天下的霸主。

对于魏国的臣子们来讲,最难的并不是黄丞,而是暂任户部尚书的沈万三。

他是绞尽了脑汁,也想不明白,有关反制他国的有效方法。

只能联合魏国境内,包括楚地的商人、世家等等,齐聚一堂,共同商议出一个对策来。

只要能将国内商贾的力量凝聚在一起,那么反制宋国一事,肯定能够稳稳占了上风。

如果不是沈万三出面,大魏国内的商贾,恐怕还真无法聚这么齐。

因为他们这些人不是冲着朝廷的面子来的,而是冲着沈万三的面子而来。

对于他们来讲,沈万三就是一个传奇。

但是他们这些人并不清楚,沈万三的成功和崛起,背后离不开赵长青的帮助。

沈万三和他们商议了足足三天。

终于制定了一个计策。

全面性的抵制宋货,降低与他国贸易的商税,让他国商人可以铤而走险,进而使各国解开对魏国经济的全面封锁。

这一次,大有和宋国两败俱伤的态度。

制定了总体的战略方针之后,沈万三大感一阵轻松,其实按照魏国本土的建设来讲,即使失去了贸易往来这一部分,无非就是失去了一大笔国库的收入而已,放在平常没什么,但是放到现在,就会对魏国造成一种雪上加霜的感觉。

楚地太安城中。

赵长青封禅完成之后,一直在闭关不出。

想要集结两地之气运冲击天人境界。

但是无论怎么做,始终无法触摸到那个境界的门槛。

这让赵长青很是无奈。

最终,只能作罢。

他率领大军返回洛阳。

再次之前,接见了严嵩秦桧等四人。

他们四人在地方上做的都不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办了数个大案要案,或者是让一地民生经济有了明显的复苏。

说实在的,一开始赵长青知道以后,心里挺难受的。

这算是怎么回事?

召唤了四位奸臣,却做出了忠臣良臣才做出来的事情。

这不是背刺是什么?

但是面对四个人,自己还得笑脸相迎,这才是最无奈的地方。

简单对自己训了一番话之后,赵长青便想离开这个糟心的地方。

他觉得那都是错觉,他相信,这四个人只是刚刚入朝做官,还没有发掘出来自己做奸臣的本性,只要假以时日,这四个人肯定能够为自己赚取昏庸值。

嗯,没错,是时间的错。

时间出了问题。

需要给他们四个人一个成长的空间。

这个地方天高皇帝远的,他们四个人作为千古奸臣来讲,肯定是会贪污的。

他们肯定是不知道哪里得来的消息,知道了朕要来楚地,所以才想着先干出一番政绩再说,等朕走了,离开楚地,他们肯定会暴露出来本性。

就这样,赵长青在离开楚地的时候,会对他们四人说了一句话,“朕短时间不能再来楚地了,你等四人好自为之。”

希望,他们四人不会误解自己的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