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魏国称霸(1 / 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商天洪死了之后,魏对晋的布局算是暂告一段落,但是在这个时间之内,战争仍然是没有结束。

北凉与宋军以及小股唐军,还在斗个你死我活。

大部分入晋的唐军,还在想尽一切办法想要攻下晋国的整面北域,不过却遭受到了商天洪的嫡系部队的拼命抵抗,使唐军不得寸进。

除此之外,赵长青也已经赶到了边疆,和白起兵合一处。

白起的军中,依旧是人人缟素,他们还在缅怀曹参。

他在见了赵长青之后,将曹参生前奔赴边关之前的计划原原本本说了出来,随后便长跪不起,失声痛哭起来。

赵长青也是重重唉声一叹,喃喃道:“曹国公应该早就知道了自己救援边关的结局,但依然还要去做,为的就是我们魏国要在此次战争中得利,放心吧,短则三年,多则五年,朕一定会率领大军,踏平楚国。”

白起闻声后,作为一名杀神,他居然落泪了。

这事儿要是传了出去,估计谁也不会相信。

但是这就是事实。

大概,这就是所谓的袍泽情谊吧!

这是一种常人很难理解的感情。

九月初,赵长青将近五十万人马倾巢出动,与楚军老将龙奋对持,在兵力极为悬殊的情况下,龙奋向楚帝求援,并上请奏折撤军。

楚帝再三忧虑,觉得此刻在往长留山脉一带派兵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便答应了龙奋的请求撤军。

因为现在晋国的局势即将得到稳定,就算这个时候楚军仍然能够进军晋国,也无法获得巨大利润,倒不如撤军以观后效。

龙奋在撤走之时,遭遇到了赵长青的疯狂追打。

这龙奋不愧是一位老将,作战经验非常丰富,他料定大魏皇帝会趁他撤退的时候进军,所以,在路道崎岖的峡谷中布下疑军,使赵长青大军一时间损失惨重。

进而,赵长青决意不在追赶龙奋。

一是因为被龙奋埋伏了一遭,二是因为,在追下去的话,就追到楚国境内了。

现在还不是进军楚国的最佳时刻,因为一来准备不充足,二来是后续补给跟不上来,如此冒然的进入楚国本土作战,很容易损兵折将。

考虑如上,决意放龙奋一马。

就此,基本上青州之外的战局,就算是结束了。

九月底,陈庆之派遣麾下一名将军,协助晋将抵抗唐军的侵略。

终在十一月初,迫使唐国退军。

但是人家依旧攻占下来了晋国的一州之地。

唐国退兵之后,宋国也是相继退兵。

本来人家出兵就是为了给唐国打掩护的。

现在目的达到了,自然是要退兵。

自此,第一次世界大战收官,各国在此次战役中,所暴露出来的军事力量,让天下的读书人都是有了一个大概的分析。

有兵家中人就综合了各国的军事力量做了一个排名,最终将魏国排在了第一位,也不知道是安的什么心。

但是不管怎么样,世界第一次大战结束之后,魏国已经跃然成为了天下第一大国。

这一场大战,各国总计投放兵力约在三百万左右,投放兵力之多,古来罕见。

各国总计伤亡兵力,约莫已经达到了近百万左右。

其中,魏国杀掉楚军士卒,差不多有四五十万人左右。

现在晋国的整体状况就是,唯晋帝的旨令马首是瞻,但是晋帝又得听魏国的,所以,赵长青对晋的计划,也算是圆满成功了。

十二月底,赵长青在长留山脉举行封禅仪式,正式通告各国,魏国于今日称霸。

魏国决定称霸的消息,可谓震惊天下。

晋国率先承认魏国的霸主地位,唐国紧随其后。

大概也就是过了几天左右,宋国与楚国纷纷承认魏国的霸主地位。

至此,这个时代最后一名霸主,诞生了。

而这个时代,又被后世人誉为春秋时代。

这名霸主,便就是魏皇帝——赵长青。

年底。

萧逾明从晋国返回魏国,赵长青在承德殿中召见萧逾明。

他在见到大魏皇帝之后,就差没有热泪盈眶了,着甲在身,单膝下跪道:“启禀陛下,末将不辱使命!”

不辱使命!

仅仅四个字,就已经诠释太多了。

陈庆之这一次没有跟随萧逾明一同返回魏国,就是怕晋国会有什么动作,在晋国那里,他们二人得需要一个人时刻在那里盯着。

赵长青亲自下了龙椅,将萧逾明搀扶起来,并且还拍了拍他的肩膀,开口道:“瘦了,也黑了,辛苦了。”

萧逾明摇了摇头,哽咽着嗓音说道:“末将遗憾的是,没有见曹国公最后一面!”

赵长青重重一叹,开口道:“曹国公的死,可谓死得其所,要是没有他生前定下的计谋,将楚军大败,不然的话,就没有今时今日,可以真正称霸的魏国。”

萧逾明道:“陛下,为何这次,我们称霸的如此匆忙?”

赵长青开口道:“纵观各国,大战屡有发生,已然到了大争之世,五国之中,除了宋国之外,都有过称霸的经历,所以朕不想在等下去了,即日称霸,威震天下,乃为君者求之,如今,我们魏国已然成为天下头一等强国,何须在瞻前顾后?”

萧逾明闻声再次半跪到地面,开口说道:“祝我魏国千秋万代,一统天下!”

此言一尽,文武百官皆是下跪齐声道:“祝我魏国千秋万代,一统天下!”

欢迎萧逾明回国的朝会结束之后,赵长青与他一同出了京城,来到了护国公曹参墓前。

赵长青向他说道:“就像朕说的那样,曹老国公死得其所,要是没有他,当时的楚军,可是一大麻烦,足以影响我们在晋国的计划。”

萧逾明为曹参上了几炷香,撒在墓前一坛酒后,向皇帝恭敬说道:“陛下,我们在晋国基本上算是已经稳定了,现在,晋国朝堂之上,都已经安插了我们魏国的人,就像民间盛传的那样,晋国朝堂一半魏臣。”

赵长青对他们的工作效率很是满意,开口道:“你们孤身在他国,能做到这一步,其实朕已经很满意了,朕已经安排了锦衣卫与东厂在晋国开设分舵,其目的就是要监察晋国百官。对了,现在晋国民间的态度如何?”

萧逾明回答道:“陛下,初始时,晋国民众的抵抗情绪很重,但是到了现在,这种抵抗的情绪在民间越来越小,其实民众从不在乎究竟是谁执政,他们只是想看到朝政的稳定,只要朝政能够稳定,就能使他们这些老百姓们过上好日子。”

赵长青笑了笑,说道:“君如舟民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萧逾明细细品味了这番话,迅速对皇帝五体投地,非常之钦佩道:“陛下说的极有道理,末将受教了!”

二人之间的谈话,也被民间的老百姓们编成了一个小故事,在广为流传。

尤其是那句君如舟民如水,更是在后世当中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这句话,也被誉为是魏国的国本。

更是体现到了为君者以民为本的思想。

天下百姓,在知道了赵长青的那番话后,都纷纷觉得,大魏国的皇帝,乃是一位仁义之君。

事实上也是如此,别的不说,各国之间打仗打了这么久,都已经劳累不堪了,民众可谓苦不堪言,但是人家魏国的老百姓,依旧还能过上顿顿有肉的好日子,这就是国力与国力的真实差距。

史书记载:春秋魏国历太初二年十二月二十日,人皇于长留山封禅,向各国宣布称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