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四章 好多事情都想当然了(1 / 1)

孤才不要做太子 抉望 2519 字 2021-03-03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第一次被太子动手动脚,秀秀的脸通红,不知道是应该躲还是应该忍着。

不过她能看出来,太子刚刚升气过,如果能让太子松快松快,被捏捏倒也没什么。

张赟很快就找到了高远山的住址,但是却严词拒绝太子亲自出手。

太子派遣手下打朝臣,已经惊世骇俗了,要是再亲自动手,天知道那些御史言官会是什么反应。

“狠狠的揍一顿,告诉他,老子现在不婚是因为早婚早育对身体没有好处,孙先生下的医嘱,难道还有错误?高远山送**过来,简直就是在污蔑孤喜好男风!”

张赟点点头,打人嘛,总得有理由,把道理说出去,才算是师出有名、高远山往太子身上泼脏水,挨一顿揍都是轻的。

小年时分,各家都在采办年货,好多顶级的大佬,还期盼着皇家的赏赐。不过高远山没等来赏赐,等到的却是太子的一顿臭揍。那是真的臭揍,张赟也暗自恼火,所以下手很黑。

“高远山就算做错了,训斥一顿也就是了,干嘛非得让张赟去揍他?”

两仪殿内,得知消息的李世民哭笑不得,只能把太子叫进宫来训斥。

摸摸酸疼的屁股,李承乾无奈道:“父皇,高远山送个乐队也就罢了,送什么**啊,儿臣又不是喜好男风的混账,要不是张赟发现的早,儿臣的名声可就没了。”

“你觉得,一个对大臣随便动手的太子,名声就好了?高远山被张赟打得连床都下不了了。你啊你啊,总是这么的率性胡来,还有兵部的文书,你在上面写的是什么啊。”

说完,李世民挥了挥手,李涧就把那封公文拿了过来。

“父皇,太子亲率又不归兵部管辖,杜老贼为了省事,依旧是把清缴野兽的工作交给了太子亲率,根本没给拒绝的余地。最关键的是,太子亲率出动,兵部一点钱粮都不出,这不是光明正大的薅东宫的羊毛嘛。”

李世民乐不可支道:“薅也就薅了。你又能如何?这个天下终究还是要交到你手里的,当太子的,只能把这个闷亏吃掉,谁让你有钱来着。莫说是你,就是朕,也经常对他们无可奈何啊。明年开始,你就要正式参政了,你看着,遇到需要背黑锅的事情,那些臣子才不会背,都等着甩给你呢。”

听到这句话,李承乾直接就傻眼了....

感情堂堂太子,还是一个专门背黑锅的?

“张什么嘴,你不背黑锅谁背。历来太子参政,朝臣都会反对一下,到了你这里,从宰相到尚书没一个反对的。过了年,开始参政的时候,记得少做少错,多做多错的道理,不要傻乎乎的往里面掺和,聪明人很多,不缺你这一个!”

李承乾点点头,虽说自己是两世之人,可跟房玄龄他们比智商,估计会被虐死。乱世存活下来、现在还在朝堂风生水起的家伙,没那么弱。

揉着酸疼的屁股出了皇宫,宗正府的板子可不是那么好挨的。好在李道宗对东宫给他老娘的寿礼很满意,悄无声息的开了一点口子,恐怕他今天连走路都费劲。宗正府行刑的杀才,才不管挨板子的是郡王还是太子。

贞观五年的新年,李承乾只能带着东宫的人一起过。

李泰建了魏王府,李恪建了吴王府,只能带着自己的一大票手下度过,已经十二岁的李承乾,也不能进宫过年,只能在第二天带着李泰李恪一起进宫拜年。

除夕夜,皇宫里有歌舞,东宫就无聊的多,所有人都聚集在明德殿,一起表演节目。

东宫的宫女宦官对太子“才艺展示”的要求搞得尴尬无比,有几个宦官硬着头皮哼唱了一段民歌,几个宫女跳了跳舞后,那种尴尬的感觉就不知不觉的消失了。

阿史那雪还是第一次过中原的节日,有些不知所措,在李承乾的催促下,只能唱了一段突厥的歌儿。

音乐其实是没有国界的,明明听不懂,可是还是能听出她歌曲里的草原气息。

酉时,节目结束,所有人都开始筹备包饺子的事宜。张赟刀用得好,所以就拿着两把菜刀剁肉馅,几个帮过厨的宫女宦官和面,手脚勤快的则已经跑去厨房生火。

当看到李承乾也拿起面团,揉面擀面片,还能熟练的包出美观的饺子,阿史那雪惊讶道:“你一个太子,竟然会做饭?”

看了一眼惊讶的阿史那雪,李承乾道:“会自己制作吃食很奇怪?其实我觉得人生在这个世界上,好多东西还是要学的,武艺如此,做饭也是如此,因为你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会用到这些东西。”

“你说的跟我阿塔说的一样,他以前也是这么跟我说的。”

想起自己的父亲,阿史那雪又有些伤感。虽然她父亲去世前,跟她说过很多很多的话,告诉她战死是一个战士最佳的归宿,可她还是很悲伤。

唐人有这样过年的节日,可是突厥没有,隆冬季节,都是挣命的时节,哪有有什么闲心过节日。整个部族,到现在剩下的,也只有她和弟弟罢了。

看出了阿史那雪的哀愁,李承乾道:“今天就别想了,明天我可以带着你出宫,让你跟你弟弟见面。”

阿史那雪惊讶道:“你不想关着我?”

“不知道你干嘛总是这么看轻中原的皇家,我说过关着你的话了?平时不让你出去就是怕你被人发现,然后咱俩一起受罚,现在是过年,言官不会找不自在,所以你就算暴露了,也会没事的。”

得知自己能出去看弟弟了,阿史那雪立刻高兴了起来。

包好一个饺子,放到木板上,李承乾也笑了。

贺鲁还是有必要拉拢一下的,如果这小子真的能成为西突厥的领袖,那么一个对大唐保持好感的家伙,能给大唐省不少事。

子时的钟声敲响的时候,东宫的宴会正式开始,李承乾面无表情的接受了所有人的跪拜,才下令开宴。

贞观六年,到来了。

当太平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后,百姓才能真正的开始安居乐业。当太平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后,百业才能兴盛。

持续的太平是好事,可是也会带来不好的地方。没有外患就内斗,这是中原人千古以来都改不掉的恶习。

李靖当了没多长时间的兵部尚书又还给了杜如晦,如今武将任职尚书的,就剩下了工部尚书李大亮。老先生故世的时候,恰逢朝廷拟定关于高丽境内、前朝将士遗骸的处理方案。

以李靖为代表的武将认为,应当发兵高丽,迫使他们交出骸骨,而以房玄龄为代表的文官却认为,为了前朝遗骨损伤本朝将士的性命,不划算,只要派一个使节去讨要就行了,为何非要发兵?因为兵发东突厥而颓靡的国库,好不容易才恢复一点元气,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再出兵了。

武将想要发兵,文臣阻止,文武相斗就这么出现了。

皇帝也认为现在不是征伐高丽的时候,所以也就没有支持武将,而是支持了文臣。

上元节过去,新的一年大朝会的时候,出使高丽的司农寺丞相里玄奖,带回了高丽的回信。

要骸骨,可以,不过需要皇帝亲口背书,中原永世不得进攻高丽。

“老子早就说过,高丽那帮混蛋绝不可能这么容易的就交出骸骨,现在好了,上了门还被打脸,敢问房相,这下,你可舒服了?”

程咬金最喜欢的就是落井下石,所以等相里玄奖说完后,就站出来抖动毒舌。

“知节说得难听,但是道理没错,老夫跟高丽打了好久的交道,知道这个种族有多么的目中无人。哪怕他们给大唐上了朝贡,自称臣子,可他们还是不改贼心。去年我们对东突厥动手的时候,高丽的边境不就有所异动了吗?对于这样的国家,只能临之以威,什么时候还有委曲求全的说法了?

老夫从边军紧赶慢赶,还是没有赶上商量这件事。如今朝廷的请求已经送到了高丽,还被人家拒绝了,好家伙,老夫都不知道还有没有脸面去边境了。要是敌方将领拿这件事羞辱,老夫都不知道怎么还口。”

张俭是对于高丽最有发言权的一个,因为他一般都坐镇在大唐东北边境,以一人之力对抗契丹库莫奚靺鞨高丽,而边境安定,不得不说手段了得。

他一开口,好多军方的将领都大声叫好。武将嘛,就靠着一张面皮活人。国家强大,身在边境对抗外敌的时候也有底气,就算打不过,也不会心生气馁。但是国家掉面子就不一样了,人在边境都跟着丢脸。

相比较叫好的武将,文臣这边却头疼万分。张俭的话说的太绝了,因为讨回前朝遗骸的事情,都不愿意回边境坐镇了。如今只要这家伙呆在长安一天,文臣这边就要承受骂名。因为张俭说了,是因为文臣让他没面子,羞于回边境。

房玄龄站了出来,怒道:“高丽的拒绝,确实让老夫等人措手不及,可是只要朝廷的文书换成陛下的圣旨,老夫就不信他们还敢违抗。只要他们违背,咱们就是到时再出兵又如何?”

张俭还是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样子:“那老房你自己领兵去吧,老夫可没脸去。”

“莫说老张,俺老程也不去。”

“不去。”

“不去。”

....

看着乱成一团的朝堂,李承乾都要惊呆了。这就是贞观的朝堂?怎么臣子们商议事情的时候,跟市井的吵架一般无二?

御座之上的李世民,就像一个旁观者一样任由大臣们互相争吵。朝堂虽然有它的法度,可是事情终究是要解决的,在朝堂上争吵,总比私下里明争暗斗要好得多。

至于张俭的任性,也只有在这个时候能说,换个朝代,没准儿就会因此而获罪。

“看看,这就是朝堂,这就是文武相争。自朕登基以来,大权独揽,军方将领只是挂名一卫,却不再拥有实际的指挥权。没了军权的武将,空留虚名而已。其实,这也是他们对权力的诉求,因为只有朝廷开战,他们才能重领兵权,文臣也会以国事为重,不再侵蚀军方的官位。”

今天的李承乾并没有跟房玄龄等人坐在一起,而是在皇帝的身边坐了一个小板凳。刚刚上朝的时候他还不知道这样的安排是什么意思,现在是清楚了。

“父皇让我坐在这里,是怕儿臣也牵扯其中?”

“那是一定的,不管你旗帜鲜明的站在一方也好,保持中立也罢,都会落下不是,如今,最好的办法,就是置身事外。”

见底下的争吵还在继续,李世民接着小声询问说:“说说你的看法,你觉得该不该出兵?”

该不该出兵?

李承乾想了想才说:“以儿臣之见,还是出兵的好,国与国之间不该有委曲求全,他们对大唐不敬,收拾一顿才知道自己错了。用不着开战,估计咱们的大军靠近,他们就要把骸骨送回来了。”

“想的太简单了吧,现在的高丽王高建武可没那么软弱,前隋百万大军都没能攻伐下来的国家,你觉得咱们能这么轻易的对付?”

“儿臣没觉得高丽有什么难对付的啊,前隋的失败,更多的是前隋内部的原因。弹丸之地,能对抗咱们大唐,简直就是说笑。”

“啧啧啧,口气不小,可是太想当然了。回去好好看看隋史,高丽哪那么容易对付。”

没话说了,跟着皇帝老爹一起看朝臣们吵架的样子,李承乾只能在心里叹一口气。

高丽很难打吗?或许因为那边势力复杂的原因,难以攻取,可是把这份强大加到高丽身上就不合适了吧。单独论实力,高丽可能还比不过大唐的一道。至于那边的苦寒,就是个笑话。后世的时候又不是在冬天去东三省旅游过。只要注意保暖,维持燃料,没准儿对峙起来,先垮掉的会是高丽。

但是话说了也没用,因为在所有文臣,乃至武将们的眼里,打败了隋朝的高丽,是一个很强悍的国家,强悍到甚至不能随意攻伐。

皇帝不表态,朝臣们就只能据理力争。

直到日上中天,李世民才淡然的说了一句:“诸位爱卿,高丽必征,但不是现在。拟旨给高丽高建武,让他把骸骨送回来,再敢迁延,必出兵讨伐!”

眼看着皇帝下了判决,武将们和李承乾都叹了一口气。

武将们叹气是因为自己的主张被皇帝拒绝了,没有战事的日子,军方的子弟无法安插,政事一般没有他们插手的余地。如今也只能整天歌舞美酒相伴,一天天的混日子了。

不过,貌似皇帝有意启用学院的学子填充朝廷,是不是考虑一下让自家的子弟转文?

李承乾叹气则是因为国家的穷困,唐人好战,但是补给跟不上,也没法发起战争。如今朝廷的决定就是让百姓休养生息,好多地方都赦免了赋税,就是为了修复隋末损失的人口。关注内治的情况下,对外开战,就显得有气无力。

商业确实能够促进生产力的提升,可是这都是需要时间的。自皇帝放开勋贵经商的禁令以来,更多的人却还在观望,生怕投入以后皇帝再放禁令,所有的钱都打了水漂。

农业的生产,这个时候也提升不起来。曲辕犁的出现确实让耕种能力获得了提升,可是这份提升,带来的收益,也只是勉强让部分百姓吃饱肚子而已。

农业发展不起来,商业迅猛的发展只会导致虚假繁荣的出现。真要到了全民皆商,没人种地的时候,才没地方哭去。

归根结底,自己考虑事情的时候,还是太想当然了啊!

结束了朝会,走在回东宫的路上,李承乾百感交集。

能提升农业生产力的,无外乎良种,袁老先生活在一千多年以后,土豆玉米番薯等东西倒是不错的选择,可它们现在还在美洲,想拿到难如登天。就算拿到了,没准跟香蕉一样,也是没进化完全的。

进东宫门的时候差点撞到一个行礼的人,定睛一看,李承乾立刻高兴了起来。

“殿下神思恍惚,可是受了风寒?”

“风寒没受,只是在考虑一些事情。冯智戴,你来东宫干嘛了?”

冯智戴拱拱手说:“父亲决定启程回岭南了,听说一些僚族不太安分,有作乱的迹象。离去前,父亲希望拜别陛下,然后拜访一下东宫。”

说完,冯智戴就送上了一份拜帖,上面的日期就是明天。

接过拜帖,李承乾笑道:“正好,孤也有事情请冯公商议。你回去告诉冯公,孤就在东宫摆酒,为他送行。”

冯智戴点点头,转身又去了皇宫。

看着冯智戴离开的背影,李承乾心里乐开了花。

三季稻!占城稻!

记得这东西好像在越南,现在好像是林邑的地方,岭南其实离这个地方没多远,只要把它们弄回来,肯定能使农业的产量提升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