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痛定思痛(1 / 1)

汉乡 孑与2 1526 字 2021-03-0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第七十七章痛定思痛

人生就像过关,从一出生其实就开始了。

这个道理云琅是知道的,他还知道他过得关隘一般比别人难一些。

孤儿院的时候如果不挤到前边吃饭,最后很能就会吃不饱,虽然会被嬷嬷当做礼让弟妹们的典范表扬,然而……饿肚子这件事毕竟还是客观存在的,几句好话是没办法填饱肚皮的。

云琅不记得自己一路上给曹襄念了多少首诗歌,咏树,咏花,咏草,咏蝴蝶,咏蓝天白云,咏高山大河,直到曹襄想让云琅咏一下他的时候,终于激怒了云琅。

云音跟霍光被丑庸抱在怀里,惊恐的看着两个长辈在马车里的互殴……估计这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他们不知道,就在刚才,这两个人在地狱里走了一遭,过了一道非常凶险的关隘。

斗殴一场才能让松弛不下来的肌肉慢慢恢复正常,否则,两人的手有时候会抽的如同鸡爪一般,有碍观瞻。

一路上总能遇见拖家带口被马车拉着向北进发的胡人,看她们喜气洋洋的样子,似乎得到了诺大的好处。

路上的汉人却在阴郁的摇头,这些在长安,阳陵邑占尽好处的胡人不知道又得到了什么样的好处。

云琅碰见张汤的时候恰好是在驿站,驿站就在渭水边上,张汤正在组织大批的胡人渡河。

从看到张汤的第一眼起,云琅就知道这些胡人想要活下来可能非常的艰难。

每次看见张汤,云琅就会发现这个家伙眉心的悬针纹,嘴边的法令纹会变得更深一些。

而这一次,这家伙的眼睛微微有些泛红,即便是笑着跟云琅曹襄打招呼,眼神依旧是冰冷的。

“这些胡人要去哪里?”云琅装作无所谓的样子问道。

“陛下给他们安排了好去处,总这样留在长安胡作非为的也不是办法,一群不会种地,不会做生意的胡人,还是放到草原上才有作用。”

张汤微笑着回答。

“看他们在过河,难道要去河西?”

张汤笑着摇头道:“谁知道呢。”

话说到这里,张汤已经很给面子了,云琅,曹襄两人自然很知趣的没有问。

见张汤行色匆匆的样子,不好拉着人家闲聊,在岸边送别了张汤之后,云琅跟曹襄对视一眼,手又开始抽搐起来。

“老天爷啊,这得有多少人?”曹襄小声问道。

“三千多,四千不到!”

“也就是说等张汤回京之后,这三四千胡人老弱妇孺就会消失掉?”

云琅瞅着跟张汤一起上船的长水校尉的胡人兵马,觉得头皮发麻,慢慢的道:“一定会消失掉,而且,下手的人只会是长水校尉营的胡人。”

曹襄听了云琅的诉说,觉得骑马一点意思都没有,云琅也觉得是这样,两人重新钻进马车,一人抱一个孩子,比赛算术。

云琅在算术一道上自然要比曹襄高明,可惜,霍光在算术一道上也远比云音高明。

当云琅抱着云音,曹襄抱着霍光四人一起比拼算数的时候,就成了棋逢对手的态势。

眼看着闺女磕磕巴巴的数数,还总是丢三落四的,这让云琅非常的担忧,她的母亲是难得一见的才女,她的父亲更是一个不该存在的妖孽,就连她的两个后妈,放在后世也是妥妥的学霸级人物,偏偏这闺女智力越来越像何愁有!

等两个孩子在丑庸的照顾下睡着了,云琅跟曹襄两人又上了战马并辔而行。

“派你家谒者去鸿胪寺招待那些博士,没有问题吗?”

“没问题,有美酒,有美人,又有你刚刚写的《美人歌》足够谒者应付场面的。

“你确定要把这些博士握在手心里?”

“不能,也不敢,我只想把更多的曹氏子弟送进太学,一些有出息的家仆子弟我也会给他们上户籍,然后分出去,最后也去太学。

你看着,我舅舅既然动了太学的心思,那么,以后再依靠孝廉察举名士招纳来充实大汉官员的法子很可能就要废掉了。

以后的重要官员很可能会全部来自太学,别不信,我舅舅这人天生疑心重,有时候宰相越是死命的推荐,他就越是看不上,还会怀疑宰相的用心。

太学生长在他眼皮子底下,他时不时的就能去查验,这样的才会让他放心。

阿琅,你家也该这么做,多送一些聪慧的仆人之子进去,将来就会有很多的方便之处。”

云琅摇摇头道:“不一样,云氏跟你家不一样,你有一个足够大的家族来支撑你的想法,云氏不同,家里现在就大女一个孩子,将来即便是还有孩子也不会多,想要繁衍成你家的模样,没有百来年的时间是不成的。

而云氏的学问自成体系,我也不愿意让他们走太学的路子,就我家的学问,他们如果能够学好,不用当官,也是人中精英,世上豪杰。”

曹襄笑道:“你不可能指望你的孩子都如你一般聪慧吧?将来家族大了,总会有几个不肖子孙。”

云琅认真的看着曹襄道:“如果我说我只是中人之姿,是通过学习才变成了你们眼中的绝顶聪慧的人,你信是不信?”

曹襄果断的摇摇头道:“不要骗我!”

曹襄的回答让云琅苦笑不已,他自己知道,如果自己真的是聪慧绝伦之辈,当年早清华北大了,哪里用得着去学怎么修飞机。

虽然那两所学校不一定就是最聪明人的聚集地,但是,说那两个地方是那个世界中出人才比例最高的地方,应该没有人反对。

说读书会把人读傻的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傻蛋,如果读书真的把一个人读傻了,只能说明那个人不适合读书。

读书是一个开智的过程,而且是一个由低向高开智的过程,每个人最好都把这个过程经历一遍。

虽说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的说法,云琅还是赞成多读书,读好书。

能把学过的学问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汉,如果不读书,连做这样的好汉的机会都没有。

刘邦,项羽就不怎么读书!

这就造成了大汉人对学问尊敬程度不够,这就是大汉的现实。

站在咸阳桥上看大军出征,总是那么的让人热血沸腾,无数的汉家儿郎告别爹娘远赴边关的场面,每年春日里都要重复一遍。

当农夫放下锄头,士子放下,商贾放下生意,士气高昂的离开了长安,仅仅是那长长的队伍,就让云琅忍不住热泪盈眶。

边关的日子不好过,而且很容易死在荒草间……少年人只要成长起来就前赴后继的告别爹娘,奔赴战场。

此时的大汉,战争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保证自家的百姓能过上没有外敌入侵的日子。

此次进京,时间虽短,却给云琅上了一堂极为生动的一课,这是太宰所没有教过的。

骑都尉的营地空空荡荡,只有几个伤残的老兵看守着军营,昔日人喧马嘶的场景不再。

让站在军营里的云琅,曹襄有了极大的孤独感。

“去病就这样走了?”

“不这样走还能怎么走?夜袭八胡校尉营地的事情需要严密的保密,如果宣扬出去,对大汉收拢边关胡人的大政非常的不利,刘陵这一手实在是太狠毒了,一下子就击打在大汉的软肋上,让陛下痛彻心扉。

我们在归化胡人,同样的,刘陵也在吸引大汉人去匈奴地,只要是对陛下不满的人,他们都会招纳,最后让这些人成为进攻我大汉的急先锋。”

“鬼奴?”曹襄有些不解。

“那是以前的称呼,我相信在白登山之战后,所有的鬼奴已经被刘陵招揽了,现在的鬼奴,恐怕不是昔日可以随意的被匈奴人牺牲的鬼奴了。

这些年,大汉之所以能够百战百胜,完全是因为我们在用一个完整的大汉国去对付一个相对松散的匈奴人。

匈奴人死的够多了,这时候,有了刘陵的加入,他们也该到了痛定思痛的时候了。

接下来的战争,会离我大汉国本土更远,我们的粮道会更加的漫长,战争对国家的损耗也会更加的巨大。”

曹襄咬牙道:“还是要打!”

云琅叹口气道:“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不得不打!如果让匈奴人缓过气来,我们会付出更大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