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易陷入了沉思。
也许到达三级星吏,恐怕存在着隐形的另类待遇,比如更高一级的修士,会开坛授课,想必赵廷芳笔记上关于修行的内容,便是在某次此种课堂上,记录下来的。
念头至此,许易陡然神思飘摇。
往上爬,是他一直以来的想法,可他如今升迁的速度,已算得上极快,短期内,恐怕无法升为三级星吏。
而这短期,弄不好就是数年,乃至十数年,这是他不愿意等待的。
他苦思冥想,唯一晋升三级的可能,恐怕要将真灵圈修得完满。
在赵廷芳的笔记中,有个专门的词汇,叫真魂圆融。
到达真魂圆融,下一步就该捉拿天魂,成就阳尊之位了。
但真魂圆融,实在难得,阴尊修士,不说在北境圣庭,就是在这淮西府,也多如过江之鲫。
但修出真魂圈,基本也只有一些三级星吏了,以及不世出的高手。
而要修至真魂圈圆满,基本也只能是四级星吏了,而根据北境圣庭的官员升迁伦理。
一旦纳入到星吏体系了,一般有两条路子,一者是积年积功,这个是最常见的,一个则是修为超越。
比如,你修行出了真灵圈,尽管你只是一级星吏,积年积功皆不够,那也能跃升为二级星吏。
倘若为二级星吏,修出了真灵圈,基本在二级星吏圈触顶,修为基本等同于三级星吏,但还不足以升级为三级星吏。
而许易要想升级为三级星吏,则必须要修至真灵圈圆满,也就是真魂圆融。
“看来,也只有在诸事了结,去寻觅雷灵之地了,否则就只有无休止的苦熬。”
许易暗暗盘算。
计较已定,他便收起了一堆文字典籍,将视线放归到眼前头等大事入幽暗禁地采掘灵矿脉之事。
目前,整体的准备事项稳步推进,有方掌事掌总,他无须太过关注,但该做的准备,还是要做。
比如,迅身符和疾风符的炼制。
有了上次遭遇一阶三级火符的经历,许易越发重视起风符的运用来,不管是迅身符还是疾风符,化而用之,总能取到不小的效果。
最重要的是,他意识到修成真灵圈的阴尊强者,就没一个简单对付的,弄不好便会遇到姜碑铭那种拥有杀手锏的老怪。
他不能全方位预防,有疾风符傍身,多少让他对敌之际,多些应对的可能。
随即,许易便又开始炼制迅身符和疾风符了,左右他如今夹袋里,还颇有几枚风灵石,正好够消耗。
………………
就在许易埋首洞府,狠下功夫,祭炼风符之际,远在数十万里之遥的一座优雅园林内,一位白衣公子正对着满目萧索,凭生愁绪。
宽波无限的翠绿湖水上,淡淡灵气氤氲,聚成轻轻薄雾,左近的淡色花园,株株珍惜宝植,散发出的浓郁灵气,更是汇聚成了云朵,随着暖风,时而聚成奔马,时而绘成麒麟,做着各种动作,宛若活物。
此等灵气逼人的美景,漫说凡俗世界,便是整个淮西府,也遍寻难求。
白衣公子却盯着湖面上的朦胧烟气,怔怔出神,似乎要将自己揉碎在这一片萧索肃杀之中。
便在这时,一缕洞箫声自湖面飘来,箫声时而婉转,时而低徊,余音袅袅,眼见将歇,箫声又陡然翻转,化作万缕柔情,好似一团蜜糖揉进了心窝,糖心为化,箫声又变,宛若汩汩的黄连水灌入心田,好似情人将死,恋人永别,深情的耳语,低沉轻柔,如泣如诉,如怨如慕……
白衣公子正听得泪眼迷离,忽然箫声止歇,一叶扁舟自朦胧雾气中驶出,一个头发乱糟花白的青衫中年,膝上斜横着一张钓竿,稳坐舟头,手中翠绿竹箫翻转,朝白衣公子抛来。
白衣公子不接,翠绿竹箫径直落入湖中,青衫中年拍掌大叫,“你赔,你赔,这你得赔,我这杆箫可是花了……”
白衣公子轻轻挥掌,舟上的钓竿也落入湖中青衫老头正待大叫,白衣公子扔过一翠碧葫芦,“就剩这最后一壶醉红颜了,拿去吧,以后,好像也没以后了……”
“可惜可惜,如此佳酿,再想喝就得去百万里之外索求了,只盼着公子你嫁到白家后,别落了这独门的手艺。”
青衫中年抓起葫芦满饮一口,浓郁的香气,直引得湖中白鱼跳波,烟波骤涌。
话至此处,这白衣公子的身份已然明了,正是徐公子。
这青衫中年正是那老秦。
彼时徐公子自沙汰谷中,攻灭许易不成,反弄得铩羽而归,丢了天大的人。
返回之后,便起了别样心思,终于探明了许易的真身,当时,这老秦便转到近前,吟哦一句,“一遇桃花步步哀,平生得意至此回。”
正是徐公子出外之际,老秦送与他的谶语,果然应验。具体内容详见“玄门称尊卷106章
说来,徐公子和许易纠葛虽深,还演了一出相杀相救,即便是女儿家的大好春色,皆被许易览尽,徐公子也不至于对许易动太深的心思。
说到底相处时间太短。
可偏偏老秦来了“一遇桃花步步哀,平生得意至此回”的谶语,给这段朦胧的情愫,添就了些神秘气氛,彻底引得徐公子难以忘怀了。
尤其是,身份尊贵的她,到底要远嫁给身份尊贵的另一人,令她倍觉烦扰。
老秦长叹一声,“桃花一遇春风冷,陌头别有柳色新。公子是有慧根之人,将不可能之事,存入心海,做生平最完美回忆,岂不妙哉。便如观景,看过一次,偶然回忆,便是美事,若非要将这美景抢取回家,便成了大煞风景。”
“何况你们注定有缘无分,何必痴缠。更不要因为公子你的无端关注,给那人带来无边灾祸。尊上未动他,还格外开恩,赏了他一场缘法,否则哪里来的特等与他,有谁能从一届白身直接升为二级星吏。尊上这是在给公子台阶,公子千万不要自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