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文章意见返回(1 / 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218房间。

魏老师在他办公桌前坐下,用两只手指敲击着桌子,沉声说道:

“有两个消息,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许秋和陈婉清两人对视一眼,没有接话。

他暗自想着,不会是文章的事情吧,那就意味着他们两人之中有人的文章凉凉了。

好在魏老师没让他们纠结过久,继续说道:

“你们之前投的文章,在今天早上一前一后返回来两个意见。

许秋的文章基本没什么问题,三个审稿人给出的意见都是正面的,一个建议直接发表,另外两个各提了一些小问题。

但是……”

许秋看了学姐一眼,她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显然也知道自己的文章凶多吉少了。

“陈婉清,你那个三元共混体系文章的意见,两个小改,一个不同意发表,最后编辑建议转投一个新期刊。”魏兴思道:

“不过,我仔细看过那个建议拒稿的审稿人给出的评论,他也没有提出具体的意见,只是无脑反对。

我觉得可以尝试找编辑申诉一下,看能不能换个审稿人重新审。

今天你们就不要做实验了,先把文章的事情弄好,相关的邮件我已经转发到发你们邮箱了。”

“好的。”

两人点点头,离开办公室。

……

“我这第一篇文章真是命运多舛,没想到投ACSAMI还能再一次被拒稿。”陈婉清道:

“一般发这种二区的小文章,如果审稿人的意见是两正一负,编辑大概率是会让小改或大改的。”

“不是说可以申诉吗,而且还可以转投。”许秋道。

“申诉的通过几率不大,通常还是维持原判。

我这篇应该是介于可发表与不可发表之间,编辑可能有新期刊发表的指标要求,便建议我们转投到新刊了。

毕竟几大期刊公司之间也是竞争关系的,都想要尽可能的留住稿件。

而今年才刚刚创立的新刊,影响因子要过两三年才能出来,等到中科院给出它的JCR分区,就更不知道什么时候了。

在没有被分区的期刊上发表的文章,学校是默认算SCI四区的,不能用来当做毕业条件,对学生来说,和没发表也没什么区别。”

“原来如此。”许秋道。

“哎,我估计又要准备改格式了,ACS和RSC都试过了,只剩下Weily了。”陈婉清叹了口气。

“学姐别慌,说不定还会有转机呢,我们还是先看看魏老师的邮件吧。”许秋安慰道。

……

他打开邮箱,收件箱最上方是来自魏老师的邮件。

Fwd: Revision request for your submission to Advanced Electronic Materials (aelm.201234567)

转发:你投稿到AELM期刊文章的修改请求。(文献的DOI编号)

许秋现在对DOI已经不再陌生,它的学名翻译是“用来标识在数字环境中的内容对象”,即用来标识该文献的代码。

这个编号是在文章投稿的时候自动生成的,大多数情况下与文献是一一对应的。

假如一篇文献已经发表,但未被期刊收录的时候,想要引用这篇文献,就可以引用其DOI编号。

此外,在网站中输入文献的DOI编号,可以查询到对应的文献。

不过,即使搜索到了文献,通常也只能看到标题摘要和几张图片预览。

因为大多数期刊的文献资料都是付费才能查看全文的,而且年费非常贵。

学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会给主流期刊付费,方便师生、研究者们查阅文献。

对于期刊公司来说,文章发表它们要向投稿人收费,其他人看文章也要给它们付费,而它们找的审稿人则是义务劳动,没有酬金。

期刊公司就是做着这样两头收费、稳赚不赔的买卖,持续了两三百年。

期刊公司是正版渠道,也有人做文献盗版,或者称为文献共享平台,只要输入DOI代码就能直接下载对应文献的PDF版本。

……

邮件的正文是编辑和审稿人的意见,内容很多,许秋大致看了一遍。

初步判断三个审稿人中,有两个大概率是国内的,另一个大概率是老外,至少是长期在国外做科研工作的学者。

审稿人一般是不公开的,所以想知道他们是谁,只能靠猜。

但审稿人通常是能看到投稿人的信息的,虽然也有匿名投递的选项,但一般人也不会用。

那个疑似老外给出的意见是“建议直接发表”。

他的评论写比较随意,就像是在论坛回复了一个帖子一样。

只有几十个单词,先是简单的点评了几句,最后来个“publish as it is”(建议直接发表)

当然,也有的老外可能开始在夸你的工作做得不错,而结尾却来个莫名其妙的转折:

“但是,我觉得你这工作不适合发表在这个期刊上。”

甚至还有直言直语的说“对你的工作来说,这期刊太高了”。

翻译过来就是,“你的工作不配在这个期刊上发表”。

另外的两个审稿人给出的意见则是小改,他们的审稿意见都比较模板化,也比较含蓄:

先是简单的总结了许秋的工作内容,“Xu Q.等研究者将柔性PEN基底用于基准有机光伏体系中,……”

基本上就是把论文的摘要和结论抄一抄,改一改。

末尾表示“这个工作不错,如果能够参考如下建议就更好了”

然后就是分条列举文章中的一些问题,都比较容易回答。

此外,其中一个审稿人还要求引用几篇文献。

一般出现这种引用文献的情况,都是审稿人自己的或者他们课题组的文章。

许秋用谷狗镜像,搜到了那几篇文献,果然都是同一个通讯作者,而且通讯作者的单位在国内。

这次没有涉及到补充实验,所以文章修改起来比较容易,只需要准备“答复”文件以及修改后的正文即可。

“答复”文件,需要按照审稿人给出的所有意见,进行逐条“答复”。

修改后的正文,要把修改过的地方高亮表示,部分期刊还要求另外提供一个具体的修改内容的文件。

全部弄好后,把两个文件上传到指定网站链接即可。

编辑给出的修改意见通常是有时限的,一般是两周到两个月的时间不等。

如果遇到特殊情况无法按期提交修改稿,需要和编辑说明情况,并让他重新开放网站链接。

……

晚上,许秋和陈婉清两人将修改后的文章,以及“答复”文件交由魏老师,并上传网站。

当然,两人的性质不同,一个是正常的提交修改版本,另一个则是用来申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