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三策(1 / 1)

万历新明 摩碣 1238 字 11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万历新明宫内宫外第一百九十四章三策朱翊钧对东南亚局势其实并无太多的详细信息,之所以敢派兵征伐,乃是因为新军练成,打缅甸属于降维打击,万没有不胜的道理——不过是战果大小而已。

昔日李成梁打女真的时候,新军还没有组建,朱翊钧是非常谨慎的。所谓“火力不够,穿插来凑”,甜水站堡军民的牺牲,也是辽东战役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此次征伐缅甸,新军真的武装到了牙齿。包括大规模军医在内的后勤保障,在广东黄姜峒的练兵,都让朱翊钧有了充足的底气。

新军也确实不出朱翊钧所料,一战而将缅甸主力近乎全部歼灭。莽应龙被阵斩于蛮莫,会造成缅甸政局的混乱是一定的,那刘显、邓子龙等能抓住机会,将西南夷患解决吗?

朱翊钧先将随军的锦衣卫上报的各类情报汇总给张居正看了,又将前军战报拿出,与张居正共同参详。

张居正理了理思路,奏道:“皇上,现在朝廷的重心,还在变法、治水两途,臣的愚见,国内外其余事项,都要有利于这两个核心要务。”

朱翊钧点头称是,让张居正继续说。张居正笑道:“此前派出新军的时候,臣也设想了大胜、全胜如何,大败、全军覆没如何——非如此,不为庙算也。”

“如今我军大胜,必要趁大胜余威,镇西南永世之宁,毋庸赘言。然何以致之,臣以为有上中下三途。”

朱翊钧听了眼前一亮,笑道:“老先生试言之。”

张居正道:“下策为当初朝廷派兵之目的,重申朝廷声教,立铜柱于西南,重申金字红牌权威,以大国临小邦,威压诸宣慰,如此可保西南三十年太平。此策在莽应龙被斩之后,显得有点低了。”

见朱翊钧点头,张居正又道:“中策为部分內附。木邦小国也,大军回师,灭之在翻掌之间。同时将汉民较多的孟密、蛮莫、孟养及缅甸一部,纳入版图。如辽东故事,迁汉民以实之。同时结好八百宣慰司、阿拉干国等,以钳制东吁发展,如此非大变故,或可保西南百来年太平。”

此策正是朱翊钧的想法,听完之后他频频点头。张居正道:“中策虽好,但于变法、治水两事,裨益不大。除了能容纳些动迁贫民之外,并无反哺中国之处。而且东北开发方兴,朝廷无力再补贴新地。”

朱翊钧听了,缓缓点头,脸上露出笑容道:“老先生说说上策为何?”

张居正脸上神色有些古怪,好像要说出自己不愿意说的话儿一般,扭捏一下方回奏道:“这上策么。这个.......嗯,有伤天和。”朱翊钧听了双眉一轩,脸现惊奇之色,道:“老先生但说无妨。”

张居正道:“臣观皇上治政,尤重人心之聚。一国只有人心凝聚,才能立住根本并有所作为。而能聚人心者,一曰礼法,二曰国史,三者为文字语言。缅甸虽然先有蒲甘,后有东吁,但礼制初立,国史散佚,文字混乱,此正是绝其族类之机!”

“若大军扫荡,绝其礼制、烧尽史料,杀光文学之士,分而治之——东吁不过一盘散沙耳!随之以东吁国土授予国中地主,准其奴役土民,并辅之奴隶升籍之策以分化之——则万人之军足以保有其土,而西南永无夷患!”

嘡啷一声,是朱翊钧震惊之下,将大案上茶碗打翻,那茶水流了一桌子。朱翊钧站起身,将桌上的情报汇编和刘显的奏本一并抄起,身边伺候人等连忙过来收拾。

朱翊钧不是震惊于这上策的狠毒,而是提出者竟然是张居正!张居正,克己复礼而体仁的儒家门徒!今日竟在煌煌宫城之中,提出了狠毒的殖民政策。这政策的毒辣,不下于后世的华盛顿等辈,而其所筹谋的“升籍之策”,与西方殖民者仅一个“杀”字相较,高下立现。

定了定神,朱翊钧笑道:“老先生今日惊到我了。”张居正脸色不太好看,仿佛在朱翊钧面前暴露出其凶恶残忍一面一般,有些讪然。

见了朱翊钧的做派,张居正以为皇帝将选中策,心中暗道可惜。朱翊钧沉吟了一下道:“此中华历朝历代未有之‘夷政’也,不知朝野反应会如何?”

张居正听了,躬身回奏道:“皇上,变法之时,有何不可变者?韩非子云,‘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臣此番在江陵处理父亲后事,细思皇上与臣等的谆谆教诲,忆览皇上所示寰宇地图,已明了此际诚‘争于气力’之世也。”

见朱翊钧端正了神态,眼睛亮晶晶的看向自己,脸上仿佛散发着找到了知己一般的光芒,张居正也荡起豪情满怀:

“从征缅军探子绘制的缅甸细图来看,丽水大洲也,足有我朝江南四省之地。稍加整饬,即可为稻米之仓。”

“而中原之类于丽水洲者,不过为湖广、两广之地,其余的即便丰年也难有粮草之积。以数省之地供养天下,此我朝赋税仰给东南之大弊。今日天赐膏腴而不取,臣恐中国将来欲争于世而无‘气力’也。”

朱翊钧听了,恨不得抱住消瘦的张居正,趴在他肩膀上哭出来。不容易,五年了!终于有一个人理解了自己,睁开眼看到了中华之外,还有寰宇大世!

压抑着激动的心情,朱翊钧微笑道:“自成祖以来,我朝不履西洋快二百年了,即便缅甸产粮,还能翻山越岭的往回运不成?”

张居正早有一揽子方案,听皇帝入巷,他加倍努力煽动道:“皇上圣谟深远,早有闲子布下,此当时臣也未能解也。登州水师,俞大猷训练经年,护送海漕往来,其事完备;而龙江、临清、广州、漳州、泉州、福州、明州等各大官办船厂,从万历二年起即有中官进驻,试造海船——皇上,您别说那些船都是造着玩的?”

朱翊钧先是一愣,接着哈哈大笑。随即他面露苦笑道:“朕过的也是紧日子,这些官办船厂的老匠工、图纸早就散佚无踪,无奈之下与私营船厂争夺‘耆民’,很是闹了些风波。到如今试制各类海船不过二十余艘耳,也缓不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