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 文与政(1 / 1)

苏厨 二子从周 1492 字 2021-03-0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第一千四百五十五章文与政

两人政见依旧不合,但是不妨碍私交,诗词酬唱来往得热闹。

在文辞上,两人也是毫不相让,相互调笑。

都是文豪,但是东西写得多了,难免有手滑的时候。

见到苏东坡的《醉白堂记》,王安石就评价:“这哪里是记,子瞻这明明就是一篇论啊,嗯,应当叫做——《韩白优劣论》。”

论是议论文,记是散文,论与记,相差的是文采。

韩愈和白居易里边,韩愈的名声更重,但是苏东坡每每以白居易自比,于是就不服了:“那相公的《虔州学记》,却是连论都算不上,分明一篇策,《学校策》哩。”

策是条文,重在明晰,文采却比议论文都不如。

不过俩人虽然嘴上调笑不断,其实对对方的文章诗词里的好作品,却是佩服得紧。

一日王安石来邀请苏轼游玩,见到几上摆着一首诗,其中有“峰如巧障日,江欲远浮天”,感慨道:“平生作诗,无此两句。”

苏轼在谈论诗词的时候,也对王安石的“若积李兮缟夜,崇桃兮炫昼”评价极高,认为“屈宋之后,旷千余年,无复《离骚》句法,乃今见之。”

王安石大乐:“非子瞻见谄,老夫自负亦如此,然未尝为俗子道哉!”

在金陵还发生了一个故事,当时的金陵知府是陈绎,也时常一起陪同二人游赏?请客买单。

一日三人游到蒋山?王安石对苏轼说道:“如此江山美景,子瞻可作歌咏之。”

苏轼提笔就来了一首。

千古龙蟠并虎踞。从公一吊兴亡处。渺渺斜风吹细雨。芳草渡。江南父老留公住。

公驾飞车凌彩雾。红鸾骖乘青鸾驭。却讶此洲名白鹭。非吾侣。翩然欲下还飞去。

苏轼离开金陵后数日?陈绎事发?这娃在权开封府任上,用普通木头佛像偷换檀香木佛像?被检察司查了出来,新任知府蔡京依法上报?于是追夺前诏?才没当几天金陵太守,便贬了建昌军。

王安石得知以后,不由骇笑:“子瞻歌中白鹭者,得无意乎?”

告别王安石?苏轼顺江到了扬州?拜访当时还在扬州的吕公著。

吕公著接待了他,为之置酒,但是知道这是个祸害,都不与他交谈。

苏东坡倒也不计较,照吃照喝?酒醉而卧,醒来在侍宴歌者的团扇上留下一首诗:“雨叶风枝晓自匀?绿阴青子净无尘。闲吟饶屋扶疏句,须信渊明是可人。”

诗中其实有嘲笑吕公著患得患失?不够淡泊的意思,但是吕公著看过够依旧无语。

我就不跟你这祸害交谈!

告别吕公著之后?大苏转向北行?到瑞州拜访了致仕的张方平?领受了一通教训,到了九月才抵达常州。

常州有长桥,苏轼经过的时候,为长桥题词“晋周孝侯斩蛟之桥”,立于道旁。

在常州,苏轼终于吃到了一样美味——河豚。

苏油喜欢吃蘑菇,苏轼认为蘑菇长于腐土,郁结瘴气,吃蘑菇容易中毒。

因此每次苏家的猪肉烧蘑菇端上桌,苏轼就大喊小幺叔又想害我。

为什么是害他?因为每次都是他喊得最凶,也是他吃得最多。

常州有家旗亭做河豚极好,招大苏前去品尝。

河豚端上,全家人都躲到屏风后面偷窥倾听,希望能够得到夫子一句评语。

结果苏轼只是埋头憨吃,安静得跟哑巴一样。

就在主人大失所望时,苏轼终于满足地放下筷子,感叹道:“也直一死。”

于是“合舍大悦”。

在常州呆了不到半年,还搞了个小水利工程,在自家地下边的小河沟里修了道拦坝,将自家和邻居几家的中田变成上田,就接到赵顼驾崩的消息,苏轼大哭一场,紧跟着就接到了知登州的任命。

于是苏轼又上路了,度过淮河的时候,偶作一词:“何人无事,燕坐空山,望长桥上,灯火闹,使君还。”

泗州太守刘士彦也是妙人,拜谒苏轼不得,却在其几上见到这首词,于是留下一通下判词:“学士名满天下,京师便传。在法:泗州夜过长桥者,徒二年,况知州耶?知有新词,切告收起,勿要示人。”

苏轼回来后见到,不由得哈哈大笑:“刘使君难道不知?轼一生罪过,开口常不在徒二年以下。”

……

己亥,太皇太后嫌吕公著和苏油动作太慢,诏二人乘传赴阙。

就是让驿站负责沿途迎送,准备舟船马匹饮食,让吕苏二人想磨蹭就没有借口。

庚子,以程颢为宗正寺丞。

壬寅,城熙州、通远军,赐田守忠、赵济银帛有差。

甲辰,作受命宝。

洛阳到汴京不过四百里,司马光到得最早,太皇太后立刻宣见。

司马光说道:“先帝厉精求治以致太平,不幸所委之人不足以仰副圣志,多以己意轻改旧章,谓之新法。”

“搢绅士大夫望风承流,竞献策画,作青苗、免役、市易、赊贷等法。”

“又有生事之臣,建议置保甲、户马以资武备,变茶盐、铁冶等法,增家业侵街商税钱以供军需。”

“这些原也不是先帝的本意。后来幸得贤臣改良,方才未作大患。”

“如今天下事务至多,得失难判,请太皇太后下诏,使吏民得实封上言,庶几民间疾苦,无不闻达。”

“老臣归西京后,得知京中已罢保甲、保马二法,又宽免欠逋。四方之人,无不鼓舞圣德。”

“来到京城的路上,听闻陛下斥退近习无状的中使,戒饬有司奉法失当,过为繁扰者。”

“原来凡臣所欲言者,陛下已略以行之。”

“然尚有病民伤国,有害无益者,如保甲、免役、青苗三事,皆当今之急务。厘革所宜先者,别状奏闻,伏望早赐施行。”

戊午,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蔡确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知枢密院事韩缜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门下侍郎章惇知枢密院;

资政殿学士司马光为门下侍郎。

时方遣中使召司马光接受诏令,司马光复辞。

太皇太后赐以手诏曰:“先帝新弃天下,天子幼冲,此何时,而君辞位邪?”

让梁惟简宣旨:“早来所奏,备悉卿意,再降诏开言路,俟卿供职施行。”

这话的意思,就是说你的建议都很好,等你供职之后就可以施行了。

底下还有一层:看看你前头那三位,你要是不接受,你说的那些,不一定就能被朝廷完美执行。

“光由是不敢复辞。”

五月,癸未,吕公著抵达。

入见,太皇太后遣中使赐食。

吕公著上奏:“先帝新定官制,设谏议大夫、司谏、正言,设定的官职人数是很恰当的。”

“然而御史之官,号为天子耳目,而比年以来,专举六察故事,只考察六部执行效率,却又不当了。”

“请尽罢察案,设置言事御史四人或六人,仍诏谏官、御史并须直言无讳,以规主上之过失,举时政之纰缪,指群臣之奸党,陈下民之疾苦。”

吕公著既上十事,太皇太后遣中使谕吕公著:“看过了爱卿所奏,深有开益。当此拯民疾苦,更张新政之时,当何者为先?”

庚寅,吕公著上奏:“自王安石秉政,变易旧法,群臣有论其非便者,指以为沮坏法度,必加废斥。”

“其中青苗、免役之法行而取民之财尽;保甲、保马之法行而用民之力竭;市易、茶盐之法行而夺民之利悉,若此之类甚众。”

“然更张须有术,不在仓卒。”

“如青苗之法,但罢逐年比校,则官司既不邀功,百姓自免抑勒之患。”

“免役之法,当少取宽剩之数,度其差雇所宜,无令下户虚有输纳。”

“保甲之法,止令就冬月农隙教习,仍委本路监司提案,既不至妨农害民,则众庶稍得安业。”

“至于保马之法,先朝已知有司奉行之缪。”

“市易之法,先帝尤觉其有害而无利。”

“及福建、江南等路配卖茶盐过多,彼方之民殆不聊生,恐当一切罢去。”

“而南方盐法,三路保甲,尤宜先革者也。”

“陛下必欲更修庶政,使不惊物听而实利及民,当务之急,未如任人。”

应该说,吕公著在更张新法这一点上,远比长期不经实务的司马光明白得多。

接着吕公著开始给朝中推荐人才:“孙觉方正有学识,可以充谏议大夫。范纯仁刚劲有风力,可以充谏议大夫或户部右曹侍郎。李常清直有守,可备御史中丞。刘挚资性端厚,可充侍御史。苏轼、王岩叟并有才气,可充谏官或言事御史。”

最后依旧当心朝廷过于操急:“王安石举新法,苏油曾详制条陈,列析利弊,然多未得容。”

“其后亦皆中其弊,预见若神。”

“今欲更张,其后可得无安石之弊乎?”

“臣乞必得苏油入京,祥与计议,方可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