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圣意难测(1 / 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的确没以前的好吃了。”

西瓜这种水果,在宋代的种植面积不大,不是一般人可以享用,但作为皇家,就算是再稀有,也并不会缺少。

只不过和往年相比,今年的西瓜无论在味道上,还是品相上都掉了一个层次。

瓜皮厚,又不甜,实在让嘴刁的众人都连连摇头。

的确出了些问题,赵榛也觉得不对劲,这瓜次到这种地步,肯定是中间环节出了问题,兴许是哪个官员吃拿卡扣,吃到他头上了,把贡品给调了包,以次充好。

虽说,赵榛觉得自己并不会在意一些琐碎的小事,但若是把他当傻子糊弄,那就是另一回事。

不过,现在还不是考虑西瓜甜不甜的时候,开封来的军情显然更重要一些。

起了身之后,和公主们别过,便去了面见李纲。

……

“你看过了。”赵榛细致的浏览了下岳飞送来的奏章,脸色很平静。

李纲也没有试图察言观色,他就没有这样的习惯。“看过了。”

“既然如此,你觉得如何?”赵榛把奏章按在掌下,想先听听李纲的想法。

内容大家都已经知道,岳飞陈述利害,论证了现在开始启动北伐计划的合理性。

“金人以张邦昌践祚称帝于大名,确实有违君臣之道,当讨伐之,但现在看来还为时过早。”

“说说看。”赵榛并不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宗元帅战于西北,中原虽未发一卒支援,却付以钱粮巨万,若是再行征伐,恐无钱粮可用。”

一年的时间,虽然击退了金人可喜可贺,但对于大宋来说却并非完好无损,至少在经济上被破坏的严重。

现在还没法缓过来,能支撑宗泽一军北伐已经是倾尽所有的情况下了。

若是再动兵戈,那真就不是勒紧裤腰带可以解决的事情了。

“且若北伐想要成功,兵力上至少要有二十万,岳飞,刘光世,张浚等将,募兵数月,加上各地征调来的厢兵,也能凑出如此的规模,但这样的规模,所消耗的民力,难以估算,若是北伐深入,补给线拉长,恐怕也更是难以维系,届时北伐大军断粮,纵然有几十万大军,也只能全军覆没,只会白白牺牲。”

李纲把他想的都说了出来,并非是他不想北伐,他也想北伐,但李纲的眼光就不会像岳飞一样,只放在军事上。

军事上的北伐可行,可不代表经济上能够支撑,最终还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得到能不能北伐的结论。

对于朝廷的现状,赵榛当然也清楚,国库还在赤字运行,赵榛不怎么精通经济,但也知道过高的赤字对国家来说绝非好事。

他们大宋的货币也不是世界货币,没法超额发行,强行收割别国的韭菜。

李纲的论述,却也有其道理。

也正如岳飞所说的,现在是北伐的最好时机,等到金人扫平了西北,再次应付大宋,那丢失的战机可很难再次找回来了。

“那以你看来,国库能支持多少兵力北伐,而不至于钱粮难以补给?”赵榛问道。

“最多五万,最多只能允许五万人北伐,国库能支撑的住,但五万人的话……”五万人守城是够了,但想要向伪齐和金朝动手,那还是不够看的,河北三道虽说不大,也有几百城,五万人就算是顺顺利利的拿下,分守各处城池都不够分的,更别说在巩固成果的同时还需要应对金齐的反扑。

赵榛并非任性之人,恢复失地是应该的,却不能因此丢掉冷静。

“伪齐的伪帝是张邦昌吧。”沉默良久的赵榛突然问道。

张邦昌成了伪帝,这是全天下都知道的事情,李纲不知道赵榛为何要明知故问,但还是本本分分的点头。“正是张邦昌,当初陛下就不应该放走张邦昌,身为宋臣却僭越称帝,实在是应当千刀万剐之人。”

说到张邦昌,李纲毫不掩饰的表达了憎恶的感情,对于如此不忠不臣的贼子,李纲绝对是痛恨的。“如今和金人一道,与我大宋为敌,实在是我大宋的心腹大患。”

“就算没了张邦昌,金人也会找刘邦昌,王邦昌充当伪帝,没有任何区别。”

赵榛当初放了张邦昌,实际上就是为了让金人能够扶植他为傀儡。

若不然,让刘豫当了伪齐皇帝,对于大宋来说肯定不是好事,那个刘豫在忠于大金的程度上绝非张邦昌可以相提并论。

刘豫若为伪齐皇帝,大宋若要北伐,非死战不可。

但现在是张邦昌是皇帝,对于北伐的事情上或许要降低了许多难度。

“李相还认为现在不可北伐么?”

“是,臣以为时机未至。”李纲说道。

“你说的不错,时机未至,不应该仓促北伐,所以你回去后汇同其他诸部官员,草拟一份北伐檄文,传阅天下。”

“额?”李纲没有立刻反应过来,赵榛口口声声说的时机未至,为何还要撰写北伐檄文?

不过,李纲也并非愚蠢之辈,很快明白了赵榛的意思。

“假意北伐?以乱金齐之心?”

赵榛并没有立刻回答,带着一种让人琢磨不透的笑容,从不喜欢揣摩圣意的李纲,现在的内心也极为瘙痒,他总觉得这所谓假意北伐之策,背后里还有一切其他见不得人的勾当,但看起来陛下这种城府的人是不愿意轻易表露出来。

“另外,把岳飞从开封召开,朕亲以付事。”

这是赵榛交给李纲做的最后一件事情。

李纲办事总是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这也是为何这些日子里能够安稳的做在宰相的位置上无人可以威胁。

当天回去后,便找了几个文采斐然的大臣,共同起草北伐檄文。

檄文虽然不是赵榛写的,却是赵榛的口吻。

朕祖太宗,扫荡群夷,匡扶寰宇,开百年之基,造亿万姓之厚福,此诚三代以来之盛主也,不幸靖康年间,天下纷乱,金贼肆***臣怂恿,至有汴京之难,尔张邦昌身为宋臣,不思保国齐民……此处省略一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