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九章 佛法东传(1 / 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得到娘娘首肯,佛门当即动作连连。

成汤十七年作为夏朝诸侯,十三年作为商朝国王,共在位三十年。

在成汤接受诸侯朝贺,正式登上宝座的时候,通宵饮酒,在睡梦之中又再次看到一燃烧金焰的玄鸟,此鸟围绕成汤九匝,而后在一团烈焰中显现出一金人,比丘形,结知趺坐,头戴五佛冠,全身樱络珠宝严饰,显得华丽高贵。

此次这玄鸟不说一句话。而后化作一片奇异花雨洒落,似乎都能闻到异香扑鼻。

第二天,成汤早朝登殿,设聚文武。但见:

瑞霄纷纭,金鉴殿上坐君王;祥光缭绕,白玉阶前列文武。沉檀八百喷金炉,则见那珠帘高卷;兰靡氤氲笼宝扇,且看他摊尾低回。

批复完一堆奏折之后,对左右文武言道:“昨日寡人又再次梦到护国神鸟玄鸟,只是最后化作一浑身放着金光的光头男子,不知众位臣子可知道是谁?”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尽皆不知。有左相伊尹出列,俯伏金阶,高擎牙第,山呼称臣道:“据微臣所知,西方世界有一尊神人,称为“佛”乃是光明之身。不垢不净,纤尘不染,以慈悲普度为宗旨。虽然不知道燃有焰火的是哪位。不过应当是一众佛陀中的一位

成汤闻言,面色欣喜,言道:“那就劳老承相,派人去那西极之地,求取佛陀来我妙土。护估万民,国作绵长。”

早朝结束。伊尹回府。当即安排几个勇猛之士在走南闯北的商客带领下,往西方而来。

几人跋山集水,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号称佛国的十万大山,虽然不见人烟,却见凶禽猛兽居然如人一般知礼,行度有章,不伤人害命。

此地乃是佛门接引圣人弟子,大势至菩萨的道场所在,几人一入佛国,便被大势至感知到。

大势至看着万里之外的几,。一弹指,一道清辉击打在望月峰上盘旋的白孔雀,那孔雀落下,托起罗汉两人而起,飞往外山。

众人正走到一座山下之时,天空出现一只十丈大小的白孔雀,祥云缭绕。瑞气腾腾,而后从其背上飞落两人,头放云光,身披袈裟,结知跌坐,盘坐于金花之上坠落。

有飞天飞行于虚空,身披天衣彩带、嘤格,手持乐器、香花、珠宝等来供养阿罗汉。众人见到,以为就是此行所找的佛陀。按照排练好的,跪倒在地,大呼:“小人拜见天神佛陀!”

迦什摩腾、些法兰两名阿罗汉相视一眼,而后对地下众人言道:“我等不是尔等所谓佛陀,而是佛陀弟子阿罗汉,今我佛阿弥陀佛感商王诚恳,特遣我二个往京都传法

跪伏的众人刚开始听道此二人不是佛陀之时,无比沮丧;不想片刻听闻此二人携佛陀法旨前往都城,自己等人即使没有找到佛陀,想来也可以将功折罪,交代完事。

于是欢天喜地地迎着两位罗汉尊者往回走,在十万大山找了几匹白马,驮载二位尊者钵盂中飞出的佛经、佛像,往商朝国都亳而来。

历尽三年时光,终于回返都城。伊尹报于成汤,成汤接见了两位阿罗汉,下了旨意,允许二位尊者选取道场。作为宣扬佛法之地,更是敕建了一座寺庙,叫做“白马寺。”纪念白马驮经功劳。

二人查验风水,看准了当时的“清凉止道教又称为“紫府山”想要在道观云集之处建造佛庙,却被排挤,于是上奏成汤。

成汤亦是面临巨大压力。因为三皇治世之时是以“道”治国。五帝时代是以“德。安邦,玄门众人遍布朝堂、乡井之间,平时不显山不露水,作起来就显露出巨大的威力。

成汤为了安抚重臣,又不能言而无信。整日愁眉苦脸,苦思解决之道,这日,网刚入梦,就见那只玄鸟再次出现,给成汤出谋利策,而且要成汤做一件事情,来偿还人情。

第二日,早朝期间,有左相伊尹再次上奏,要成汤定夺清凉山归属,成汤下谕旨,言道:“自古我人族只闻玄门道德之事。不闻西方化外佛法,不如开场论经大会,辨别道法和佛法高低优劣。”

众人听闻,尽皆觉得合理,于是二位罗汉和一众清凉山道士约定,约期焚经,以别真伪。

就一个问题展开辩论,输的一方焚烧自己一部经典;提问双方轮流换,不想结局让人大吃一惊,清凉山道门典籍被焚烧一空,而迦什摩腾、堑法兰带来的佛经却完好无损。

朝野之间倾向于玄门的众人尽曰恍二言。不得不把清凉山分与佛门。而后因为典籍被毁,室恩赐,道门日渐颓微,整个清凉山被佛门据为己有,改名为“五台山

但是玄门势力的反扑自此从未停息,双方为争夺信仰。在朝野之间展开了殊死搏斗,却被掩盖在一片安宁的假象之下。

佛门虽说传道困难重重。但是自此五台山成为佛门道场之后。不断有西方极乐世界的佛陀、菩萨降临显身,普济众生,佛门势力在民间展迅,牢牢压制道门。

西方二位圣人看着日益浓厚强盛的气运和不断增长的道行,欣喜不已,更是愈勤勉,不断开坛讲道,为一众弟子释疑解惑。

不久,商朝以一帝王形象的男子为护国神祗,其帝服之上绣有三足金乌。三教哪里不知道这就是帝俊形象。尽皆咬牙切齿,愤恨不已。

东海之处飞出无数流光。往南瞻部洲而来,正是奉通天教主法旨,来商朝专门与佛门作对。

同时八景宫和玉虚下谕旨,无数修道仙门尽皆收到,于是足足有十万宗门离开原来根基之地,搬家到东胜神洲与南瞻部洲交界之处,在连绵山脉间建起座座道观,不时传出道德之声。

一来阻挡佛门进入东胜神洲。二来吸引南瞻部州信众,双方争夺信徒香火。

就这样,佛道相斗,开始在商朝各个阶层蔓延,以至于插手到皇室内斗之中。双方在朝堂之间你争我斗,国家社稷开始不稳。一度几次迁都,缓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