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说干就干。
回到家中之后,赵括立刻就写好了一份奏章。
这份奏章的意思也很明确,那就是——废后!废后是必须的,也是整个计划之中最后、最关键的一步。
如果周王后的位置不被废除,那么赵括整个计划的成果其实也就是狠狠的打了一波周氏的脸而已。
赵王再怎么生气,但是从他当天只不过让周氏兄弟关禁闭的命令就可以看得出来,赵王其实心中对于周氏兄弟还是没有完全放弃。
赵括也并没有天真到觉得自己能够一步到位直接搞死周氏兄弟,赵括只需要把周王后废掉就行了。
废除周王后,让李妃上位,那么赵括在王宫之中的枕头风就能够呼呼的使劲吹了。
为了保证二王子成为太子和将来顺利登基,可以预料到的是李妃将来必然会不停的在赵王的耳边说赵括的好话,同时讲周氏兄弟的坏话。
一次两次可能没什么,一天两天可能也没什么,但是讲个几百次,几百天呢?
到时候,就算是赵王再怎么意志坚定,也必然会对周氏兄弟产生怀疑。
到那个时候,赵括就能够顺利的把周氏兄弟扳倒,把整个朝政都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权倾朝野!实现了这一步之后,赵括就等于是成为了曹操级别的权臣,接下来所要做的就是慢慢的、不知不觉的把赵王所有的权力全部夺走,然后就是——让赵王禅位,赵括登基!说起来似乎是要很长的时间,但是赵括心中笃定,这一定用不了几年。
“黎明已经到来,真正阳光灿烂的日子还会远吗?”
赵括自言自语的一句,然后将刚刚写好的这份废后奏章放在了抽屉里。
赵括并不想要立刻将这份奏章呈上去,道理也很简单。
赵括现在是赵国相邦,是赵国百官之首,真正意义上的“大佬”级人物。
大佬是从来不会第一个表态的,而是要等到众议纷纷的时候才站出来,一锤定音!第二天,王宫之中的“捉奸被反杀”奇闻立刻就开始疯传起来。
平民百姓们对于这种“大人物秘闻”一直都是非常喜闻乐见的,更何况这一次可是所有大人物之首的王宫爆出来的宫廷秘闻,更是绝对的让人津津乐道。
短短一天时间,事情就已经传遍了整个邯郸,然后开始飞速的朝着四周传播。
几乎邯郸城之中的每一个人都在讨论着这件事情。
“没想到这李妃虽然是出身青楼,但一点都不水性杨花,甚至还为了给大王守贞,连召见艺人都是一个阉人。”
“是啊,还有武信君,之前都说武信君是李妃宫外的靠山,我还说武信君为什么要和李妃这种青楼女子联手呢。
如今看来,武信君肯定是早就知道李妃其实是很忠诚的,所以才会这么做。”
“武信君慧眼识人啊!”
“周王后就不一样了,没想到周王后一直以来名声那么好,但却搞出来诬告这种事情,简直让人寒心。”
“这你就不懂了吧?
其实就是一个家教的问题,这些大人物家里出来的女子,看上去好像一个个优雅大方,其实都是满肚子坏水,一个比一个会算计呢。”
“对对对,李妃虽然出身青楼,但她其实才是我们老百姓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接地气。”
“你们说,要是李妃能当王后就好了,这样的话就是真正的能够顾及我们民间老百姓的王后了。”
在这些言论当中,自然有着大量的夜莺探子悄无声息的引导着舆论,为的就是要把舆论的锋芒直接指到周王后和周氏兄弟的身上来,为废后以及更近一步的打击周氏兄弟力量做出贡献。
由于周氏兄弟这边,或者说这个时代的政客们完全就没有任何对舆论的正确控制和认知,人们也完全没有意识到舆论是可以被引导的,所以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直接就形成了巨大的“反周”声浪。
直到这个时候,赵括才有条不紊的进行下一步。
接下来,邯郸赵国学宫之中的讲师韩非送上了一份奏章。
韩非的奏章之中洋洋洒洒,列举了周王后和周氏的一大堆错误,直接把周王后比做了妲己,把周氏兄弟比做商纣王宠信的奸臣费仲、尤浑,直言若是此三人还能继续在赵国霍乱朝纲窃居高位的话,那么将来必然会让赵国产生大难!韩非虽然眼下身份不显,但所有人都知道韩非乃是赵括的心腹之一,所以当奏章的内容在邯郸城之中传开之后,整座邯郸城都为之哗然。
大家都知道,这是赵括正式朝着周氏一派发动了总攻击!那么赵王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呢?
这也是所有人都关心的点。
赵王坐在王宫之中,注视着面前的这份由韩非写出来的奏章,面无表情。
突然,一阵香风袭来,随后李妃整个人都投入了赵王的怀中。
“大王,别一天天看这些没用的奏章了,来和臣妾玩一会嘛!”
面对着李妃这种尤物的挑逗,世界上又有几个人能够坚持住?
赵王当即就感觉到小腹处一股热流缓缓上涌。
赵王咳嗽一声,道:“爱妃稍等片刻,寡人想一想怎么批示这份奏章,然后再和你好好玩耍一番。”
说是这么说,但是赵王的手早就已经开始不老实了起来。
李妃嘤咛一声,整个人好像都要融化在赵王的怀中了,娇嗔道:“什么奏章还要大王在这种时候审批,随便打发了他便是。”
赵王被李妃所迷,心思早就已经不在奏章上了,随口道:“是那个武信君的心腹韩非所写的奏章,此人的文采倒是不错,但是口口声声说什么要让周氏灭族,寡人还是有些不取。”
对于赵王而言,周氏属于他用来制衡武信君赵括的工具,现在周氏不听话了,确实需要好好的打压一番,但是也没有到必须要把周氏直接灭族的地步。
李妃闻言,心中顿时一紧,但是表面上却是若无其事,甚至摆出来越发诱惑的样子:“大王说的这是什么话,难道忘了周王后是怎么编排臣妾的吗?
若不是大王英明的话,臣妾和孩子两个人怕是早就已经被周王后五马分尸,骨头都不知道丢在哪个角落喂狗了。”
说着,李妃的双眼又渐渐湿润起来,一副弦然欲泣的表情。
赵王见状,身体顿时一僵。
不得不说,按照赵王当时的怒火程度,李妃所说的这个事情确实是极有可能发生的。
赵王无奈道:“爱妃,寡人不是都已经和你道过歉了吗?”
李妃娇嗔道:“光道歉有什么用,也没个实际行动,你们男人都是这个样子,嘴上总是口花花的,现实里一点用都没有!”
赵王无奈道:“好好好,实际行动是吧?
寡人这就给你实际行动。”
说着,赵王拿起笔来,在韩非的奏章上批了一句话。
“简直胡言乱语,周氏二人乃国之重臣,岂能灭族?”
这份批阅很快就传到了赵括的手中。
看着面前奏章上赵王的字,赵括的嘴角缓缓露出了笑容,朝着面前的庞煖招了招手:“庞卿,你来看看大王的这份批语。”
庞煖赶忙凑了过来,看清楚之后顿时喜上眉梢:“好,实在是太好了!”
对于赵括和庞煖这样在政坛上混迹多年的老手来说,这短短的一句批语之中,赵王的心思其实已经非常明显。
首先从字面上来理解,周氏二人是国之重臣,是不能被灭族的。
这句话听起来是维护周氏二人,其实不然。
赵王内里蕴含的意思是,周氏二人确实犯错,但是这罪不至于到灭族的地步。
换句话说,赵王觉得周氏二人是犯错的!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在政坛上犯错,那是要接受惩罚的。
所以赵王真正的意思是,周氏二人可以继续惩罚,但是惩罚完毕之后他们还是重臣,更不可能灭族。
要知道之前周氏二人就已经被降了爵位勒令在家思过,现在又再来一波惩罚,绝对是伤筋动骨了。
其次,赵王除了这些说出来的话之外,还有一些没有说的话,和没有提到的人。
没有提到的人是谁?
当然就是周王后!这次事件之中其实有三个过错方,就是周王后和周少奋、周少良。
但是,赵王的批语之中只说了周少奋、周少良这对兄弟,对于周王后却绝口不提。
所以就可以这么理解,周少奋和周少良不至于灭族的死罪,但周王后呢?
俗话说得好,法无禁止即可为,赵王的旨意就是国家的法律,那么既然赵王没有禁止对周王后的攻击,那就意味着……赵括微笑着做出结论:“现在,我们可以开始废后的进程了。”
庞煖摩拳擦掌,道:“老夫明天就上奏章!”
赵括哈哈大笑,拍着庞煖的肩膀:“庞卿,咱们可是大佬,大佬是不能操之过急的!”
第二天,赵国邯郸令上奏章,弹劾周氏兄弟,希望将周氏兄弟解除职位;同时弹劾周王后,认为周王后德不配位,不应该让她来主导后宫,应该废除周王后!如果说韩非的那份奏章还属于比较空泛的,算是传统类型的“说坏话”相互攻讦的话,那么邯郸令的这份奏章就直接表现出了更加具体的指向。
简单的说,韩非属于“你瞅啥,再瞅弄死你”,而邯郸令这边则是二话不说,已经抄起椅子上手了。
在邯郸令之后,大量的赵括一派官员纷纷上表,对周氏兄弟、周王后进行弹劾。
“反周”的声浪瞬间在赵国之中风起云涌,大有席卷一切之势。
至于周氏兄弟那边,他们那一派的臣子们当然也是极力上奏章给周王后和周氏兄弟辩护,但是问题在于周氏一派的势力原本就比赵括一派要小,加上这一次周氏一派又犯了错,所以无论是语气还是各种立场上都不可能比赵括这边要来得坚定。
这样的结果就是周氏一派的辩护直接被淹没在了汪洋大海之中,几乎没有掀起任何的声浪,赵国政坛完全是一面倒的“反周”。
直到这个时候,第一位“开火”的重臣级人物出现了。
他就是李牧。
作为一名军人,李牧的奏章可以说是极度的直接了当,就一句话。
“臣李牧请大王废后,废周少奋、周少良两人卿族之位!”
赵国出自晋国,而在晋国的时候“卿”就属于和现在赵国重臣相当的职位。
当年晋国是六卿,如今赵国是六大重臣,所以赵国人也往往习惯用“卿”来作为书面用语,代指重臣。
李牧的这份奏章,立刻就让整个气氛再上一个台阶。
这下子,一直在家关禁闭的周少奋、周少良兄弟也坐不住了,赶紧也各自上了奏章。
周氏兄弟的奏章首先是认错,说我们只是一时糊涂,但是一直以来都是忠于大王的,这一次之所以做错事也是因为太想要为大王压制武信君所以才走入歧途。
其次是表忠心,说我们周氏和王后对大王的忠心都是毋庸置疑的,还请大王不要听信武信君一派的谗言,不然将来武信君一派必然会在赵国政坛之中尾大不掉,造成诸多麻烦,甚至会威胁到赵国社稷。
双方的奏章送上去之后,整个赵国政坛之中呈现出瞬间的平静,大家都在等待着赵王的回应。
让人惊讶的是,赵王……没有回应。
无论是李牧还是周氏兄弟的奏章,通通都好像石沉大海了。
于是,接下来庞煖、许历两人又各自上了一份奏章,语气和李牧一样严厉,同样是要求严惩周氏兄弟,要求废除周王后。
然后,赵王依然还是没有回应。
这下子,气氛开始变得微妙了。
在赵括的府邸之中,召开了一次新的聚会。
所有的心腹齐聚,目的就只有一个——反周!李牧有些不爽的说道:“这个大王怎么这么磨蹭呢?
都到了现在,难道还不能下定决心吗?”
庞煖摸着胡须,道:“别看大王年纪轻轻,但是这心思好像还真是有些不好揣测啊。”
听到心腹们的话之后,赵括笑了。
“大王的心思,不是都已经摆在明面上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