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盐碱地改造(1 / 1)

纳米崛起 岭南仨人 1115 字 2021-03-0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集装箱的一侧,杜金华等人和蜗牛工业的设备制造公司,对设备进行重新的改造。

设计图之前已经有了草稿,现在就是一边改造设备,一边完善设计。

按照盐碱地改造工程的方案,是先用挖掘机,将盐碱地的土层挖开,然后初步过筛,将大块的石头、灌木分离出来。

初步过筛后的盐碱土,送入脱盐车中,脱盐车将土壤中的盐分分离出来,脱盐土壤完成脱盐后,分成两部分。

一半直接回填,一半进入混土车中,混合有机肥,然后回填成为表层土层。

现在需要改造的设备,就是脱盐车、混土车。

其中混土车比较好改造,只要具备进土、搅拌、卸土功能即可。

现在的重点是脱盐车,脱盐车可以看成脱盐车间的缩小版,技术上并没有什么难度。

整体采用模块化设计,采用大型工程运输车的底盘,分成进土系统、脱盐舱、脱水舱、卸土系统、内水循环系统、供电系统、卸盐系统。

脱盐车的初步设计长度,达到了12米、宽度2.5米、高度4.5米,在基本是公路货车的极限参数了。

配备独立的柴油发电车、初筛车、储盐车、储水供水车。

为加强研发速度,由蓝色时代鲁省分公司出面,向鲁省各个工程机械企业,大肆挖墙脚。

一个多星期的改造,初代设备终于在2月14日,完成了初步研发。

尽管初代设备非常粗糙,不少设备都直接拼凑的产品,但是至少可以进行试运行了,接下来只需要继续改进即可。

在东营奶牛养殖基地的牧草场中。

三辆挖掘机,正在盐碱地上忙碌着一铲斗下去,就在盐碱地上挖出一个大坑,差不多有一米深左右。

挖掘起来的盐碱土,被倒入一侧的渣土车。

渣土车运输着盐碱土,来到提前挖掘好的坑道旁,在坑道下面,就是一辆初筛车,之所以将初筛车停在坑道中,是为了利用高度差,方便渣土车卸土。

盐碱土被倾泻到初筛车,通过过筛网的过筛,大石头、灌木被过滤到车后,由于运输车送去综合回收工厂,到时候石头会被作为建材使用,而灌木残骸之类,则送去练气制肥料。

过筛后的细土,被输送带送向一侧的脱盐车。

当细土进入脱盐车后,第一个步骤是混水,变成稀泥土,然后送入脱盐阶段,大量六锥球氧被注入,将泥水中的盐分提取出来。

提取完成了盐分,泥水进入脱水车间,大约95%左右的水,会被重新分离出来,这些水重新循环回去,而略带湿润的土壤,则被倒在尾部坑道中的渣土车中。

如果上一车是渣土车在接,则下一车,就由混土车去接。

站在集装箱房二楼的黄修远,放眼望去,在牧草场的边缘,已经有一条明显的分界线。

马长江估计一下改造速度:“按照目前的速度,这五千亩很快就可以改造完成。”

一台二十吨挖掘机,一个台班(八小时)可以挖掘的土方量,通常在2000~2500方左右,快的老师傅,甚至可以到达3000方左右。

改造的土层深度是一米左右,平均一平方米面积,就出一立方米的盐碱土。

一亩是666平方米,即需要挖土666立方,一台挖掘机一个台班,就可以铲平大约四亩盐碱地。

以一天两个台班计算,三台挖掘机一天挖掘24亩,五千多亩需要两百多天的时间。

黄修远问了一句:“土壤改良后,你们测试的情况如何?”

“各项指标符合预期,平整后可以开始种植牧草了,如果管理比较好,种紫苜蓿,亩产可以6~8吨。”马长江也是兴奋不已。

他从鲁省农科院跳槽,加入燧人公司后,才感觉自己做了一个最正确的选择,甚至将几个看好的学生,也一起拉了过来。

如果这样的脱盐车,再装备多一些,这五千多亩牧草场,很快就可以完成改造。

其实不用他说,黄修远就吩咐了蜗牛工业的设备制造公司,一边完善设备,一边开始生产脱盐车、混土车、初筛车。

为了方便运输,蜗牛工业准备在鲁省兼并一个工程机械企业,反正底盘、发电机等零配件,对于工程机械制造大省而言,只要有钱都可以定制到。

蜗牛工业只需要设计好,以及自己生产一部分核心零部件,就可以大量组装生产了。

当然一部分零件,采购回来后,还需要进行深加工,采用蜗牛工业特有的硅纳米镀层技术,提高机械的强度。

突然黄修远,转过头说道:“马博士,我打算在鲁省成立一个北方农业研究所,你就担任这个研究所的负责人吧!”

“额……”马长江挠了挠后脑勺,有些迟疑的说道:“黄总,我没有管理经验,怕耽误了公司的事情。”

黄修远笑了笑:“马博士放心,你不需要管理研究所,管理工作是副所长的事情,你只需要完成公司的课题,也可以自己准备课题,然后向科研部申请审批即可。”

刚刚加入的马长江,还是不太适应,也不熟悉燧人公司内部的运行机制,不过既然董事长都开口了,他只能答应下来:

“那我就先多谢黄总的信任,一定搞好这个研究所。”

“你们现阶段的任务,是完成鲁省的盐碱地勘探,另外可以逐步组建实验室,重点在牧草、饲用番薯上面。”

马长江点了点头:“我在农科院还有不少老同事,就有从事牧草、饲用番薯研究方面的。”

“嗯,这方面你便宜行事,只要没有太大问题,可向科研部打报告,让他们去谈。”

就在这时,一身泥土的杜金华,走了上来,气喘吁吁的说道:

“黄总,初步测试问题不大,可以一边生产一边调整。”

黄修远递了一瓶温水过去:“辛苦你们了,我会和辅国说的。”

打开瓶盖后,杜金华就咕噜咕噜喝了一大口,又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呼,这北方天气太干燥了。”

“你没有去过冰城,那边的冬天才叫天寒地冻。”黄修远笑道。

几个人看了半天,在集装箱房二楼的吹了几个小时西北风,除了本地人的马长江、萧英男,从南方过来的几人,都有些受不了。

下来后,杜金华继续测试原型机。

而马长江等人,也去准备研究所的事情。

他和张雷、萧英男等人,则回到东营城区,因为他们需要办另外一件事。

另一边,从岭南赶过来的蒋海霖,带着专业的团队,也来到了东营城区,和黄修远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