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伐蜀战争2(1 / 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伐蜀战争2当时间来到同光三年的9月份,双方互有显着的变化,对比愈发明显:王宗衍与太后大徐妃、姨娘小徐妃等游历了青城山、三学山等名胜古迹,打卡了诸多网红经典,并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如前文所述;同时还受到王承休的引诱而执意要去千里之外的秦州打卡。李存勖则与诸忠臣商议伐蜀大计。基于其独特的地理因素,在割据称雄方面,蜀地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自古得蜀地者,进可以问鼎中原,退可以偏安一隅。因此在治理蜀地方面,中原王朝也是煞费苦心,通常有两种手段:首先,是分其地、弱其势。比如唐朝旧把这里分成西川、东川、汉川,简称“三川”,派三个节度使前来镇守,而一旦“三川”统一在同一人的领导下,势必与中央朝廷分庭抗礼,比如陈敬瑄、王建。其次,是派驻文官镇“三川”,比如杜悰、崔安潜。如果是讨伐蜀地,也最好让文官挂帅,比如韦昭度。可即便如此,占据蜀地或被诬割据蜀地者,也大有人在,秦末有刘邦,汉末有刘备,三国时的邓艾、钟会……在会议上,宦官李绍宏因收受了段凝的贿赂,而竭力推荐段凝挂帅,还说段凝是个旷世奇才,连孙武、吴起都比不上他。郭崇韬大呼不可,说段凝乃亡国之将,奸诈阴险,只知溜须拍马,根本不知兵事,段凝时块儿什么料,还有谁会比我们更清楚?坚决不能让段凝挂帅,简直开玩笑!否定了段凝之后,群臣一致推荐李嗣源挂帅。李嗣源追随李克用多年,有丰富的作战经验,更在军中有极高的声望,灭梁战争中,功居第一,又在抵御契丹的战争中成为新的长城,李嗣源同志足以服众、足以担负伐蜀重任……足以顶替李存勖同志繁重的皇帝工作。在李存勖的心里,谁都可以入蜀,甚至可以是段凝之辈,但唯独不能是李嗣源。可这种掏心窝子的话只能烂在肚子里。关键时刻,郭崇韬帮李存勖解围,说契丹气焰正盛,非李嗣源不足以抵御,李嗣源绝不可离开河朔地区。郭崇韬反对李嗣源入蜀是有他自己的私心的,我们后文会提及。否定了李嗣源之后,郭崇韬给出了伐蜀大帅的合适人选——皇太子李继岌。这句话与李存勖不谋而合。皇太子李继岌身无尺寸之功,与自己当年袭位前的处境一样,在吸取了经验教训之后,李存勖也有意把李继岌投送到战场中去,混资历、混声望,此次伐蜀正是镀金的好机会。按照唐朝政治圈内的潜规则,皇储都会有“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头衔加持,收割胜利果实,而真正出力的都是副手。“娃娃年纪还小,难以独自肩挑伐蜀重担,应该为他找一个得力能干的副手——”李存勖看一眼郭崇韬,“没有人比你更合适了。”跟李嗣源相比,郭崇韬更值得组织信任。首先,他的资历、威望、功劳等等亦足以服众;其次,他不是皇族宗亲,而且是文官,不会影响到李存勖的统治。同光三年9月10日,李存勖正式任命皇太子李继岌为伐蜀总司令,而实际的工作则由郭崇韬来完成,李继岌只负责签字走过场。9月18日,六万主力大军离开洛阳,向西进发。除了这支主力部队之外,李存勖还任命荆南高季昌为东南方面军总司令,率领本部兵马沿长江西上,夺取夔、万、忠三州。高季昌当初怂恿李存勖伐蜀时,说如果后唐伐蜀,荆南愿做急先锋。实际高季昌也是夹带私心,他是要狐假虎威,借助后唐的军威夺回夔、万、忠等被前蜀占领的荆南故土。对此,李存勖与他心照不宣。无妨,大家各取所需。然而讽刺的是,李继岌率领的六万后唐主力部队几乎一路兵不血刃,一路高奏凯歌,径入成都,唯有高季昌的这支负责助攻的偏师,连吃败仗,未得一寸土地。10月。郭崇韬命李严、康延孝率领一万步兵、三千骑兵做先锋,为大军开路。行进到宝鸡时,有个叫陈乂的将官忽然诈称有病,请求留下来养病。随军出征的翰林学士李愚大声斥责道:“有利可图就争抢,看到危险就退缩。大军即将进入敌境,此时人心最容易动摇,陈乂其罪当斩!”杀一儆百,从此之后,再也没人敢找理由退避,六万大军雄赳赳气昂昂,进入前蜀境内。与此同时,前蜀的御花园内盛开了一朵变异的栀子花,这株栀子花出自青城山,有六个花瓣,颜色为青红色,世所罕见。本月盛开,王宗衍龙颜大悦,召集文武百官,来芳林园一起赏花。随后,10月4日,王宗衍在一片反对声中离开成都,奔向秦州。10月5日,王宗衍抵达汉州,收到了凤州王承捷的紧急奏报:后唐大军犯我边境!王宗衍仰望苍穹,发出了无可奈何的苦笑,“这些人为了阻挠我去秦州,可谓是用心良苦啊!等我从秦州回来,根据心情的好坏,再来决定是否要治他谎报军情的罪过。”“万一……是真的呢?”王宗衍“哈哈”一笑,轻佻地说道:“那正好向敌人展示一下我们的厉害!”下令继续北上。在往秦州行进的途中,忽然有一群乌鸦停留在王宗衍的黄罗伞盖之上,其名甚哀;路过张恶子庙时,王宗衍亲往祈祷占卜,抽了一签,上面只有四个字——“逆天者殃”。张恶子,是蜀地的一个传说中的蛇神。传说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开国皇帝姚苌在蜀地时就受过它的点拨;传说僖宗驾幸蜀地时,张恶子腾云驾雾,显现真身,迎接僖宗皇帝,僖宗皇帝解下随身佩剑赐给它,希望它能帮助自己平叛,不久之后,黄巢伏诛,僖宗皇帝派人给张恶子庙送来许多祭祀品,酬谢它的“平叛之功”。面对蜀地第一灵张恶子的“逆天者殃”指示,王宗衍仍然认为这是群臣们为了劝谏自己而使用的小伎俩,很不以为然。在去往秦州的路上,王宗衍与成都府尹韩昭、翰林学士李浩弼、中书舍人王仁裕颇为风雅,吟诗答对,消遣无聊的时光。王宗衍作诗云:“乔岩簇冷烟,幽迳上寒天。下瞰峨嵋岭,上窥华岳巅。驰驱非取乐,按幸为忧边。此去将登涉,歌楼路几千。”随从拍手叫好,纷纷点赞。王宗衍龙颜大悦,随即命王仁裕作诗附和。王仁裕遂作诗云:“彩仗拂寒烟,鸣驺在半天。黄云生马足,白日下松巅。盛徳安疲俗,仁风扇远边。前程问成纪,此去尚三千。”文字游戏,王仁裕在句末必须保留王宗衍的“天、颠、边、千”,还不能突兀、牵强,要有一定的意境和逻辑上的合理性。行至剑州,王宗衍再遇灵异事件:半夜忽闻山谷中传来喊杀擂鼓声,似有千军万马在激烈厮杀,众人大惊,忽然一只猛兽从山林中蹿出,在惊骇的人群中叼走一人。王宗衍气定神闲,毫不畏惧,命随从官员作诗纪念。中书舍人王仁裕作诗云:“剑牙钉舌血毛腥,窥算劳心岂暂停。不与大朝除患难,惟于当路食生灵。从教户口资馋口,未委三丁税几丁。今日帝王亲出狩,白云岩下好藏形。”翰林学士李浩弼作诗云:“岩下年年自寝讹,生灵餐尽意如何。爪牙众后民随减,溪壑深来骨已多。天子纪纲犹被弄,客人穷独固难过。长途莫怪无人迹,尽被山王棱杀他。”王宗衍看完李浩弼所作,忍不住“哈哈”大笑。等走到白卫岭,王宗衍又让韩昭作诗纪念,韩昭奉诏作诗云:“吾王巡狩为安边,此去秦亭尚数千。夜照路岐山店火,晩通消息戍瓶烟。为云巫峡虽神女,跨凤秦楼是谪仙。八骏似龙人似虎,何愁飞过大漫天。”这马屁拍得已经不够委婉了,全是王宗衍最爱听的词儿。王宗衍于是诗兴大发,作诗附和云:“先朝神武力开边,画断封疆四五千。前望陇山屯剑戟,后凭巫峡锁烽烟。轩王尚自亲平冦,嬴政徒劳爱学仙。想到隗宫寻胜处,正应莺语暮青天。”秦始皇神马的都弱爆了,哪儿有我王宗衍逍遥快活!王仁裕亦作诗和曰:“龙斾飘飖指极边,到时犹更二三千。登髙晓蹋巉岩石,冒冷朝冲断续烟。自学汉王开土宇,不同周穆好神仙。秦民莫到无恩及,大散关东别有天。”陛下,您岂止能把秦始皇比下去呀,连周穆王也不在话下啊!王宗衍不日到梓潼,再次发生不详之征召,据史籍记载,“大风发屋”。有关部门奏报,说按照科学规律,此等大风预示着千里之外有破国称臣者。王宗衍再次化身无神论者,“我国地大物博、疆土辽阔,刮大风、下大雨还不是再正常不过的自然现象?不用大惊小瓜。接着奏乐,接着舞。”酬答吟咏无虚日。这些诗词之所以得以详细记录下来,传于后世,多亏了一本《王氏见闻录》,这本书以写实的风格记录了作者的所见所闻,成为宝贵的文字版纪录片。而它的其中一篇之所以能成为王宗衍的“秦州游记”,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正是中书舍人王仁裕。伴随这场大风吹来的,是李继岌的伐蜀檄文。在这篇檄文中,李继岌对蜀地之民并无冒犯之处,还夸他们都是忠贞骁勇之士,将他们文比杨雄、司马相如,武比关羽、张飞,蜀地庇护过玄宗、僖宗两位先圣,人杰地灵,都是好样的,但——姓王的匪徒裂土分疆,罪不容赦!檄文中,李继岌指出王宗衍的任何抵抗都将是螳臂当车,此番王师前来,“步卒则矗如山,列车骑则迅若雷奔,振雄声而聒动乾坤,腾锐气而动摇河岳”,请蜀地军民务必审时度势,不要逆势而动。最后,对于迷途知返者,后唐开出了优厚的条件,诱降前蜀将官军民,强调“只诛首恶,余皆不问”的原则,凡能弃暗投明者,皆有厚赏。并拿后梁做反面教材,告诉他们不要妄图负隅顽抗。《册府元龟》载有李继岌伐蜀檄文的全文,霸气侧漏,感兴趣的可以自行前往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