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少阳院政变(1 / 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政变大唐光化三年十一月初,昭宗出城打猎,夜晚纵酒狂饮,酩酊大醉。第二天,宫门没有按时开启。宦官刘季述跑到宰相办公厅,找到崔胤,说都这个时候了还不开宫门,一定是出了事,身为禁军统领,我有义务入宫检查,为了避嫌,我请大宰相您亲自陪同,监督、指导我的工作,证明我的清白。随后,宦官刘季述率领一千禁军将士,在崔胤的陪同下,砍开宫门,强闯皇宫。经简单调查,宫中昨晚确实发生了一件耸人听闻的案件:皇帝昨晚醉酒之后,杀了几个贴身小宦官和宫女。崔胤错愕不已。宦官刘季述把他拉到一边,说道:“皇上这样的德行,怎么可以君天下?废昏立明,古来有之。反正是为了国家的江山社稷着想嘛,您说呢?”寥寥数言,言简意赅。崔胤刚闻晴天霹雳,又遭五雷轰顶。毫无心理准备的他只觉得头昏脑涨,两眼发黑,脚步踉跄,险些瘫倒。一旁边的禁军卫士急忙上前搀扶住他。崔胤这才缓过神来,只见一千全副武装的禁军将士正把他围在中间,手握刀枪,恶狠狠地瞪着他。崔胤只敢随声附和。于是,宦官刘季述把禁军调集到金銮殿上,召集文武百官前来开紧急会议。会上,宦官刘季述公布了昭宗皇帝酒后杀人的骇人案件,并伪造了何皇后的命令,说是御医车让、谢筠教唆皇上杀人,如今皇上精神不正常,只能先让皇太子主持社稷。然后起草了一份要求太子监国的奏章,让百官传阅、签字。在武力胁迫之下,崔胤及文武百官按照官职大小,依次在奏章上签名。宦官刘季述有拥立新君的经验,早在昨天晚上,就已经安排了精明能干的心腹把太子李裕“护送”进殿,神策军将士们见到太子之后高呼万岁。随后,刘季述、王仲先带领着禁军冲进宣化门,进入思政殿,见人就杀,遇难的基本都是宫女。当时,昭宗正在乞巧楼上醒酒,忽然见乱兵持刃而入,大惊失色,竟然从床上摔到地上,之后爬起来就跑。刘季述、王仲先抢步上前,一把抓住昭宗的胳膊,硬把他按在床上,让他坐着别动。有宫女飞报何皇后。何皇后顾不上梳洗打扮,连跌带撞跑过来,不顾体统,向两位宦官下跪,祈求道:“不要让皇上受惊,两位大帅有什么吩咐尽管开口。”刘季述从怀里摸出联名奏章,说道:“陛下厌倦了龙椅,文武百官一致要求太子监国,请陛下到东宫颐养天年。”昭宗大惑不解,说道:“昨天朕还跟你们一块儿喝酒聊天,玩儿得挺开心呀,今天是怎么了?”何皇后赶紧拦着昭宗,“陛下就听他们的吧。”刘季述向小宦官一使眼色,“拖出去!”小宦官拖着昭宗就出了思政殿。何皇后在后面大呼道:“大帅一心辅佐朝政,就请让陛下安心养病吧!”昭宗也彻底醒了酒,赶紧呼叫道:“对对对,我有病,病了很久了,无法继续工作了,就让太子监国吧。”于是何皇后赶紧去拿传国玉玺。刘季述点点头,命小宦官放下昭宗,然后背着手走到惊魂未定的昭宗面前,用随身携带的拂尘指着昭宗的鼻子尖,严厉斥责昭宗的过失:“某时某事,你不听我的,你如何如何,其罪一也”,每列举一罪,就用拂尘在昭宗面前的地上画一道线。大唐天子,竟然被一个阉人指着鼻子跺着脚地数落训斥,而且“至数十未止”,昭宗面前都快能下围棋了。自高祖太宗以来,大唐天子二百多年未有之奇耻大辱。直至何皇后捧着传国玉玺来到,再向刘季述跪拜,请他不要惊吓到皇上,表示一切都听他的吩咐。刘季述这才停止了对昭宗的呵斥,接过传国玉玺,命小宦官把昭宗和何皇后搀扶上一辆小推车,其余十几个贴身侍从则步行,一起到少阳院。刘季述亲手锁上了大门,又命人把铁熔化成铁水,灌进锁孔,再派心腹李师虔带领神策军把少阳院包围得密不透风,昭宗在里面的一举一动,都要及时禀报,皇帝的饮食,一说是通过窗户上的小洞传递传出,一说是在墙上掏了一个狗洞子……送饭传话的侍从也要全方位搜身。至于其它物品,别说武器了,就连剪刀、绣花针,都是绝对不能送进去的;昭宗想要一点儿钱和绸缎,用来赏赐侍从,遭到拒绝;昭宗想要笔墨纸砚,写字画画来消磨时间,同样遭到了无情拒绝,因为昭宗可以用它们来写密诏。昭宗被囚如少阳院的时候,根本没有带换洗的衣服,而衣服被褥等物资也是禁止送入的,因为刘季述担心昭宗会咬破手指、撕破衣服,写血书、衣带诏。昭宗和他的妃嫔、公主们只能“昼服夜浣”。半夜里顶着寒风,光着身子洗衣服,洗完了就湿着裹在身上。当时是农历十一月,马上进腊月。少阳院这批政治犯们冻得哀嚎痛哭,离着老远都能听到。事后,昭宗回忆起这段耻辱往事,不禁悲从中来,按他自己的说法:“每有须索,皆不供承。要纸笔则恐作诏书,索锥刀则虑为利器,凌辱万状,出入搜罗。朕所御之衣,昼服夜濯,凝冽之际,寒苦难胜……缗钱则贯百不入,缯帛则尺寸难求……若言罪状,翰墨难穷……”——《旧唐书·昭宗本纪》刘季述假传圣旨,命太子李裕承继大统,改名为李缜,遵昭宗为太上皇,遵何皇后为太上皇后;改少阳院为问安宫。随后,刘季述恩威并施,开始巩固他的新政权。刘季述新政宦官刘季述通过阴谋诡计发动宫廷政变,拥立8岁的傀儡太子登基称帝,急于得到朝廷内外的认可,所以刘季述的一系列眼花缭乱的举措,可以梳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首先在中央,宦官刘季述采取了恩威并施的老套路。刘季述对文武百官大加封赏,加官进爵,升职加薪,禁军将士也有大量封赏,用贿赂的方法“媚附上下”,以求得到大家的支持。这是其“恩”,而至于“威”,就非常残忍血腥了。政变之后自然少不了政治大清洗,刘季述要清洗的目标自然是“亲昭宗分子”,例如昭宗所宠信亲近的侍从、宫女、巫医、和尚道士、方士……全都被乱棍打死。通常,行刑的时候是晚上,次日天亮之后,由十辆运尸车从宫里往外运送尸体。最开始的几天,确实是满满十车尸体,后来罹难者减少,有时一辆车上仅有一两具尸体,但刘季述仍然要用十辆大车往外拉,目的是用这种触目惊心的感官刺激来营造一种恐怖的气氛。在这些遇难者名单中,最有名的是一个硕果仅存的亲王,李倚。他是懿宗皇帝的第八子,是僖宗和昭宗的弟弟,咸通十三年封睦王。史书记载宦官刘季述政变后,杀睦王李倚,但在韩建制造“十六宅惨案”,在石堤谷遇害的十一位亲王中,就有一个“睦王”,所以李倚在咸通十三年封睦王之后,应该有所改封。后来,昭宗平反后,追赠弟弟李倚为“恭哀太子”。当然,刘季述最想杀的,是宰相崔胤,可他不敢,因为崔胤的靠山是汴州朱温。于是只能夺了他的实权,把他边缘化。在地方,刘季述就只能用“恩”而不能用“威”了。关西集团是刘季述阉党的老盟友,“三镇犯阙”之后,宦官势力就成了关西集团的朝廷代言人,特别是在昭宗驾幸华州之后,宦官势力已经成了关西集团的延伸。韩建对刘季述简直是视如己出。所以当政变发生后,有位赴京赶考的举人李愚,正巧路过华州,便给华州镇国军节度使韩建写信,向他阐述君臣之义,劝他勤王,铲除逆贼。而韩建只是厚赏了李愚,却不发一兵一卒勤王清君侧。这就是关西集团与宦官势力勾结的一个写照。书生李愚只知仁义礼智信,却不懂政治。除了关西集团,刘季述最为忌惮的,就是中原第一强藩——汴州朱温。为了拉拢朱温,刘季述派养子刘希度、贴身侍从李奉本前去拜见朱温,与他约为兄弟,更骗他说愿意把唐王朝拱手送给他,只求得到他的支持。刘季述还让李奉本伪造了昭宗皇帝的诏书,对朱温连哄带骗,让他支持新君。内有关西集团护体,外有关东强藩照应,这是刘季述外线政策的如意算盘。刘季述的下一步计划是“尽诛百官,乃弑帝,挟太子令天下”,注意,不是“挟天子”而是挟太子。他会如愿以偿吗?恐怕这就要取决于中原第一强藩——朱温的态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