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科举商议(1 / 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在冯保的两声鞭鸣之后,早朝开始了,

毫无疑问,今天的头等大事就是一周后的会试,与三周后的殿试的布考情况。

按照大明的惯例,会试主出题人必为大九卿或为内阁三辅之一(大九卿包括六部尚书及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使)

而今年是张居正第一年担任首辅,出题的权利很自然地就交给了他。

“张太傅,此次主考官就麻烦你了。”

“老臣领旨。”

张居正十分恭敬地接过代表着主考官的玉牌。

“陛下,昨日李总督递上来一张折子,申请即日开始训练,以便早日打败瓦拉,洗刷我大明的耻辱!”

朱翊钧一听这可就不困了,十分激动地站起身来,

“好好好,李将军有心了,从今天开始,伙食水平都给他们提供一个档次,煤炭也尽量往辽东地区供应!”

“陛下仁慈。”

“陛下,第一批数院已经基本建造完成,即将在五日后开始招生。”

陆树生也不肯后退,站上来报备。

“哦,那下朝后朕会把入学考试提前交给你们,但凡能过考之人皆可入学学习。”

“谢陛下。”

“陛下,近些日子,龙江宝船厂,江苏造船厂,天津造船厂,浙江造船厂耗资甚重,请陛下查看!”

说罢,吏部给事中义正言辞地递了一张折子上来。

朱翊钧装模作样地看了一遍,“此事朕另有打算,汝不必多言。”

“可是陛下...”

“嗯?”

看着张居正和朱翊钧那‘和善’的眼神,想到自己前辈们的待遇,这位言官终究没有触龙鳞的心思。

“陛下,江苏总兵俞大猷久出未归,这实乃渎职之举,请陛下圣裁!”

又有礼部给事中站了出来,像狗一样狂吠了起来。

“朕给了俞将军有更大的任务,此事休得在意。”

看着那人还想再说什么,四周的人赶忙把那人重新拉回队里,“陛下实乃一代明君,臣佩服!”

见时间已经到了,底下群臣也很久没有上书,冯保也就满意地宣布了退潮。

......

下床后,朱翊钧跟着张居正到内阁处理政务,发现桌子上的奏折中每十本至少有两本是说辽东地区的大战的,所有人都在劝朱翊钧,“不要打!”

现在大明官场明显对瓦拉还是有所恐惧的。

“太傅,你说这些人咋会不会对咱们的计划产生什么影响?”

张居正看自己的目的达到,也就不再这样犹豫,“陛下影响肯定是有的,但是不会太大,但战争乃瞬息万变之事,还是要尽早处理为好。”

“嗯,那就这样,先把这些官员全部调到江南,岭南地区,那边不正在发生土家族叛乱吗?派几个有能力的去先把这个解决掉。”

“陛下,调到百越之地的官员,是升还是降?”

“当然要升了,要不然这群人还不知道到时候要怎么说朕,朕看那位岭南巡抚都上书三次请求致仕了,朕也就给他这个机会了。”

“那陛下,派谁去参加呢?

“我看这个王顺治不是叫得最狠了,恰好他现在在京也是侍郎,上次评级为中上,算得上是一位能臣了,就把他调出去吧。”

“臣领旨!”

“太傅,会试考员都来京了吗?”

“陛下,此次会试是共有4300多人参加,比去年多了800人有余,现已到京的有4100多人,还有200多人不知所踪。”

“他们把火签都领了吗?”

“除了吴越之地有五人未领,其余的人都已经领取过了。”

“那就行,派人出去调查一下吧。”

“谢陛下。”

(明朝有令,凡可参加会试者,都可得到一枚火签,这枚火签可从地方官府获得两马,一车,一旦见到火签者,各路都不得阻挡。)

......

京城的一座小茶楼,三位刚到京城的会试考生卸完行李,正品茶着呢。

“诸位,你们认为今年的考题会是什么?”

“今天可是张居正第一年当上首辅,题目理应由他布置,那么大概率就是治国一方面的问题吧。”

“我也这么认为,你看张首府在他的书里说,治大国犹如烹小鲜,所以想必今年就会是治国一方面的问题。”

其中一位最为年长的举人很自信地说道,大家听了也都觉得有理。

“那治国到底是地方还是中央呢?”

旁边突然有一个人问道。

“以张首府的位置来说,应该是中央吧。”

但这次他说的话也已经不确定了很多。

“呵呵,我看则不然吧;当今圣上爱民如子,为何不能是治理地方呢?反正咱们都是初出茅庐的新任官员,除了一甲的那几位能留在京城以外,其余的不都要回归地方吗?”

另外三人一听,也都有觉得有些道理

“有点道理,那我回去再多准备几篇。”

“不知阁下尊姓大名?”

“免尊姓赵,名士祯。”

没错,此人正是明朝火器大王,在被关到皇宫里半年之后,他也终于忍不住了,就向朱朱翊钧请求去外面玩一玩。

朱翊钧也很大方,当即就给了他一个月的假期,除此之外,还给了他一张参加会试的名牌,

“赵博士,想要为大官的话,仅仅是举人还是不太够;这样,朕给你一次机会,尽力去考,倘若能成为进士的话,朕也就能名正言顺地为你另设一个火枪部了。”

有了这个的激励后,赵士贞学习的动力可就变得很足了,以前觉得晦涩难懂的儒家经典,一看也都顿时明了。

“原来是赵先生啊,失敬失敬。”

“言重言重,咱们再讨论讨论其他的问题。”

毕竟赵士贞已经在宫内呆了半年多,虽然自认为最后的经策没有问题,但前面的题还是需要他人的帮助呢。

另外,刚得到赵士贞帮助的三人,对他都很是感激,但凡他问得都知所不言,言所不尽。

就如此舒服的谈论整整进行了一个下午,赵士贞也从一个刚刚出宫的懵懂少年变成了一个知尽天下事的会考考子。

在这次的谈论当中,他也才知道,原来自己在宫内的这些日子里,陛下已经做了这么多事了,自己发明武器也在各种各样的场合大放光彩,不由得心中有些激动,对未来的考试也更加有了期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