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八章 军粮(1 / 1)

穿越之国公继室 沉莫莫 1276 字 11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卫襄送萧甫山出门,及至房门口时,他坚定看着萧甫山,“国公爷,父仇子仇,不共戴天,即便他已宾天,父债子偿。他日您若想报仇,兄弟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卫襄之意,是想反了裴家。

萧甫山淡淡说道,“父仇子仇自是该报。他害我父亲和二子,如今他已身死,其长子也送命,待他日再殉上一子,也就够了。”

卫襄目光灼灼,“可是三子?”

萧甫山摇头。

卫襄有些急了,压低声音道,“国公爷,别人死了又有何用?只要这江山是裴家的,您便无法随心所欲!”

萧甫山不语,拉开门离去。

卫襄看着空荡荡的小院,喟然叹息,萧家人忠义,却也被忠义所累。

--

萧甫山返回都护府,郑先还在他书房中等候,见他回来忙上前问,“国公爷,可成了?”

萧甫山点点头。

郑先如释重负,长吁了一口气,脸上带了笑意,“卫将军倔强脾气,还是得您出马才行。”

他将盆架往萧甫山跟前挪了挪,“这是下官新打的水,您洗把脸。”

萧甫山洗了洗脸,又接过郑先递过来的棉布帕子,“这些事也不必你来做,水缸就在院中,侍卫来做即可。”

萧甫山在凉州的府邸是大将军府,可自己是秘密潜回,需隐蔽行事。便在都护府选了处偏僻院子临时居住,也方便与郑先议事。

郑先自然而然地端着水去院中泼了,“这些小事,卑职原本也是做习惯了的。只是这院子逼仄,委屈国公爷您了。”

萧甫山也不会在意这些,坐到书案前,又问起郑先西北军军备状况。

郑先一一作答。因西北军面对的都是马背民族,是以西北军的骑兵是主力,配备相较于步兵更为精良。今春在马蹄上安了马蹄铁,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

最近几次小规模摩擦交战中,西北军便大大尝到了好处。尤其是长途奔袭战,中途不能换马,若是以往马蹄早已不能承受,整一场战役下来不知要淘汰多少战马,又时常因为马蹄受损无法奔袭贻误战机。现在有了马蹄铁保护之后,即便奔袭几日马蹄皆安然无恙,马儿只需休养几日便可恢复体力,一场战役下来,马匹损失极小。

郑先感叹道,“这马蹄铁着实是好东西,解决了咱西北铁骑的大苦恼。当今皇上可谓是办了一件大好事,比前恭王不知要贤明多少。”

萧甫山缓缓喝了口茶,这个马蹄铁可不是他的功劳。

“有些事情,你看到的听到的,未必是真相。”

郑先惊讶地看着萧甫山,恍然道,“这个马蹄铁,是国公爷您发明的,给了当时的端王作功劳?”

萧甫山摇摇头,“不是本公,不过也差不多,我和她也不必分这么清楚。”

郑先不知道萧甫山说的“他”是谁,不过既然不分彼此了,应该是过命的兄弟。这么想着,对皇上的崇拜便淡了下来,郑先务实,他只佩服有能耐的人。

对那个能人兄弟,他心向往之,“也不知是哪位兄弟,待他来了凉州,还请国公爷引见一下。下官也一睹他的风采,与他畅饮一番才是。”

萧甫山淡淡看了他一眼,眉眼不知不觉柔和了几分,“她不会来凉州。”跟你畅饮一番,更是不可能了。

郑先看着萧甫山眉眼温柔的样子,有些呆愣,国公爷还有这么柔和的时候?

对不能得见能人异士,他颇有些遗憾,感慨了一番。

萧甫山打断了他的感慨,“军粮备的如何?”

郑先端肃了神色,答道,“凉州现有军粮能坚持两个月,下官已派人从中原采购,一路走北河漕运,八月中旬之前定能运回来。到时能再续上两个月的。其他三州,也基本是维持两个月存粮。”

驻军有两个月屯粮,对西北军来说已经是很好的情况了。可对其他各地驻军来说,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那些地处富庶地的,屯的军粮甚至可支撑一年。

西北地干燥贫瘠,温暖的春夏时间短暂,粮食亩产量比中原低。当地百姓土地产出,去除交纳田税外,维持一年口粮都困难,根本无余粮出售。州府收上来的粮食,都会充作军粮,不过也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自给自足。是以西北军军粮只能靠不断从中原采购。

在平时还好,但在遭遇大战需长途奔袭时,大军行动便会受粮草储备不足之掣肘。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到了西北军这边,先行的粮草往往严重不足,大战到最后,人马本已疲惫不堪,粮草又难以为继,大大削弱了战力。

萧甫山眉头紧蹙,“这次战役,必定是旷日持久,两个月存粮太少。八月中旬新的军粮到达,这边也消耗了一个多月的了,能余在手中的还是只有两个月。你通知粮草官,让他至少采购半年的军粮过来。”

半年?

郑先为难道,“国公爷,您也知道咱整个大燕粮食短缺,想一下子采购那么多军粮过来,怕是难。”

萧甫山脸色放沉,“一下子凑不齐,便多想法子,必须保证大军随时有三个月的军粮。河道结冰之前,必须屯够至少六个月的粮草。”

郑先见萧甫山脸色不好,忙收敛神色,拱手道,“遵命!下官会责成收粮官,不计成本,设法去河南道或江浙一带采买。”

他给萧甫山斟了一盏茶,继续道,“国公爷,下官打听了,中原第二茬土豆收获在九月底十月初。待从中原运到西北,大约十一月初。若是遇到河道结冰,那还要中途改陆运,就更慢了,估计得到十一月下旬。不过咱手中屯粮总能多些,心里也能更踏实些。”

中原春日来的早,冬日来的晚,一年可种两季土豆。可西北地,一年却只能种一季。因为这个原因,今年春耕之前程缙往各州分配土豆时,先帝下旨,为尽快繁殖土豆避免浪费,西北先不种植。

再到六月新一季的土豆种植时,运到西北需要一个月后到达,已经错过了最佳种植时间,大西北于是又一次被舍弃。

西北想要种上土豆,只能待到明年,从各州县调拨土豆种子。郑先多次向朝廷上表,只得了了这么一个回复。

郑先叹了口气,“若是咱西北也种了土豆,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