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晋鄙困窘(1 / 1)

长平长平 楚秦一鹤 1706 字 11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张辄仔细想了想陈四和张禄的表现,道:“非得其实,但揣度耳。二公本意隐伏女闾中,以待秦人自退。张禄告之秦人有持久之相,非旦夕可退也。今有外援可恃,邂逅迟疑,外援断绝,事必不成,而二公难测也。二公遂出。臣所见张禄之功也。”

郭先生补充道:“车氏得武卒暗助,实陈四之功也。陈四年幼,出入街坊,自在得体;凡所托事,无不竭力,以至于成。细事所成,陈四之功也。”

仲岳先生道:“陈四乃武卒也,何车氏得用之?”

张辄道:“车氏自言,乃大梁门卫侯嬴荐之。”

信陵君大惊道:“大梁门卫?侯嬴?……并无耳闻。”

张辄道:“事起仓促,言多不详,听亦不真,或不是大梁门,抑他门卫亦未可知。即侯嬴,亦只知其音,不知其实。”

信陵君道:“大梁城外城十二门,内城四门,各设一卫谨出入,兼任迎送职微而任重。虽为门卫,亦不过十六人也,不难访得之。”

张辄道:“不独陈四,即二公在女闾,亦侯嬴告知。”

信陵君道:“何侯嬴知之多也!——张禄亦侯嬴荐之乎?”

张辄道:“非也。车氏言,张禄,其旧友也。时运不济,命中多舛……车氏似未荐张禄于芒氏。臣欲探其所由,仅言‘一言难尽’。其中似有隐情。”

信陵君道:“何隐情之多也,何时能尽?”

仲岳先生道:“如无战祸,此区区之事,何劳君上挂怀。”

信陵君道:“不意门卫中竟有如此人物,全赖先生辛劳,细访清楚!”仲岳先生敬喏而退。

张辄道:“车氏虽奇,交通芒氏亦不可缺也。”

郭先生道:“以臣之见,芒氏总司大梁,必不有失。而无赖吾军之助也。何者?秦人据启封,大梁旦日可下,而王乃从容拜将,授斧钺,掌节符,雍容起坐,岂知危哉!”

信陵君道:“何芒氏自在如此?”

郭先生道:“芒氏引兵出,而兵折锋摧;君上代领残军,芒氏则归国拜将;秦人居大梁之郊,望大梁而不攻,开设军市,授敌以隙。如此种种,芒氏得无自在?”

信陵君道:“先生何意?无忌不明。”

郭先生道:“君上提一旅之师,虎据城外;秦人虎狼也,眈于城郊。二虎卧于侧,国人夜不能寐。君上欲安之,不以何为?”

信陵君道:“必也二虎交争,而得其利。”

郭先生道:“然也。此大梁尉所以出也。惟大梁尉一出大梁,即生贵恙,身心俱疲,难当此任。而君上非惟不驱虎与斗,反伏虎于侧,芒氏何堪?”

帐中之人闻言皆不再说话。此言虽十分露骨,但却是每人心中深深的忌讳,从不敢宣之于口。郭先生一时道出,众人立时好像全都泄了气。张辄有气无力地问道:“芒氏不宜交通乎?”

信陵君决然道:“大梁,宗庙存焉,断不容有失;大魏子民,亦不容轻送。欲破秦军,必交通芒氏。知我罪我,其在天乎。”

仲岳先生闻言道:“君上既愿舍己为国,臣等当助之。车氏,芒氏之智囊也。今有奇行,必有奇谋。晓之以理,事可谐也。”

信陵君道:“当以何言动之?”

张辄道:“行间车氏曾言,王有段子干,欲托于芒氏,于疆场立军功,芒氏苦无策。”

信陵君疑惑道:“段子干,此何人也,王何幸之?”

张辄道:“车氏咨之于韩不申,似意韩人也;不申则言,盖魏旧臣段干氏之后。善锻,王欲命其司武库也,故欲归其军功。”

信陵君道:“如魏旧族,行于魏王,王必用之,何劳军功。韩人自荐,王不欲客之,则以军功塞众,可矣!”

张辄道:“姑无论段子何来,今王欲归其功,而芒氏无策,以此说车氏,可乎?”

岳、郭二人立即来了兴趣,齐道:“可矣。”

信陵君道:“何人愿往说之?”

仲岳先生道:“臣愿往说之。但言君上愿亲引劲旅,直赴启封,而以此功归段子。惟愿芒氏少助军粮,略为接应耳。车氏如应喏,必能就芒氏,而协和于我也。”

信陵君道:“全赖先生之言。”

仲岳先生道:“君上既决,愿告于晋大夫和大梁尉。”

张辄出帐望了望天色,回来道:“天已放晓,吾等且整装而待升帐。”

几位先生相互看了看,皆风尘满面,冠歪袍斜,发髻蓬松,双眼满布血丝,俱皆抚掌道:“何军容至此乎!”众人一齐大笑起来。

各自重新整理了衣冠,相互谑笑几句,帐外就传来了鼓声。

信陵君派出军使去请晋鄙,一名门客去请大梁尉。

晋鄙一路十分辛苦。他是这支军队实际上的最高指挥官,但必须时时刻刻把魏公子顶在前面;魏公子似乎有些提防他,不愿意与他就近安营,这又使他的工作复杂了许多;更为可怕的是,这位公子哥在一班门客的撺掇下,老有出人意料的新主意,他必须把这些主意付诸实施,还必须保持局势的稳定,不能让这些胡闹扰乱了军营。前两天,这位公子哥发神经,让大军在无险可守,无城可据的荒凉原野停留了长达五天。他不得不为此多派出了许多路斥候,更远更密集地打探各方情报。在遣散了部分老弱,缩减了军队人数后,昨天公子哥终于同意出发,向秦人进军了,这让晋鄙长出了一口气——不然,这种时刻提心吊胆的日子不知何时是头,向敌军进发,其实也意味着再困难也有了结束的一天。

晋鄙十分小心地将信陵君控制于小邑的五千精锐挡在自己和长城之间;自己则以前锋的名义,靠前指挥,将所有部队都布署在这支小部队周围十余里范围内,一面拱卫信陵君,绝不让他出一点危险,一面还不能让信陵君看出来,以免伤了他的自尊。

鼓声响起时,晋鄙已经穿戴整齐,立于帐前,看着营中军士们整队。不多久,信陵君派出的军使到了,请晋大夫和箫先生同往议事。晋鄙暗自腹诽,但依然将营事交给偏裨,自己和箫间一起乘车前往信陵君营帐。

十来里的距离,乘车很快就到。信陵君的营门外已经开始列阵,一群门客挤在营门前监督。见车乘过来,急忙迎上来,一人接过辔带,把车牵到营后,一人引着晋、箫二人往大帐而去,边走边说:“君上候大夫久矣!启封令、尉为芒将军门下车先生援出,已至营中;芒将军总大梁城守,恰可互援。固愿大夫与车先生议定,便好行事。大梁尉虽抱病,亦与。”

听到启封令、尉和车右先生的名字,晋鄙心中大震:这些人分别来自不同势力,在朝堂上有协调这些势都十分困难,何况是在营中;而且信陵君怎么能把这些分属不同阵营的人招集到一处的呢?脸上还是保持着神色不动。

快到帐口时,门客又小声地道了句:“韩人不申亦在营中。”这句比前面那句还要让人震惊。还未等晋鄙有所反应,门客已经在帐口外高声唱道:“晋大夫鄙至!”晋鄙立刻收敛起自己的心情,拱手于帐外;姿势刚刚摆定,信陵君就已经出现在帐口,拱手道:“无忌谨候大夫、箫先生。”

晋鄙回道:“臣无状,劳公子久候,死罪死罪!”箫间跟在后面敬礼,却不说话。

信陵君道:“紧急军情与大夫议,愿勿礼。”

晋鄙道声“喏”,跟在信陵君身后进了大帐。箫间则毫无存在感地进入帐内。帐内布满了信陵君的门客,分别站在帐内不同位置,主要负责警戒。正中设一几案,东面都是信陵君的门客,大梁尉则坐在西席首座。信陵君将晋、箫二人让在西席,大梁尉欲立起让座,被晋鄙坚决辞让,道:“微卑之臣,焉敢与贵人争座!”定在大梁尉肩下坐下。箫间见二人雍容辞让,不知自己位次如何,一时呆立场中。信陵君道:“孤忝掌大军,赖诸卿协力,幸未有失。今吾之幕臣忝居东道,愿诸卿就西席。”对箫间道:“箫先生虽布衣,总掌营事,位莫尚焉。暂辱居下,幸勿辞!”

箫间可有可无地回道:“微庶岂敢!”

晋鄙见自己与大梁尉的辞让波及箫间,连忙扶大梁尉就坐,自己在下首坐下,箫间在晋鄙之下就坐。

信陵君回到案前,致敬道:“辛劳诸卿!”

众人回礼道:“愿以力效!”

信陵君道:“承诸卿威德,诸先生竭力,张、郭先生等深入启封,一探军情,二者援出启封令、尉,及芒将军府车先生,并韩王孙不申等,现在营中。此事颇关军事,故请诸卿一议。”

晋鄙纵然事先已经得知消息,听到信陵君亲口说出此事,心情还是一阵翻腾,一时竟说不出话来。恰在此时,上首的大梁尉拍膝道:“善哉!公子有此先生相助,何虑大事不成,强秦不灭!”晋鄙等大梁尉说完,这才缓过神来,亦于席间道:“真吾军之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