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风云逆转(十)(1 / 1)

伺狼喂虎 垚辉 1153 字 11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突然有人出言打断了司空郗鉴,郗鉴循声看去,发现原来还是陆玩,心中愈加不满,暗问:“陆玩啊,陆玩,我与你兄卫将军陆晔同为托孤受命之臣,素日里在朝中相处也算和睦,并无什么瓜葛,更谈不上得罪,你陆玩号称老实稳重,为何今日与我郗家无端纠缠起来,老夫已经退让示弱了,你却还不依不饶,是何居心……难道你非要老夫父子下不了台?“

”尚书令,你拦着老夫要作甚?“郗鉴怨气顶撞到了脑门,没好气的问了一句,甚至都没有用正眼看陆玩。

“呵呵,司空大人,陛下还未恩准,您就急着要走,是不是不妥啊?况且,下官也还有话未言……”

“哼……“郗鉴冷哼一声,绕过陆玩,躬身对皇帝说道:”陛下,请恩准老臣先行告退,也好回去狠狠的责罚犬子。“

“这个……”皇帝有些犹豫。

“至于老臣的本章,陛下方才一语点醒了臣,臣糊涂,确实理当详加核实,反复对证后,再下定论。故而,请陛下准老臣暂且收回所奏本章。“郗鉴紧接着又向上奏道。

“陛下,事关郗秘书郎的那份公文,微臣还有些问题要向秘书郎当面求证,故臣才要请司空大人稍微等待片刻。”陆玩也对司马衍说着理由。

“陛下,犬子已然承认那公文是他半路截留的,私自截留公文的确有过,但犬子也千真万确是为了社稷着想,只因为天资愚笨,行事鲁莽,再加上老臣管教无方,才酿得此错。好在陛下英明,及时叫醒臣及犬子,所谓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该如何处罚臣悉听陛下谕旨,但是,至于尚书令所谓求证,恕臣不能配合,因为臣恐有人会借此大做文章……“郗鉴不想与陆玩纠缠,继续对皇帝奏道。

“大做文章?司空大人是不是想的太多了……”

这下,司马衍有些为难了,只见他脸上露出了为难之色,而且眼睛不由自主的朝庾亮的方向瞟。一个细微的动作显露出司马衍的不成熟,不过也难怪,他毕竟年纪太轻,纵有雄心抱负,却少了老成持重,再有心思,又怎么可能斗得过下面这一众老谋深算的家伙呢?

皇帝的一举一动,御阶之下的一些人自然看在眼里,这其中最为紧张的就是征西将军庾亮了。尽管司马衍只是微微的一瞥,可在庾亮看来那便是如同做实了的证据一般,分明是在告诉了众人,刚刚发生的一切都是由他暗自操纵至少也与他有着关联。然而,事实上庾亮也完全蒙在鼓里,尽管在此之前他确实与庾翼有过商量对策,可是没等有所行动,就出现了皇帝与陆玩联手上演的这一场剧。

”陛下,今日之举一定是早有安排,而且刚刚陆玩说了,他已经将关于豫章的公文,在御书房呈递给了陛下,也就是说陛下其实早就掌握了在豫章所发生之事,而对于郗家父子朝堂之上的举动,似乎陛下更是有所准备,就如对于郗昙递上去的那份公文,陛下没有表现出震惊之色,而仅仅是草草翻看了,便丢在了一旁……嗯,确实奇怪……没错,这些定是陛下有意而为的。”庾亮在心中快速地算计着前后关联之处,想尽快寻出应对之策,他要做到既不能让自己过早的陷入风暴之中,又要尽可能的让事情朝着他想要的方向发展下去……

“不过,从陛下的言语以及陆玩与郗家父子针锋相对态度上来看……应该是这样的……“经过快速地分析,庾亮做出了判断。

于是,他出班躬身行礼。

”陛下,臣有些话不知当不当讲?“

司马衍看到舅舅终于肯表态了,心里自然轻松了不少,马上露出笑容,温和地说道:”爱卿是朕倚重之人,只是常年驻扎在外,今日难得一见,有话当然可以畅所欲言,试问这朝堂之上难道有人会从中阻拦吗?“皇帝说着还有意地环顾了一周下面的群臣。他意思说的很明确,一群极聪明的家伙们怎么可能听不明白?因此没有一个人表示异议。

“舅父,您看,诸位爱卿都是明白事理的,舅父有话但说无妨。”

庾亮听了会心一笑,点了点头,对皇帝司马衍躬身施礼,说道:“那臣便遵旨了。臣方才听了司空大人与尚书令陆大人的所谓争辩或者说是分歧,庾某以为这些仅仅只是为臣子者所尽之本分,他们都是在为陛下、为社稷分忧,臣想二位大人也绝不会因为私心,才如此的。故而,在此等问题上,只有孰人之见解更加合适稳妥,而没有对错之别。至于……秘书郎的那一点点过错,大可不必小题大做,我朝自被迫南迁以来,国势亟需尽快恢复,而单靠我等这般老臣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如郗秘书郎这等青年才俊才行,而且要越多越好。只有如此,恢复中原,收复长安才有希望啊!“

庾亮口若悬河,一番大义之言直听的司马衍热血沸腾,也让群臣中大多数人不住点头。

“此乃庾某一己之见,不知司空大人和陆尚书令是否赞同呢?”庾亮又对郗鉴和陆玩问道。

“这个,自是当然……”二人几乎同时答道。

庾亮听到后,“哈哈哈”一阵大笑。又对皇帝说道:“陛下,看来臣恰好说对了,如此一来,还有什么不愉快的呢?”

“对对对,舅父说的对。哈哈哈,都是朕的左右手,都是为了江山社稷,没有对错,没有对错……”司马衍见到僵局竟然被庾亮一番话就化解了,打心底里高兴起来。

“陛下宽宏,英明,有庾将军此等股肱能臣,乃我大晋之幸也……”皇帝表态,立刻就有文武大臣随声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