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新犁旧犁一教高下(1 / 1)

贞观天子 北诸侯王 1437 字 11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粟,即谷,去壳后叫小米。
  唐初之前,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因粟耐旱性强,对农田,水文,气候的要求不高,得以在北方大面积种植,关中,西北,河东,河北等地都是以粟为主。
  朝廷征收税赋,也是以粟为主。
  其次,便是麦。
  麦分大麦和小麦,其中小麦一直作为粟的补充粮食作物。
  这是北方的种植情况,在南方主要以稻为主,粟为补充。
  “敢问殿下,不种粟,种什么?”裴矩问。
  李智云道:“冬小麦。”
  冬小麦正好是秋末冬初开始种植,至第二年六月份开始收获。
  杨恭仁道:“冬麦种植虽常有,但产量一直不高。”
  李智云道:“慢慢来吧,总不能让流民无所事事,他们开荒种植冬小麦,既能养活自己,又能给朝廷增加田亩,何乐而不为。”
  其实,李智云很清楚,到唐中期的时候,麦将会取代粟,成为朝廷的主要粮食。
  而在唐后期,随着南方开发的越来越成熟,水稻会成为主要的粮食。
  只不过,这些人不知道而已。
  在李智云看来,小麦现在的产量或许不足,但总比将田亩闲置的要好。
  “先让流民试一试,若是效果好,不妨在关中推展。若是收成效果不好,那便作为临时之策吧。”
  众人面面相觑,纷纷拱手称是。
  这么做,他们倒是能接受,反正不是大规模种植,就算这次失败了,那也无妨,无非是让流民多开垦一些荒地。
  奉天县。
  几名老农看着宇文儒童摆弄着古怪的犁,暗自嘀咕不已。
  “好奇怪的物什,曲犁也不怕折断。”
  “先看看再说。”
  “我倒要看看是不是真的......”
  “咳咳。”检校司农卿薛收咳嗽两声,打断几名老农的窃窃私语。
  他转身向着一身粗布麻衣的李智云说道:“殿下见谅,这些山野粗人不会说话。”
  “无妨,曲辕犁第一次面世,有人不看好也属正常。”
  “是。”薛收旋即好奇问道:“殿下真的觉得,此物能够更方便翻土吗?”
  李智云笑着道:“要不,一会儿咱们俩比一比。”
  “比?”
  便在此时,宇文儒童喊道:“殿下,已经准备好了。”
  李智云撸起裤脚衣袖,将下摆塞进裤腰带里。
  “你用旧犁,我用曲辕犁,看谁翻土更快。”
  看着动作熟练的主君,薛收有些尴尬的说道:“请殿下见谅,下官不懂这些。”
  “嗯?”李智云一楞,“河东薛氏耕读传家,你不会耕地?”
  如果说要给关陇世家加一个形容词,那肯定是关陇贵族军事集团。
  同样的,山东世家则是耕读传家的世家。
  是故,听见薛收说自己不会耕地,着实让李智云一惊。
  薛收颇为尴尬的不说话。
  虽然说河东薛氏耕读传家,可他又不是寒门薛氏子弟,根本用不着耕地,只需好好读书便可。
  他怎么会耕地啊!
  反倒是李智云的熟练动作让薛收一惊。
  不会吧,楚王居然还会扶犁耕地?
  李智云也没勉强他,随便挑了一个老农比试。
  光脚踩在地里,李智云熟练的给老牛套绳。嗯,绳子用的是渭河工坊出品的麻绳,好评。
  本来李智云打算把麻绳放在滑轮组上使用的,但是工坊那群工匠还没吃透技术,于是只能先教他们把麻绳搞出来备用。
  套好绳子,李智云看了一眼旁边的老农。
  “老丈,可准备好了。”
  “嘿,小老儿种了几十年地,还是第一次和殿下比试。”老农笑得十分开心。
  “那你可要小心了。”
  说完,那边宇文儒童喊道:“开始!”
  李智云一鞭子抽在勤勤恳恳的老牛身上,它叫唤一声,迈动蹄子开始前进。
  一开始,两人进度不差,但是随着时间过去,差距就开始显现出来。
  李智云用的曲辕犁明显更灵活,更省力,一炷香过去,便甩开了老农。
  宇文儒童一边仔细观察,一边命人记录数据。
  薛收则目瞪口呆的看着李智云。
  他居然不知道自家殿下真的会耕地。
  离谱!
  老农们窃窃私语,他们都是种地好手,很快就发现这种新犁确实要比旧犁更好用。
  一亩地耕完,李智云又挑了两名老农,让他们一个用旧犁一個用新犁,再度开始比试。
  结果还是一样,曲辕犁完胜。
  宇文儒童激动道:“殿下,成功了。”
  “嗯。”李智云搓搓手掌里的泥土,说道:“工部和司农寺可以着手开始推广,就先从冬麦种植开始吧。”
  “是。”
  李智云知道,想让百姓接受这种新犁,得让他们看见实实在在的用处,否则他们还会继續用旧犁。
  種植冬麦开垦荒地就是一个不错的機会。
  薛收问道:“殿下,这曲辕犁造价几何?”
  “不贵。”李智云道:“吾知你忧在何处,此物乃是民生大计,本王不会允许其藏匿而行商贾之道。待条件成熟,本王会在天下各州,命刺史推广。”
  “殿下明见,臣佩服。”
  這次出来,李智云一是为了检查一下曲辕犁好不好用,其次也是为了督促司农寺开始组织流民开垦。
  最后,则是做个样子。
  让百姓们看看,监国楚王,很关心百姓。
  是故,当李智云在奉天县亲扶耕犁的事情传开之后,赢得朝野一片赞誉。
  武德殿。
  “臣杨师道,参见楚王殿下。”
  杨师道在灵州吃够沙子,终于返回长安。
  “杨总管快快请起。”
  李智云扶起他,旋即拉着他坐下,命人奉上茶水。
  先是赞扬一番他在灵州做出的功绩,紧跟着又和他拉了好一会儿家长里短。
  最后,方才言道:“前些日子,洪州总管张善安谋反,已被平肃剿灭。而今本王欲置新的洪州总管,管理当地。杨公,可有信心替本王管好?”
  “殿下有命,臣岂敢不从。”
  李智云颔首道:“杨公去了之后,万事小心,而今林士弘未灭,交州一带多有异族,千万要谨慎行事。”
  “殿下是说冯盎?”
  “不错。”李智云道:“事实上,赵郡王已经开始进攻林士弘,本王担心林士弘可能和冯盎有勾结。你此去洪州,一定要盯住冯盎。”
  “是,臣明白!”
  虽然这次回来没能留在长安,但是从灵州总管变成洪州总管,这已算是高升,将来未尝没有机会返回长安,进入中枢。
  再者,杨家现在可是外戚,等将来楚王登基,楚王妃必是皇后。到时候杨家定然崛起。
  想到这里,杨师道浑身充满干劲。
  “殿下安心,臣一定替殿下镇守洪州,确保东南安泰。”
  “甚好!”
  李智云哈哈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