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奉命巡查春耕事宜(1 / 1)

贞观天子 北诸侯王 1434 字 11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几日后,窦抗和窦琎俩兄弟,一个在朝廷的护持下前往山南道任职,一个在朝廷的押送下前往巴蜀。
  兄弟亦有差距。
  长安郊外。
  “家主,今此一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我一定照顾好窦氏, 等家主回京。”窦轨向着窦抗说道。
  窦抗嘱咐道:“而今你是京兆尹,长安鱼龙混杂,你行事要格外小心。”
  “是。”
  窦抗叹道:“窦琎做错事,让整个窦氏损失惨重,我心有愧,若是有朝一日我无法返回长安, 你可代我管理窦氏。”
  窦轨眼皮微微垂下,应了一声。
  对窦琎犯下的错事, 他已尽知。对此, 他除了想痛殴窦琎这个煞笔,没有其他想法。
  “兄长放心便是,轨,一定照顾好家里。兄长出门在外,还需保重身子。”
  “嗯,我知道了。”窦抗最后看一眼广阔长安城,没等到东宫的人来送他,心里其实有点可惜,同时也有点失落。
  看着窦抗和窦琎离去,窦轨矗立亭中良久未动。
  东市。
  宜阳坊的重建工作已经提上日程,主要负责人是京兆尹窦轨。同时,出钱的也是窦轨。
  雇工热火朝天的收拾废墟,乌蝇和断水流立在路边。
  “乌蝇哥,听说龅牙珍被上头训斥了, 这次的任务,咱们可不能再弄砸了, 否则会被送去河北的。”断水流忧心忡忡的说。
  乌蝇恨铁不成钢道:“山鸡,大壁, 这两个蠢货,害人害己。”
  骂了一通,乌蝇道:“走吧,西域商贾,主要聚集在东市,龅牙珍让我们找没什么名气的,那就多看看路边摆摊的西域人。”
  “是。”
  平康坊一处阁楼。
  独孤机望着一片废墟的宜阳坊,乐道:“窦氏,居然在同一个坑连续栽倒两次,窦威若是还活着,估计也会被活活气死。”
  “窦琎贪心不足,有民部在手,居然还敢将手伸到工部,自己找死。”独孤怀恩摇头。
  独孤机道:“窦抗也算是遭受无妄之灾,可惜,我马上要去沧州赴任,长安的热闹,只怕是不能一观了。”
  “无妨,有什么趣事, 我写信告知你。”独孤怀恩笑说。
  “哈哈哈, 好啊。”
  几日后,嶲州传来消息,造反的沙雕被扑灭了,李渊按例下旨赏赐鼓励。
  已是武德六年二月末,李智云奉命,巡查京兆一带春耕事宜。
  一行人驭马而过,顶着暖阳,来到京兆城南。
  大片良田尽收眼底,四处可见正在劳作的百姓。
  李智云例行视察一番,然后让跟随的官员四处看看,自己则牵着马,走在田间。
  在其身后,韦思齐和韦思仁紧随其后。
  韦思仁是韦思齐三弟,目前在神策府担任录事。
  这几日,李智云一直在琢磨老李会让谁来担任新相以及民部尚书,结果老李始终憋着不说。
  尽管吏部尚书独孤晟提醒过老李,但是老李还是没公布。
  他猜测,老李可能是还没想好,所以才没有公布。相比较老李,李智云一开始其实更担心东宫那边。
  结果,东宫对窦抗被罢相,什么反应也没有。
  如果不是有薛德音这个卧底,李智云这会儿就该头脑风暴东宫是不是在谋划暗杀自己。
  话又说回来,薛德音毕竟只能盯着齐王,东宫这边,始终隔着距离。是故,李智云这段时间没少让拂衣的人盯死东宫。
  玄武门之事,李智云可不想发生在自己身上。
  不知不觉,李智云停下脚步,在田埂上站着思考一会儿。而韦思齐和韦思仁两兄弟对视一眼,只能不明所以的跟着罚站。
  一会儿后,李智云回过神,寻了一处大树坐下。刚刚想了很久,李智云对新相还是没有什么头绪,只能作罢。
  主要是这次,李智云看不出来谁有优势。以往还能用平衡太子和秦王为思维突破口,但是这次可不行了。
  老李虽然扶持自己,但是自己手底下可没什么人德高望重,能担当相位。
  更关键的是,李智云拿不准老李什么心思。
  谁知道他会不会安排自己人,又或者是提一个孤臣?
  李智云也考虑过老李可能会提拔晋阳元从,如唐俭,刘政会,刘世龙等人。但问题是,他们和当初武士彟要入相的时候情况不同。那一次,是武士彟自己暴露出破绽,让李智云察觉,进而派人跟踪,发现他和钱九陇合作的事情。
  想到这里,李智云有些苦闷,当他入局的时候,果然就难以再跳出来观察局势。
  当局者迷啊。
  这时候,李智云发现不少跟着他一起休息的老农全都被近卫军挡在远处。
  “阿珍,让他们下去吧。”
  “可是.....”
  “不用担心,京兆之地,没什么歹徒。”
  “是。”
  近卫军撤下后,老农们三三两两的聚在树下安坐。
  李智云命人唤来一个老农,问了些春耕事宜。老农的苦处,大抵是家里几个儿子都战死了,田地也没多少,只能给贵人家当佃农,挣些口粮维持日子。
  “朝廷不是给你们分了永业田和口分田吗?”李智云问。
  大唐入关之时,李渊立即下令给百姓分田,每家每户,丁男十八以上,分田一顷,二十亩永业田,八十亩口分田。
  永业田种植桑、榆、枣等作物,身终不还。
  口分田种植谷物,身死要还。
  换句话说,永业田是送给百姓的私田,不用还,口分田则是租给百姓的田,死了以后要还。
  口分田不得买卖,永业田悉听尊便。
  话是这么说,但是土地兼并岂能如朝廷想的这么美好。
  老农道:“几个儿子战死了,家贫无一口薄棺,只能变卖永业田下葬孩子。口分田也被收回去不少,我这把老骨头,春耕取水,岂能争的过旁人。
  运气好,弄些水灌田,运气不好,只能看着禾苗枯死。若是碰见大水,禾苗也保不住。只能借口迁走,将口分田也变卖,当佃户。这样一来,耕牛水源,还不用我来考虑。”
  口分田虽然不允许买卖,但是有一条口子。那就是‘狭乡迁宽乡’者例外。
  简单来说,从一个地方迁到另一个地方给卖口分田。
  卖田之后不迁的,不再给田。
  是故,此人应该是卖了口分田,但是没有迁走。
  所以,他没田了。
  话又说回来,就算他迁走,另外一个地方的官府会不会给他分田还是两说。
  一千年后迁个户口都难得不行,更别说现在。
  李智云眉头缓缓蹙了起来。
  他问:“那你现在过的如何?”
  老农惨淡一笑,“糊口而已,现在没田当佃户,东家帮着交一点,我就能少交租调,服二十日正役便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