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抱歉(1 / 1)

逆袭大清 圣灵之地 1224 字 11个月前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哥,马鞍山那边有动静,估计是他们来人了。”原本安静的徐俞突然间指着马鞍山的方向说道。
  徐争看过去,的确是马鞍山上下来了人,看样子还太少。
  很快,来人就抵达了清军乱兵驻扎之地询问了起来。
  “你们当中可有提督或者总兵之类的将领在①?”
  可是,到来的剿匪军无论怎么问都依旧没能在乱兵中寻找到提督或者总兵类的将领存在。
  虽然他们感到有些遗憾,不过想想也释然了。
  如今清军中,绿营提督或者总兵类官职中的汉人纷纷被撤了下来,换成满人上去。想让满人带绿营过来投降,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不过随着剿匪军的询问,很快的,在这些清军乱兵中总算是找到了三个官职稍微高一些将领。
  一个是江苏省参将马国良,剩下的两个就是身为守备的徐争以及身为都司的马安生。
  ……
  “三位,你们好。我是剿匪军军正刘一楷。奉汉王之命,过来接受你们的投降。”望着被聚集起来的三人,接受命令过来接受降兵的刘一楷开口说道。
  “刘军正,我要声明一下,我们不是过来投降,是过来投你们剿匪军的。”这时,参将马国良开口“纠正”道。
  “嗯?”闻言,刘一楷心中不免有些埋怨底下的人也没有搞清楚情况就瞎向上报。
  其实刘一楷哪里知道,那些绿营乱兵当中大部分人都以为自己过来投降剿匪军和来投剿匪军是一个意思。于是,在他们给哨兵说道时,说的就是来投降。
  “是我口误了,抱歉。这样吧!想来三位跟这儿的人都还没有用过饭吧!一会你们吃完早饭过后,我再把你们三人引荐给我军李军长以及王参谋长如何?”只见刘一楷不懂声色的说道。
  “刘军正大人,请允许我冒昧的问一句,你们都是这么早吃朝食的吗?”一旁的徐争疑惑的问道。
  清军一般而言一日只会吃两餐,分别为朝食跟夜食②。如果朝食吃得太早,午后就会挨饿,所以他们一般朝食都会准时吃。
  “徐守备,我们这个不叫做朝食,叫做早餐。我军一般是一日三餐,分别为早中晚。特殊情况下为一日四餐,在早中晚后再加一餐夜宵。”听徐争这么一问,刘一楷哪里会不明白他想问的是什么?于是,刘一楷便开口解说道。
  “早餐一般以各种粥类和包子、馒头、油条等等为主,而中餐跟晚餐则为正餐,吃食为炒菜、炖菜之类的。”
  “早听闻剿匪军吃饭奢侈,想不到这么奢侈。就这样的吃食,给他们这些将士吃都是绰绰有余,更何况是所有的剿匪军?别的不提,单是一日三餐,花费之大,就让人难以想象。”闻言,徐争与马安生、马国良等三人不由得感叹了起来。
  “如果是这样,那么大军各自埋锅造饭不是很麻烦吗?”突然想到问题的马国良问道。
  “我们有专门的炊事伙兵,不需要将士们自己埋锅作饭。而且,饭菜都是管够的,大家也都不会担心吃饭的问题。”刘一楷回答道。
  这话,让马国良三人感觉自己像是井底之蛙,自己的军队还担心做饭问题时,别人根本没有后顾之忧。
  此时,只见马鞍山上又下来了不少人,手里还提着一个个木桶。
  “看,你们的早餐来了。待你们吃完早餐,我们再一起上去吧!”刘一楷指着那些手提木桶过来的人说道。
  “好。”
  ……
  “这是…?”
  自接过早餐后,望着手中那份的黄豆炖肉、豆芽以及米饭跟馒头,徐争不禁有些不解了起来。
  一开始,他还下意识的以为是自己几个人特殊而已,不过待他再看清其他人的吃食时,与他也无异。
  注①:绿营主要是步兵,分为战兵和守兵两种,此外尚有马兵(骑兵)和水师。
  各省绿营分以镇为最高战略单位,以营最基本单位。其营制分标、协、营、汛四种。
  总督、巡抚、提督、总兵所属称标,副将所属称协,参将、游击、都司、守备所属称营,千总、把总、外委所属称汛。
  标、协管辖一至五营不等,营以下分若干汛。
  每营的人数少则二三百人,多则六七百人。按道里远近,计水陆冲缓,分汛布防。
  其建制分京师、行省、边区三个方面。
  京师设巡捕五营,统于步军统领。在内地各直省,均有绿营兵驻守,但经制及兵额不一,其中闽广最多,安徽最少。
  绿营的军职,以总督为最高,节制总兵以下各级军官。而各省区绿营,自巡抚、提督、总兵各标以下,统归所在总督节制。
  巡抚原则上不节制提镇。但在不设总督的省份及巡抚兼任提督的省份均可节制镇协。
  此外,江苏、湖南、福建、台湾、甘肃、新疆和贵州等省,巡抚也有节制总兵之权。
  总督、巡抚、提督、总兵除了统辖本标官兵外,还兼辖若干协营。
  地方绿营基本任务是“慎巡守,备征调”,此外还担负差役、西北用兵、东南海防和边防、屯戍、河工、漕运、守陵等任务。
  管理体制图:皇帝→总督→巡抚→提督→总兵→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千总、把总、外委
  兵丁分布情况:督标:约2至5营抚标:约2至3营提标:约3至5营镇标:约2至5营。
  注②:朝食一般为巳时(九点~十一点),夜食一般为申时(下午三点~下午五点)。
  一日三餐,本始于先秦时期的富贵、王权之家,普及则在隋唐时期。其后的民间基本一天都吃三顿饭。
  但是,在《清稗类钞·饮食类》中记载(更多信息请看公众章节)。
  康熙就曾经对汉臣说过:“朕一日两餐,当年出师塞外,日食一餐,今十四阿哥领兵在外亦然。尔汉人若能如此,则一日之食可足两日,奈何其不然也?”。
  意思是说,你们汉人要是能像我们父子这样节俭,那么一天的饭就能吃两天,你们怎么做不到呢?
  于是,清军能一日两餐都是奢侈,一日一餐也是时常有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