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鞑子也要晒盐(1 / 1)

明末之兴汉 猪哥老腰 2101 字 2021-03-02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十万大军,还有随行的物资、缴获、俘虏,浩浩荡荡、无边无际。

多尔衮直接将大军开进到了李家庄附近后,兵马四出,直接将李家庄团团围住,肆无忌惮、嚣张的很,似乎一点都不害怕卢象升他们出来迎击。

这个时候卢象升他们确实不敢主动出去迎击,敌军锐气正盛、士气高昂,而且人多势众、骑兵居多,现在出去迎敌吃亏的还是自己。

完成保卫的清军,众多游骑不断的在围墙外来回纵马,高声吆喝,彰显自己的强大,打击明军的士气。

这些骑兵很聪明的都在弓箭的射程外游走,并没有过分的激怒明军。卢象升他们的游骑现在全都龟缩回了李家庄,至少今天他们绝对不适合外出了。

卢象升和黄济等高级将领站在城头查看敌情,眼前的场景哪怕是他们这些久经战阵的人也心里一沉。

树的影、人的名,多尔衮能够做到伐明的统帅,能力自然是拔尖的。十万清军在他的调度下,有条不紊的徐徐展开,那种视李家庄明军如无物的气魄确实让人心生佩服。

清军的这种无敌意志正是建立在无数明军的累累尸骨上的,多尔衮执意要剿灭卢象升和黄济,就是要继续这种辉煌,打灭明军的抵抗意志。

指望一战而定,这种想法卢象升不会有,多尔衮同样不会有。这种上了十万级数的大战,过程肯定会很漫长,大家心里都有数。除非有一方的统帅脑子抽筋犯了低级错误,否则这场仗有得打。

清军只是来炫耀了一番,宣告自己的到来,便退回去开始安营扎寨。在没有准备充分之前,清军是绝对不会开始攻城的。

多尔衮的营帐内,清军的高级将领全部到齐,在听杜度详细讲述卢象升部队的情况。

虽然前番杜度战败,有向多尔衮详细汇报过,但是毕竟没有杜度亲自讲来得直观。而且杜度一直在就近监视卢象升,对他们的情况是最了解的。

杜度先是介绍了一下卢象升部队的特点,重点强调了黄济部的炮兵、弩兵、火枪兵,这些是给他带来绝大部分伤亡的罪魁祸首。

这里他详细给在场的人将了黄济部与传统明军完全不同的作战方式,以及远程武器的可怕。杜度手上的大多数士兵连展示武勇的机会都没有就在路上被干掉了,非常的憋屈。

而且黄济部的火枪兵和弩兵近战能力也不差,与明军完全不一样。上次李家庄攻防战那些火枪兵上刺刀拼杀的场景可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己都差点折在里面了。

同时杜度还告诉大家,卢象升他们手上是有不少大炮的,虽然威力都不是太大,但是射程比普通的大炮远的多,这点要格外注意。而且当初李家庄里存放的一些缴获来的火炮也落到了卢象升的手里,如今李家庄的火炮数量并不少。

至于杨国柱、虎大威和卢象升他们的部队就和其他的明军基本没有太大差别了,无非就是战斗意志更强一些,装备更好一点,比其他明军更有战斗力。

不过杜度重点强调了李家庄的部队几乎人人着甲,而且是质量上乘的钢甲。精锐部队的战刀也非常犀利,清军除了重兵器其他的武器很难抵挡。为了证明自己的话,杜度拿出了自己好不容易得到的几幅铠甲片和两把钢刀。

当场验证过后,证实了杜度说的完全没有虚言,要是李家庄的士兵人人着钢甲拿钢刀,这仗确实不那么好打了。

好在杜度确认过,钢甲确实很多,但是钢刀好像不是特别多,只有精锐的士兵才有。此时杜度还不知道孙什过来的时候带来了大批的钢刀,卢象升他们的军队已经鸟枪换炮了。

孙什如此大规模的增援自然瞒不过杜度的眼线,只是因为李家庄已经封锁,当初在李家庄里留下的一些暗线无法传出具体的消息,只能确定李家庄有大批援军到了。还带来了大量的装备和物资,只是具体是什么东西就无法探查清楚了。

而且船队走的时候还带走了大量的汉人百姓,让以为这些人跑不掉的杜度心疼得直抽抽。后悔当初没有把这些汉人都杀了,现在白白便宜了卢象升他们。

心有不甘的杜度安排人跟上去看能不能截住船队,结果船队非常谨慎,根本不靠岸,连晚上都是在河中间停靠。反正现在运河上没有来往船只,安全的很。

清军想要放火箭烧船,被早有准备的守卫部队用密集的弓弩直接射死。即使有零星的火箭射到船上,也早就准备好了人随时灭火。

实在没有办法的清军只能放任这些船只北去,悻悻而归。

听到李家庄刚来了增援,还带走了大批人手,多尔衮气得破口大骂杜度无能。如此大规模的船队都可以从他眼皮子底下跑到李家庄去,还安然北去,简直丢人现眼。

杜度也知道理亏,不敢反驳,厚着脸皮听多尔衮的训斥。

多尔衮骂了几句,问杜度对于运河有什么补救措施。

杜度连忙说自己在李家庄上下游都放了几艘沉船并钉了木桩,彻底封死了河道。而且在河边还架了投石机,保证不会再有船只可以去李家庄。

多尔衮见他的应对还算得当,脸色这才稍微好看了点。

“安平贝勒刚才已经将李家庄的敌情都说了,此股明军绝对不能像其他明军那样对待。安平贝勒连吃了两回败仗,可见他们的实力绝对很强。原本他们有三万多人,已然不弱。现在又有援军到达,实力只怕更强了。多铎,你去安排人想办法打听清楚这股援军的来历和人数,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才行。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哪怕牌面上的实力强过卢象升,多尔衮还是非常小心。

作为一个常年领兵作战的将领,多尔衮绝对是那种胆大心细的。满清勇士再勇猛,也不能打无把握的仗。否则损失太大就不划算了,至于战败,这个多尔衮从来就没有想过。

多铎立刻起身领命,然后坐下继续议事。

“敌军的优势是有城防可以固守,虽然没有城池那样坚固,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抢筑,还是颇有些样子的。粮草我想应该是不缺的,长期围困肯定是不行的。要想歼灭次股明军,看来只能强攻了。”阿巴泰皱着眉头说道。

“我看着李家庄也不大,装了这么多人,肯定挤得不行吧?要不我们可以火攻?”豪格突然提议道。

“放火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必须要用投石机投放火油,否则效果太差。要想让投石机进入射程,首先得先把敌军的火炮和投石机打掉才行。”杜度也觉得这次办法可以试一下。

“军中大炮不少,到时候自然会给点颜色让他们瞧瞧。”多铎得意的笑着说道。这次攻打济南等山东地界,缴获了不少大炮,此时正好用的上。

“先这样吧。我们先去实地看看,再来想办法。”多尔衮起身说道。

实地查看地形和敌情是每个统帅必修的功课,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的放矢。

众人连忙带着亲卫跟着多尔衮去查看李家庄的防御情况。

围着李家庄走了一遍,虽然经过了加固,但是防御能力比起济南那种大城差太多了。既然连济南都能拿下,小小的李家庄自然不在话下,此时多尔衮的信心又足了不少。

清军在想办法打探李家庄的情况,卢象升他们同样如此。

要想得到最准确的情报,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抓几个舌头。明军是这样想的,清军同样是这样想的。

战场这么大,不可能处处都防御的那么到位,总是有漏洞可以钻的,这就给了探骑抓舌头的空间。当然,你也得防备这是别人给你准备的陷阱,别猎人没做成,反而成了猎物。

在清军开始扎营后,双方的探骑就开始了你来我往的交锋,这也是大战的前奏。

勘查完李家庄的多尔衮一行刚回到大营,就接到消息,卢象升想派人探视德王一家。

探视德王是假,打探军情是真。

不过多尔衮也不怕大军的这些情况泄露,即使使者要看,也只能看到一些表面情况,具体的情况只有他们这些高层才知道。

来而不往非礼也,比起自己的情况,多尔衮更想了解李家庄的情况,所以多尔衮提出也要派人去李家庄探视那些俘虏的情况。

双方都对自己的防控手段有信心,有期望可以从对方那里打探到点什么,所以很快就达成了相互探视的意向,随便协商一下交换的具体事宜。

探视的事情卢象升交给了手下的曹主薄,这是个胆大干练的文官,否则也干不了深入敌营的事情。

曹主薄先是去见了多尔衮,在大帐内自然被满清的将领们威胁逼迫了一番,让他向多尔衮下跪磕头。好在曹主薄硬气的很,即使面对死亡的威胁也抗住了。

多尔衮见威胁没有效果,也没有继续逼迫,本就是试一下,成不成都没有什么影响。

多尔衮例行公事的让曹主薄带话给卢象升,只要卢象升愿意弃暗投明,大清将以王爵以待之。

曹主薄自然是大义凌然的替卢象升拒绝了,这种事情要是不果断点,传到外面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味呢。

随即,双方约定明日午时在李家庄外交换德王一行。因为卢象升那边俘虏较多,双方都可以带一千兵马,其他兵马不得靠近交换地点2里之内。

这是多尔衮提出想要和卢象升与黄济见面,他确实对这两个对手很有兴趣。

多尔衮的决定遭到了账内清军将领的集体反对,多尔衮身为大清亲王,十万大军的统帅,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样王对王的场面意外因素实在太多了,风险实在太大了。

但是多尔衮打定主意想要与卢象升和黄济见面,一意孤行,不容他人反对。无奈之下,最后清军只得想办法加强明日的防卫级别。

对于多尔衮的这个要求,曹主薄可不敢代替卢象升和黄济答应,只能告知要回去禀报。多尔衮也明白他决定不了,不过对于卢象升和黄济是否愿意会面,他觉得可能性非常高。因为大家都是有本事的人,有本事的人就有傲气,认可的人只能是同类。

经历了一番波折的曹主薄终于见到了德王朱由枢。

自从知道自己可以被换回去之后,朱由枢对生活又重新恢复了希望,整个人都精神了不少。只是身在清军大营,他表现的很低调。

在看到曹主薄的那一刻,朱由枢听到曹主薄那声:“臣参见大王。”,眼泪止不住的就流了出来,终于见到朝廷来的官员了,不容易啊。

这些日子以来,担惊受怕、屡遭羞辱致使他精神不佳,胃口也奇差,原来200多斤的大胖子,硬是瘦了二十多斤。要是认识他的人,只怕一眼就会觉得他干练了不少。

抱着曹主薄朱由枢大哭了一场,不断的述说着自己的悲惨遭遇,希望能够尽快把自己换回去。

曹主薄则是不断的安慰他,告诉他明天就可以正式交换,苦日子就要到头了。

与满是惊喜的朱由枢不同的是,他的儿子朱慈赏则是一脸惶恐,直接就给曹主薄跪下了:“曹大人,请您一定想办法将小王也换回去吧,您的大恩大德小王一定重重相报。难道您就眼看着我们父子分离吗?”说着说着朱慈赏的眼泪就水一样的流了下来。

只要想到被带到辽东去,生死操于鞑子手中,朱慈赏就非常恐惧。得知自己的父王会被换回去,连他那些一起被抓的兄弟们也在被换回去的行列。而自己因为是朝廷册封的嗣王,被满清强行扣留了下来。

这一刻朱慈赏第一次痛恨起自己的世子身份来。要知道当初自己正是凭借着这个身份将一帮兄弟都压得死死的,是德王府中绝对的二号人物,只要自己的父亲一死,自己就是妥妥的大明亲王。而那些兄弟对于自己是敢怒不敢言,只能将羡慕嫉妒恨藏在心底。

而现在,这个世子的身份成了朱慈赏的催命符,正是因为价值高,他才会被满清给留了下来。而对于他的父亲德王而言,只要自己能够活着出去,大不了再立一个世子,朱慈赏只能为家族做牺牲了。

知道自己命运的朱慈赏如何能不悲切和惶恐,如今曹主薄成了他最后的救命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