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和稀泥和出的超级明星(1 / 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杨伟觉得在这个到处都讲“利益置换”和“互相利用”现实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的社会里,于德利对他的帮助动机却显得非常单纯,不能算是完全“无私”,但至少功利性实在是不明显。

毕竟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工人,于德利却是在厂里跺跺脚都能让厂房抖三抖的重量级中层干部,他自己扪心自问,都不觉得自己会对于德利有什么“用”。

而且,他私下也并没像开始跟于德利开玩笑的时候说的那样,没事儿就带着烟酒糖茶到于德利跟前得瑟走后门。

他给于德利的红塔山加起来不超过五包,合计不过六十块钱,还他妈是零售价。

这年头,谁肯不拿好处就帮助“没用”的人?

偏偏于德利就肯。

而且于德利这人还有个好处,那就是对杨伟的关照都是默默进行,从来不会在帮助了杨伟后,再到杨伟跟前表功卖好儿。

杨伟得了许多莫名其妙的好处,譬如说莫名其妙地就被评为车间先进工作者,每个月工资平白涨了十六块钱;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就莫名其妙地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根本不符合组织程序;本来只是日常的例行工作,检查出了几个产品的小问题,结果马上就来了两个厂报记者,采访了他整整一天后,第二天厂报头版头条就刊登了他的巨幅工作照和整整一个版的“先进事迹”。

厂报这篇报道,让杨伟彻底成了厂里的名人,成了车间里的“明星”质检员。

幸好杨伟平时不摆谱儿,在一线工人们面前从来都是一副笑嘻嘻和稀泥的弥勒佛嘴脸,是个只栽花不种刺的主儿,但凡工友的产品出了一些小小不然的差错,他也从来都是睁一眼闭一眼,敷衍着让工友重新弥缝改过拉倒,从来不会像黑脸包公那样铁面无私地去给工人登记曝光扣钱。

为了提高质检员的工作积极性,工厂规定质检员对工人们的罚没收入是有返成的,而且返成力度不小,是跟厂里五五分成。

不过,杨伟算是个有底线的人,他亲眼见识了宿舍里老王等工友的生活状态,又怎么肯再为这些可怜的工友额外增加负担来自己搂钱?

所以他的作风跟以往那些质检员完全不同,都是能敷衍过去不罚款就不罚,实在敷衍不过去的,也是能少罚就少罚,而且会把工厂给自己返成的那部分罚款偷偷塞还给被罚的工友。

他这倒不是邀买人心,实在是觉得人生在世犯不着为了几个小钱跟人怄气犯生分,最后闹得人家受损失,自己也四处树敌被人指着嵴梁骨骂祖宗。

所以,尽管他进车间没多久,但他在车间里的声望却是出奇得好,车间里无论男女工友,没一个跟他生分的,见到他都是亲热得不得了。

他的这种处世态度为他带来了潜在的巨大好处。

对他的集中报道结束后,他才从在宣传科做事的黄志文那里知道,对他的报道其实是从上头戴着帽儿下达的口头通知,但只是说要报道一下杨伟同志的先进事迹,却并没有对报道版面和篇幅提出具体要求。

但厂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还真是被热情的工友们的情绪给感染了,回去之后连连感慨说在厂里采访先进模范人物采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到会有如此光辉正面形象的先进模范人物,在群众中一点负面评论都没有。

两位至情至性的记者感慨说,在对杨伟的采访过程中,“找人采访,根本不需要做工作,人家都是积极主动配合,热情非常地提供先进典型的各种先进素材和事迹”,又发表评论说这种采访“真是太省心了,根本不用问,人家七嘴八舌提供的各种先进素材就够记半个笔记本”。

末了,这两位记者还先后感慨说:“一线工人都是计件工资,接受采访要耽误人家赚钱的。以往哪次采访这种先进事迹不是要应下种种好处、费尽口舌才能让人家出面听你罗嗦,然后心不甘、情不愿、牵强附会地挤出一点所谓的『先进事迹』后,还要加上一些牢骚点评,往往又跟先进人物的先进形象背道而驰,害得咱只能装聋作哑当没听见。但这次却完全不同,这简直就是一次厂报采访史上里程碑式的采访事件,改变了以往的采访惯例。”

于是,两位记者连夜行动:文字记者当夜拿出了洋洋洒洒近万字的长篇人物通讯;摄影记者本来是跟着去敷衍故事的,因为一般先进典型的报道,只要不是半年和年终厂里统一组织评选的,都是不会在厂报上刊登照片的。

但这次摄影记者也上了心,被这次顺风采访和受访群众的热情所感染,特意选了一副杨伟形象最伟岸的照片,又下大功夫用图像处理软件给处理得尽善尽美,这才拿着照片去找编辑部主任关说人情,说像杨伟这种随机发现的草根典型,其实更具有宣传意义,比半年年终层层推荐上来的所谓“先进典型”要先进得多,强烈要求刊发典型人物的大幅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