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太蠢了!
江湖传言,某些八级钳工只要用手一摸,就能知道手里拿的工件有多少误差。
同样的道理,身为天字号的反贼头子,朱劲松也十分了解这些反贼们的想法——易地而处,如果当初钱聋老狗下江南的时候不带着军队,身边也没有多少护卫,很难说朱劲松会不会埋伏他一梭子。
最起码,朱劲松觉得自己很难抵挡这样儿的诱惑,就更别说这些没什么脑子的印猴了。
只是朱劲松有一点是死活想不明白的。
要说印猴没多少脑子,那是明摆着的事实,可是趋利避害也算得上是生物的本能,就算再怎么没脑子的印猴也应该知道在旧港和兰芳闹事的后果吧?
如果印猴们知道这么做的后果,那他们为什么还要搞事情?
难道是因为招募劳工的原因?
可是这个理由并不是很靠谱,因为大明的军队并不会直接参与招募劳工的事情。
而且,旧港以前是掌握在荷兰蛮子手里的,如果说兰芳的劳工还有可能是兰芳公司招募来的,那么旧港的劳工就肯定是那些荷兰蛮子们招募的,顶多就是荷兰蛮子们撤出了旧港之后,施家也趁机招募了一些,大明并没有直接参与其中。
说白了,荷兰蛮子和施家、兰芳公司招募劳工是他们自己的事儿,直接动手的可不是大明,这些猴子们把问题推到大明的身上,甚至因此而想要推翻大明的统治,这实在是有点儿说不过去吧?
难道是吏部派到旧港和兰芳的那些官员们太过于欺压印猴?
这个可能性也很小,甚至于小到几乎不存在——对于大明的官老爷们来说,印猴绝对算得上是骨头里没有二两油的穷逼,有时间搜刮那些印猴,倒还不如直接想办法跟旧港或者兰芳港口那边勾结到一起,再不济,想想怎么让大明迁移过来的百姓过得更好,让自己的政绩考核更亮眼,早点升官发财也远比搜刮印猴能得到的好处要多。
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朱劲松最终还是望着柯志明问道:“弄清楚了没有,那些蛮子们为什么想要造反?”
被朱劲松这么一问,柯志明脸上的神色也不禁变得怪异起来,过了好一会儿之后才满脸纠结的躬身拜道:“启奏陛下,那些蛮子之所以想要造反,根子还是在《大明报纸》上面。”
朱劲松一愣,追问道:“《大明报纸》?”
柯志明道:“是,就是因为有人把《大明报纸》带到了旧港和兰芳,又翻译成了那些蛮子们能看得懂的文字,那些蛮子们知道了陛下和朝廷给予大明百姓的那些好处。”
“除此之外,陛下原本发表在《大明报纸》上的几篇文章,尤其是那几篇号召天下反清的文章,更是被这些蛮子们奉为圭臬……”
柯志明的声音越来越低,而朱劲松脸上的神色也变得越来越精彩。
合着,还是因为朕的原因?
彼其娘之啊!
朕号召天下百姓起来反清,那是因为建夷趁着中原堂口大乱之际南侵,趁机坐了江山之后又他娘的不干人事儿,什么屠城、减丁、圈地、裹脚、毁书,什么事儿缺德他们就专干什么,可是旧港和兰芳的情况能跟大明一样吗?
不一样啊——兰芳是兰芳国主动请求内附的,旧港是施家从荷兰蛮子的手里接收过来之后以大明永乐皇帝册封的世袭旧港宣慰使的身份申请内附的,这些地方可都不是大明主动过来占领的吧?
再说了,大明在旧港和兰芳也没干什么啊,大明又不在乎你们这些蛮子,你们过你们的野人生活,大明百姓勤劳努力的建设自己的新家园,难道这也能招惹到你们?
再说了,你们这些蛮子难道就一点儿错都没有?
在站大明的角度,怎么治理好旧港和兰芳,怎么让大明百姓在这里生活的更好,这不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吗?至于那些蛮子,他们跟大明有什么关系吗?红溪惨案,还有相约那年的破事儿可都跟他们脱不了关系,虽说是被当枪使了,可是动手的还是他们不是?
朱劲松是越想就越不舒服,心里面甚至还有些委屈。
也别说朱劲松双标。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人人都憎恶双标狗,但是当某件事情轮到自己头上时,人人又都是双标狗。
正如很多人憎恶傻贼鹰的原因,恰恰就是因为我们还不是傻贼鹰。
而且,大明讲究的是有账就得算——老祖宗曾经说过: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朱劲松没打算要放过幕后的荷兰蛮子,只是暂时没时间顾得上欧罗巴那边的一团破事儿,只能留着以后慢慢清算,但是这些直接动手的猴子们却是近在眼前的,打压一下,清算清算,这不是很正常的事儿?
要想让朱劲松放弃对这些猴子们的报复,把他们当成大明百姓一样对待,倒也不是不行,但是这么做的前提必须得是小破球已经真正的发展到世界大同,在此之前不行,朱劲松必须要优先考虑大明百姓的利益。
因为跟整個小破球上的其他国家比起来,大明更像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无论是普世价值体系又或者思维方式再到家国制度和资本制度,大明都跟其他国家不同,纵然其他国家想学,也只能学个四不像。
当然,蛮子们学到多少,朱劲松并不是很关心,这些猴子到底为了什么而造反,朱劲松实际上也不是很关心,反正早晚都是把他们招募成为劳工,早一天晚一天的事儿。
相比之下,朱劲松更好奇这些蛮子们是哪儿来的胆子?
对于朱劲松的这个疑问,柯志明倒是给出了答案:“因为那些蛮子们,觉得大明在旧港和兰芳的驻军数量并不多,在海上巡逻的战舰也不多,他们……他们以为大明就只能抽调出这么点儿兵力……”
朱劲松一脸懵逼的望着柯志明,眼神中几乎写满了难以置信这四个字。
大明在旧港和兰芳的驻军确实不多,每省一个军的兵力,分散开后也确实显得人数有点儿少,但是朱劲松万万也没有想到,这些蛮子们居然会因为这个,就有了搞事情的胆子。
大明为什么不在旧港和兰芳驻扎更多的军队?
不是大明没有驻扎更多军队的能力,而是暂时没那个必要。
就目前的小破球,谁敢不给大明面子?招惹一个大明就等于招惹五大善人,而且大明在旧港和兰芳的驻军也根本就不是为了防备有人会对旧港和兰芳发起进攻,除了要预备求灾之外,象征意义其实要远大于实际意义。
另外,大明现在整体重心也不是疯狂的发展军队数量,因为大明一旦爆兵,那可是几千万的军队……
朱劲松甚至都不敢想像那种场面——点名的时候喊一个张三都得好几百个人甚至好几个千个张三同时答到,其他国家军队的后勤是炊事班的编制,大明起码也得用炊事团或者更高级的编制。
所以,大明现在的的军队建设方针是要在搞经济的同时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再者说了,大明在兰芳和旧港那边除了两个正规军的编制之外,其实还有四个卫的编制,每个卫也足有五千六百余人,虽说卫、所的编制更多的是负责地方而不是在正面战场上跟人开片,可是大明的卫所和正规军的训练、装备可都是一模一样的,要论起战斗力,这些卫所可也不比正规军差到哪儿去。
所以,这些猴子们已经不是胆子上长毛那么简单的事儿了,这根本就是胆子上边长了个人!
然而让朱劲松死活都没有想到提,当他送走了路易十六和乔治三世,又一路上兜兜转转的从天竺跑到了旧港之后,才真正认识到了这些猴子们到底有多疯狂,或者说,朱劲松真正认识到了这些猴子们有多蠢。
最起码,朱劲松所在的临沂号铁甲舰都没能进入旧港的港口——这些猴子们挖出了大量的尸体,然后借助熟悉地形的优势,把那些已经腐烂的尸体扔的到处都是,整个旧港都已经被旧港的驻军全部封锁起来。
朱劲松实在是想不明白,到底得有多蠢的猴子才能想到这么牛逼的方法。
乱扔尸体有没有用?
肯定是有的,草原堂口就一向很喜欢用这种战术,比如匈奴,又比如当年蒙古大军围困襄阳和钓鱼城,毕竟这种战术除了有可能带来的各种疫病之外,对于水源的污染也同样是不可避免的,任谁作为被这种战术进攻的一方都会感觉蛋疼。
但是,这些猴子们就不能用他们那核桃仁大的脑子想一想,在他们给大明的军队和百姓带来疫病和麻烦的同时,他们自己是不是也会因此而倒霉?
更何况,大明的军队有一套完整的预案来应对这种情况,大明的官府也可以从大明本土获得医生和药材的支援,想要防往猴子投尸带来的疫病,对于大明来说也不过是个时间问题而已。
猴子呢?
猴子有什么?是有完整而且切实可行的预案?还是有近乎于无限的医生和药材资源?
像兰芳那边多少还好一些,毕竟兰芳公司带过去的医药体系多少也被蛮子们吸收了一些,可是旧港这边却是被荷兰蛮子统治了那么多年,整个旧港的医疗体系几乎已经全面向欧罗巴看齐。
简单来说就是遇到什么疾病都先放血,再进一步的话就是手疼砍手,脚疼砍脚,如果不是砍了脑袋就会活不成,他们甚至不介意砍掉脑袋。
在这种情况下,旧港这边的猴子们还敢玩投尸战术,以至于朱劲松这个天字号的反贼头子都忍不住要夸他们一声够狠。
朱劲松站在船头,瞧着远处正从暹罗布政使司方向不断驶来的船只,问道:“兰芳那边怎么样了?”
柯志明满脸蛋疼之色,躬身拜道:“回陛下,兰芳那边的情况,跟旧港这边的情况也差不多,也同样是使用了抛尸战术,不过,兰芳那边有交趾方向调派过去的物资,大夫也抽调了许多,想来应该也能控制的住。”
朱劲松嗯了一声,神色复杂的盯着那些转运物资和药材的船只看了半晌后才吩咐道:“行了,准备准备,回京城吧。”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
如果猴子们发动叛乱的时间再晚上那么几天,朱劲松都有可能已经登上了旧港的港口,然而就是早了这么几天的时间,朱劲松原本的打算就算是彻底落空了。
谁也没想到旧港和交趾的猴子们居然会使用抛尸战术,而这种战术的恶心之处就在于,没解除掉最后的一丝危险之前,就算朱劲松这个大明皇帝想要上岸去吸引猴子的注意力都不行。
五军都督府的那些将领哪怕是把刀架在他们自己的脖子上,也绝对不敢让朱劲松去冒这种风险。
这就让朱劲松很是愤怒——你要说这些猴子们聪明吧,可是他们干出来的这些破事儿又实在是有点儿蠢,可是你要说他们蠢吧,他们干出来的这些破事儿又超出了朱劲松原本的预估,让朱劲松的计划彻底成空。
待柯志明躬身应下来之后,朱劲松这才转身往船舱走去,只是刚刚走了两步,朱劲松忽然又顿住了脚步,头也不回的说了一句:“通知旧港和兰芳的驻军以及卫所将士,朕要旧港和兰芳的地,不要旧港和兰芳的猴,要是他们没有把握,就让他们去请教施承祖和罗芳伯。”
……
鲁树人先生曾经说过,忍一时越想越气,退一步越想越亏。
朱劲松大概就是这种脾气,旧港和兰芳的剧情发展超出了他的预料,最终导致他没能踏上旧港的土地,这让朱劲松在回到京城之后都没能缓过气来。
憋了一肚子火的朱劲松朱皇帝直接就把曾诚等一众大佬们都召集了起来。
等人都到齐之后,朱劲松才阴沉着脸说道:“幸亏这一次朕去了天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