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总督(1 / 1)

海上升明帝 木子蓝色 1900 字 2022-09-08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武将们也许更喜欢明末这种乱世,毕竟大明朝文贵武贱,武臣被文臣压制多少年了。只有在这王朝末世时,他们这些武人才算是雄起一回。

什么朝廷诏令,什么皇帝旨意,什么督师巡抚,什么御史言官,只要手里有兵,在这乱世里,谁也奈何不了。

就如刘良佐刘泽清高杰左良玉这些军头一样,不管他们当年打仗剿匪是多么不力,可只要手底下有足够的兵,朝廷就得忍着。

甚至崇祯一死,这些军阀们还立马就凭拥立之功,成定策元勋,摇身一变,个个成了伯爵侯爵,总制一镇。

王之仁好歹也是崇祯朝的苏松总兵弘光朝的镇倭将军,虽然没能封侯藩镇,但也是见识过了的。

如今这时局,鲁监国自己送上门来,他难道还会推开?

没读过多少兵书,可好歹三国演义的评书话本总是见过听过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典故谁人不知?

当初弘光朝时,各军头论兵力最多的当属于左良玉,但为何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四人封四镇,晋侯伯,左良玉却没这待遇?

就因为当初他没有定策拥立之功。

功大莫过于拥立。

大明的武将们追求的是什么?

他们最大的追求其实就是也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挣得一个世袭武职,甚至是与国同享的世代公侯爵位。

只是大明异姓臣子们能得的爵位仅公侯伯三等,且非常难得。甚至开国仅有六国爵之称,虽然实际上朱元璋封了二十多个国公,但开国第一次大封确实只封了六个国公,好些是后来加封的。

老朱在世时一共封了二十五个公爵,七十九个侯爵,十二个伯爵,甚至还有十一个子爵,二十三个男爵,一百五十余位。只是后来仅保留公侯伯三等。

到了朱棣靖难后,也大封了一批,此后历代皇帝也多少封几个,但大明的爵位还是非常值钱的。

崇祯临死前,局势崩坏,也只能把祖宗舍不得轻易授封的爵位拿出来,李自成逼近北京时,为让吴三桂放弃关外之地带关宁兵回援北京,封吴三桂平西伯,召山东总兵刘泽清勤王护卫,封东平伯。

形势危急,崇祯病急乱投医,对手握兵马的黄得功、左良玉、唐通等倶封伯爵。

一口气封了十几个爵位,可最后一个都能来救命。

福王南京称帝后,对那些手握兵马的武将军头们就更是客气了,一口气又封了诸多爵位,比如黄得功被崇祯封为靖南伯,也加封为靖南侯,甚至灭亡前还再晋为靖国公。

左良玉晋为宁南侯。

连降清的吴三桂,都被弘光加封为蓟国公。

弘光朝虽只短短一年多,但已经封了十一位爵。

爵位虽然越来越滥,但起码现在还是挺值钱的,王之仁这位镇倭总兵官,之前虽两任总兵加挂印,但也没能捞到一个爵位。

据说弘光朝建立后,南京当时还有二十五位历代所封公侯伯的子孙承袭爵位,依然荣享富贵。

不管王之仁是真心拥戴,还只是想立拥立之功,朱以海都对他的表现很满意,他现在名为监国,其实就是自立。

大明如今危亡之际,但皇位依然还是会有人争的,论起继位权,他是远不如桂王的,甚至就算桂王突然死了,也还有朱棣的子子孙孙们都排在他前面。

所以老朱这个自封的监国,现在也需要有朝廷的大臣背书。

王之仁手握兵马,位高权重,资历也不低,正是他需要的。

朱以海当着众人面没有直接接受劝进,只是说了一番诸如要先带大家击退鞑虏,起码也要打回南京,然后在孝陵前拜祭太祖,到时才敢进位称帝云云。

但老朱一进威远堡的大厅里,便马上当众宣布加封王之仁为左军都督府左都督,拜太子少保。

大明军队理论上都是归五军都督府统管的,五军都督府各设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合佥事等统领,只是到了明中后期后,五军都督府的权力基本是被兵部侵夺,五军府的职位,大多属于一种阶或衔。

想戚继光和李成梁,就都是官至左都督。

戚继光当年也是加封太子少保,后来还加封少保。

三孤三少的宫保职衔,在明前期很重要,但中后期也沦为了赠官加衔,没有实权,但非常荣耀。

鲁监国小朝廷新立,朱以海也只是任命了一位大学士,另外任命了一个翰林学士一个侍诗学士帮办。

武臣这块,也是只任命了两个总兵,加三个游击,一个锦衣卫指挥使。

现在对王之仁,授左都督、太子少保,确实属于鲁监国朝的第一武将之位了。

“赐封武宁伯,升总督京营戎政。”

“王鸣谦赐世袭锦衣卫千户,晋定海协营参将。”

“赐武宁伯尚方宝剑,军中总兵以下,可先斩后奏!”

“王将军,孤欲将京营尽委于公,由公重建京营三大营,恢复三千营、五军营、神机营旧制,你总督京营戎政,侍读学士、戎政尚书柯夏卿则称协理京营戎政,你们文武协力,一起恢复京营,如何?”

王之仁对于监国这一连串的豪横加封也弄的有些十分意外。

还没反应过来呢,监国又要升他为京营总督了。

“孤也知道,现在京营只有一个新建的神机营,才三百佛朗机兵,在海门招了五百新兵,也还没入营,要重建京营三大营不是易事,但正因艰难,所以更需要方公这样的忠贞大将啊。”

朱以海顺势提出,王之仁可以从定海自己原来的镇标营挑选骨干带去京营,做为五军营和三千营的骨干,另外再从定海几营中挑些老兵去神机营、锦衣卫、勇卫营等做教头、军官。

“那定海这里?”王之仁没有马上答应,浙江总兵是他现在的根本,这里的几千人马更是他的本钱。

“孤觉得小王将军年轻勇敢,极为方公的大将之风。所以孤打算让小王将军升任定海协营参将,再由张名振将军暂任浙江镇倭总兵官,或者,王公直接把小王将军带到京营,可以直接在五军营或三千营做过副总兵。”

朱以海的意图也很明显,他一个光杆监国,总得确保自己的权力稳固,一切都指望手下将领忠心是不行的,得制衡更要平衡。

他现在手上有勇卫一二营、神机营、海门营、临海营、石浦营,加一起也才没几个人,海门新招募了几千人,但还都是群壮丁百姓。

王之仁这里有四五千人马,尤其是这些人马中不少还是当初他从苏松带着南下的,属于心腹旧部,老朱必须得加以防范。

加封王之仁官爵,将他升为京营总督,让他把浙江镇标营带走重建三千和五军营,这样一来,王之仁的浙江总兵位置就空出来了,他原本手下四五千人直属,也就一分为二,协营和同城营留下,他带镇标营离开。

再提升王鸣谦做协营参将,然后让张名振这个明显更忠君爱国的大将来做浙江总兵,既是尽用其才,也是分化削弱王之仁手里兵权。

虽然京营总督要比浙江总兵地位更高权力更大,但现在京营只是个空名头,王之仁这浙江总兵管的几营兵马才是实打实的。

既优抚厚赏,也同时提前布局,以防将来尾大不掉。

王之仁也算是官场老油条,几乎是瞬间就大致猜到了鲁监国的想法,有些惊讶于这个年轻人居然有这等心思,但却也是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

站在他的角度,监国给他的已经够丰厚了,现在等于是把手下三营兵马,交出一营,那这个交易依然很划算,何况他去了京营做总督,这是高升。儿子留下升参将,仍统定海协营,张名振是他的老兄弟,现在接任浙江总兵,他认为他实际上依然对浙兵有极大影响力。

所以这买卖怎么都不亏。

王之仁再次掀起衣袍下摆,拜谢君恩,“君恩如山,臣唯有以死报之!”

“王卿言重了,快快免礼平身。”朱以海伸手扶起王之仁。

君臣间的交易很快达成,王之仁加封为太子少保、晋左都督、总督京营戎政,封武宁伯爵。

其子王鸣谦晋为浙江定海协营参将,世袭锦衣卫千户。

然后背刺赤心报国的张名振,如今深得监国信任,昨天才授封石浦总兵,今天就升为浙江总兵官挂镇倭将军印,都督同知。

海门总兵吴凯改任石浦总兵,然后勇卫营游击王闯署海门副总兵,代行总兵事。

京营的三大营,将各设总兵官一员,又各设提督粮饷文臣一员。

京营还没重建,但朱以海把大致框架先给定好了,王之仁这位鲁监国朝第一位封爵伯爷,将出任总督,而从龙定策元勋柯夏卿这位戎政尚书将出任协理京营戎政,另外老朱没说的是,他肯定也还会按惯例再派一位信的过的身边宦官出任提督京营太监一职的。

而王之仁这个总督虽总督京营,但既有协理文臣和提督太监监督,下面还要分设三位总兵官和三位提督文臣分领三大营,实际掌握三大营军权,这也是掣肘王之仁,以免这京营重建后,大权尽在王之仁手里,反而为他做嫁衣裳了,必须得保证文武相制,甚至是总督和总兵互相制约,才能使的京营能听朱以海的。

当然这也仅是一个框架,毕竟京营想恢复也不容易。

现在就三百佛朗机佣兵拉起的神机营,还有在海门的五百壮丁,现在再从王之仁这把镇标营三千人拉过去,一分为二,变成五军营和三千营,三大营也就三千八百人,一营一千三不到,甚至王之仁的镇标营,朱以海还打算从中再薅一些老兵去其它营充当教官和军官骨干。

所以实际上,王之仁这个新任京营总督,便将只剩下三千人,手下三营总兵朱以海肯定还会安排自己人,而不是王之仁手下旧部。

还有一个安排很特别,朱以海并没有把勇卫营安排进京营序列,而是仍然直属皇帝,加上另一个直属皇帝的锦衣卫,因此现在他手下的几路人马,便暂时可分为浙江总兵序列,京营序列,勇卫营序列,锦衣卫序列四大部。

互不统属。

协议达成,君臣都很高兴。

正兴奋间,王之仁的家丁队长进来禀报,“军门,外面来了两波人求见,结果打了起来。”

“什么恶客,竟然上门斗殴,此有此理,不见。”

“军门,斗殴的两波人,一边自称是宁波鄞城前太仆寺少卿谢三宾的家丁,一边自称是前刑部员外郎钱肃乐的门生,都说要来向军门借兵。”

“不见。”王之仁冷哼道。

朱以海在旁边听到这两个名字,却若有所思,道,“王公不如见一下,听一听到底怎么回事也好。”

“殿下所言甚是,臣这便让唤他们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