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武定禅位(1 / 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太初元年五月,关内外两支齐军合兵一处,追击清、朝残兵与哥萨克骑兵。

五月初五日,齐军攻占赫图阿拉,俘虏建州女真一万余人,包衣两万人,其中青壮五千人被遣送辽南挖矿,其余皆被处死。

五月十二日,大军围攻宽甸,截断了朝鲜兵回国的退路,李舜义和最后八千朝鲜兵无路可走,被蒲刚逼迫投江,朝鲜兵淹死大半,剩余的两千人被俘后成为矿工。

五月三十日,辽东全境光复。

自此,辽东辽西重新归于大齐统治之下,历时一年的辽沈战役终于结束。

六月间,武定皇帝照搬山东模式,对辽东各地富户、缙绅以及曾经资助满清的所有人,进行了一场彻底的清洗运动,在这场血腥屠戮中,共有十二万人被屠戮、驱逐流放,其中大部分为无罪的富人。

七月初,齐军各个方向的军事行动暂时停止,武定皇帝养精蓄锐,准备秋后对库页岛、朝鲜发动远征。

至太初元年七月,帝国疆域囊括山东、辽东、辽西、河南东部。

相比一年前,大齐疆土缩水了一大半不止,不过,由于皇帝坚决执行屠杀与大清洗,他的统治,比之从前要更为牢固。

依靠军队、商会、农会、特务这四大支柱,穿越者第一次在这片土地上,建立起了一个深入县城,乡村,甚至每个家庭的极权统治体系。

在他的统治下,所有人都被绑架在这架战车上,所有人都受到严密监视,所有人都失去自由(言论出版结社)

如同后世苏维埃的严酷统治一样,绝大多数富人、中上层、读书人的自由被剥夺,齐国施行多数人(底层平民)对少数人的暴政。

这,就是帝国的代价。

帝国子民失去的只是自由,那些被帝国打败的敌人,失去的则是全部。

总数超过四万俘虏被送往各地矿场,开启他们的赎罪之旅,主要包括幸存的建州八旗,朝鲜王军、五百二十名东印度公司水手,以及一支千人规模的哥萨克雇佣军。

由于辽南被齐军占领,进入辽东的五百多东印度公司职员无路可逃,他们很多人跟随清军一起退守宁古塔,最终都被齐军俘获。

对于这些人的处理,武定皇帝表现的非常仁慈,只是将其发配到各地矿场服役。

只对东印度公司头领科伦进行了无害化处理也就是凌迟处死。

此外,皇帝还格外开恩放走了两个荷兰水手,章麻子叮嘱两人,让他们尽快返回雅加达,向东印度公司索巨额赎金,否则东印度公司的员工们可能会面临终身挖坑的悲惨命运。

对付统制公李舜义,皇帝的处理方式是炮决,用一颗十斤重的红衣大炮炮弹撕裂了统制公的身体,手段和后世某家族方式差不多。

剩余朝鲜兵被发配到最危险的开原煤矿,余生皆用来支援大齐工业革命。

考虑到那些煤矿经常发生瓦斯爆炸透水塌方等事故,他们会死去大半。

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血腥的,残忍的,武定皇帝对俘虏的处理干净利落,没什么拖泥带水,赢得了各方一致好评。

对哥萨克骑殖民者的处理表现的颇具创造性。

在库页岛上吃过人肉的三百多名哥萨克人,全部被砍去左腿,驱赶至原野,在豺狼虎豹中荒野求生。

剩余的七百多人进入煤矿。

据参观过矿场的大祭司描述,在各地挖矿的各国俘虏,宛若置身地狱:

镇抚兵对俘虏们进行功德林(齐国集中营的统称)式管理。

矿工每天工作七八个时辰,食物只有豆饼、胡萝卜、草籽、荞麦、红薯之类的食物,每天都有人因累饿或营养不良死去。

矿井之上,白杨钻天、垂柳蔽日,苍松一年四季郁郁青青,桃花、杏花,还有那白皑皑的槐花盛开,空气里漾起扑鼻的馨香,蜂蝶起舞,雀鸟歌唱,风景宜人。

然而矿井之下,却是巷道异常狭窄,宛若地狱。

很多地方仅容一人爬行,采煤工几乎直不起腰来。没有通风设备,全靠自然通风,巷道里又闷又热,煤尘飞扬,就像一个大蒸笼。

俘虏们挖矿时,采用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提到的长竹筒插入煤层中排出瓦斯,因为效果不佳,经常发生爆炸。

俘虏们光着身子干活,因为只要挥舞十字镐,要不了多久,就会汗流如雨、全身酸痛,呼吸困难。

当然,没人敢随便昏倒,因为昏死之后,就会被当成死人丢进“万人坑”。辽东各地矿厂边就会有一个或两个“万人坑”。刚开始的时候,矿工死后,大齐民政官还给一个薄棺材,后来两人一个,再后来直接扔掉完事,甚至把重病缠身不能劳动但尚存生息的俘虏也扔进去·······

矿场规定,为防止瓦斯爆炸,只有工人上下井时才点点灯,采煤时只能摸着黑干。

每个工作面只有锨头、麻包、铁镐、“蛤蟆”锤子、钎子、筐头等。

此外,巷道因为常年积水,没有也不可能给他们准备排水机械,所以俘虏们只能站在水里干活!通常下矿三天后,小腿以下就会腐烂泼破皮·····

佛朗西斯科听说,矿工们每晚躺下前必须用秫秸把脚指头隔开,否则次日就会粘到一块·····

太初元年六月二十八日,

经过深思熟虑后,刘招孙决定将皇位禅让于太子刘堪,即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武帝。

刘招孙的决定是明智的,毕竟刘堪已于去年称帝,若是因为自己恋权而废除,那就不免太过儿戏。

武定皇帝先给群臣下了一道圣旨,大致是说,为了区别于唐宋两代禅位的帝王(唐高祖李渊,宋高宗赵构),群臣必须详细议定礼仪流程,绝不可“礼无所采”。

这次禅位大典也成为穷兵黩武的刘招孙,为自己举办的一次奢华无比的政治告别仪式。

当然,武定皇帝并没有因此放权,只是幕后操纵。

禅位诏书下达后,朝廷吉定储位,以今年为太初元年。

礼臣商定好禅位大典的礼节并详细订立流程。

首先在禅位大典前,派遣官员祭告天地太庙社稷,并在大典当日有司各部设立,礼仪法规,仪仗卤薄,具体如下:

在太和殿设太上皇御座,正中设宝案,大殿左右设长条大几案,在宝案稍南,东西两侧摆放。

殿外,在太和殿丹陛中设黄案,殿前陈仪仗卤簿,太和门外设步辇。午门外依次陈设五辂、驯象、仗马、黄盖、云盘等大驾卤薄。

大典开始前,内阁学士钱谦益奉传位诏书陈列于大殿内的东案,礼部官员陈列贺表于西案,大学士等前往乾清门请皇帝御宝摆放于大殿内的左侧几案。

宣布完毕后,将表诏放回原案,退出。

赞礼官赞“兴”(起身),嗣皇帝刘堪(因为年幼,由太后金虞姬代替)退再次立左旁(大殿西侧)。

大学士钱谦益、侯询二人在太和殿御阶前跪下,左侧大学士请皇帝御宝,跪奉太上皇帝。

刘招孙亲自把御宝授予新皇帝,金虞姬代替皇帝跪受皇帝之宝。

然后将御宝交给右侧大学士,大学士跪接御宝,将其陈放于大殿右边的几案之上。

新皇帝前往拜位,乐作,赞礼官赞唱:“跪(跪下),叩(磕头),兴(平身),金虞姬代刘堪率群臣向太上皇帝行九叩礼。

赞礼官赞“退”,乐止,禅位大典礼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