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三剑客(1 / 1)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内地在解放粤省过后,并没有下一步动作,但是悬在港府的这把刀依旧存在。

这场‘港岛危机’要持续接近一年的时间,随着朝战爆发,内地参战,这场危机才会消散。

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会认为,内地卷入一场大战,无暇顾及小小的港岛,房地产自然就开始升温。

可以说,1951年到1958年属于港岛房地产第一个黄金期。

内地涌来的资金,和大量需要住房的民众,港府政策推动及利益驱动下,形成了一拨建设热潮。

直到1958年,港岛房地产供大于求,才大跌70%。

后面还有银行挤兑风波、六七罢工、石油危机,这些都会让房价和地皮大跌。

这些都是吴光耀的机会!

后世的四大家族,就是因为有此眼光,才跻身巨富的行列。

经过半月的准备,长江实业终于人员齐备,形成了一个拥有十几名员工的房地产公司。

这其中对自己最重要的三位,分别是史俊、黎星、修焱兵。

三人的分工不同:史俊负责寻找地皮作为储备、对外的联系应酬,打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

黎星负责楼宇的设计、施工,把控房产质量和成本,和港岛一建联络,所有建设的方方面面。

修焱兵则负责行政管理,后期还有对外销售。

吴光耀对三人寄予很大的希望,希望他们像后世的‘三剑客’(郭德胜、李兆季、冯景喜)一样,辅佐自己,成就地产大亨。

三人的才华无需置疑,凭借吴光耀的名气,自然是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

再说,吴光耀每次招聘大将,必在港岛大肆宣传,弄到人尽皆知。

所以,自然能做到真正的招贤纳士!

......

吴光耀大肆招聘,自然也引来港岛人的瞩目。

很多人都想不明白,为什么吴光耀偏偏在这个时候,成立房地产公司。

高陞茶楼,吴光耀应邀而来。

走进一看,何显、何宏燊、郑裕桐、何善衡、李兆基、钟子光这些人尽数在此。

吴光耀一愣,这是要商量什么大事吗?

“各位老哥,今天这是唱哪出?莫非觉得我一个浙省人,人单势孤,你们粤省人要联手欺辱我?”吴光耀难得讲了一个二十岁年轻人该说的话。

几位一愣,心里直呼冤枉!

这一群人加起来,还没有你一个人有钱有势。

“不敢,吴老板好大的威风,杀得老牌英资洋行掌门人落荒而逃,我们这些小商人算得了什么!”何显开口调侃道。

这些人之中,吴光耀和何显关系最为密切。

当初吴光耀找上门,三言两语就谈上了一笔上百万的生意。

当时,吴光耀的话并没有什么破绽,自己拥有老凤祥这个招牌,也不可能是骗子;

再说钱财都是澳门结算,何显自认为还没有人敢在澳门骗自己。

“哈哈,何大哥果然耳目神通广大,港岛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你的法眼!”

何显一囧,乔治·马登开庭前离开港岛,基本算是个秘密;也只有那些有心人,才能发现蛛丝马迹。

看来何显的情报小组不仅在澳门有,港岛也有啊!

“好了,你们两位就不要互相恭维了,听得我们都惭愧了!”何善衡笑着说道。

此时的港岛有这样一个情况,那就是在这些茶楼、酒肆,经常聚集着来自各处、各行的商人。

大家聊实事,聊局势,本来不认识的人,亦可以聊成一堆,成为好朋友。

俗称‘三剑客’的李兆季、冯景喜、郭德胜,就是这样勾肩搭背结识的。

新鸿基房地产,也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了。

点上一些点心,吴光耀开始吃了起来。

“光耀,听说你打算进入房地产行业?”何显再次开口道。

“不是打算,而是已经注册了公司,并且招聘完成。”

“可是现在港岛人心惶惶,都在担心那边打过来,这个时候进入房地产风险太大了吧!再说港岛的地产业,一向由英资财团垄断,华人很难分一杯羹。这里面的水,深啊!”

吴光耀差点把点心喷出来,不过也呛到了自己!

大家看吴光耀听到何显的话,居然差点呛喷了,显然觉得这是对何显的话,有一种轻视。

吴光耀看大家的表情,知道大家误会了。

自己不过是感觉何显的断句,太有深度了!

“别误会,别误会,我只是想起了一些事情!”吴光耀赶忙解释道,不解释不行啊,不能让人以为自己如今身家高了,就看不起以前的合作伙伴了。

“各位大哥,我一般不给人分析这种商业机密。不过大家既然都是朋友,那我就讲两句。所谓人弃我取,人取我与。正是因为地价便宜,我才进入地产行业。此时港岛虽然地价低了,但是房价却是高昂。郑兄,你应该深有体会吧?”

郑裕桐点点头,然后说道:“我岳父一家不是想来港岛住嘛,好家伙,一套1200英尺的房子,房租只要500港币,但是还要两万港币的顶手费。这搁前几年前,顶手费都能买一套房子了。”

大家纷纷点头,大环境就是这样!

吴光耀继续说道:“房价为什么这么高,还不是因为供需关系。内地这次来了上百万人,能买得起房子的也比比皆是,发展房地产根本不愁买不出去。房价高,地价便宜,这就是我进入房地产的原因。”

“地价如此便宜的原因,自然是怕那边打过来,大家都怕投资打水漂。不过,我敢赌一把,英资不敢赌而已。”

吴光耀的话,让一桌的人都沉思起来。

确实,抛开港岛前途问题,现在做房地产真的很合适!

可是,有多少人敢赌呢?

又有多少人,有那个资本进入这一行呢?

百万资金在这一行,也只能算小打小闹!

“各位大哥,今天叫我来,莫非有什么想法?”吴光耀看大家脸上变化莫测。

不过吴光耀推测,像李兆季、郑裕桐这些人,还不够资格进入房地产,因为他们拿不出几十万的资金入股。

何善衡、何添这些人,也基本没有可能,因为他们最近可能要考虑,去欧美考察银行,后续准备成立恒生银行的事情。

唯独有实力的,也只有何显、何宏燊、钟子光三人。

果然,钟子光率先开口道:“光耀,不瞒你说,我们这些人一向看好你,觉得你做生意就是稳赚不赔。所以,你的房地产生意,我们能不能入股?当然,你要是不方便,就当我们没有问。”

吴光耀笑了笑,爽朗的说道:“房地产这门生意,哪有一个人就能做完的,哥哥们愿意入股,一切好说。大家就按出资比例,分配股份。公平公正!”

吴光耀也不怕他们出资太多,再多能多的过自己吗?

果然钟子光出资30万,何显也出30万,何宏燊出资20万。

说实话,几十万港币,吴光耀都没有放在眼里了,不过这样合资做生意,显然有个好处,那就是人脉。

三人一共出资80万,加上自己岳父的50万,最后吴光耀把自己的资金提高到170万。

如此一来,长江实业将有300万港币的资金,足够囤大片的土地了!

霍英东1954年进入房地产,资金不过一两百万,不过撬动的资金很多。

这300万港币的资金,吴光耀打算储备土地为主,大部分的土地需要1954年的时候,才筹备开发高楼。

港府是1955年取消5层限高令,自己完全可以提前筹备修高层的设备、材料,以及打好地基。

口头约定了出资比例和股份占比,郑裕桐、李兆季投来羡慕的眼光。

谈完这事,吴光耀对何善衡开口道:“善衡兄,你们最近是不是在考虑,把恒生银号变成银行?

何善衡一愣,吴光耀是怎么知道的,要知道这个想法大家才开始萌发。

“光耀,你怎么知道这些?不错,我们是准备发展成银行,不过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所以我们打算先去欧美考察,然后再建立自己的公司制度和规章。这样一趟流程下来,没有个两三年,是不会正式发展银行行业的。”何善衡越发的看不懂吴光耀了,这难道港岛上上下下的事情,都瞒不过这位了吗?

“我猜的,华夏建国,欧美立马实行封锁,你们银行在内地的业务,怕是受影响严重。再加上港岛百废待兴,正是需要华资银行的时候,你们要不考虑发展成银行,岂不是落后于别人!”吴光耀说道。

吴光耀内心在想,等朝战的时候,美利坚封锁内地更厉害,到时候恒生的内地业务全部要停。

自己提及这些,自然是想先参一股恒生银行;

为1965年的时候,全面掌控恒生银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既然自己知道了恒生银行,会在1965年港岛发生银行挤兑事件的时候,会被汇丰银行控制。

吴光耀自然不会考虑,1965年以前发展银行了。

到时候,自己控制恒生银行,可比汇丰银行控制的好多了。

“原来你也是分析出来的,我还真以为你会神机妙算呢!”何善衡开玩笑的说道。

吴光耀也假装开玩笑的说道:“如果成立银行,希望善衡兄考虑一下我。一成股份我不嫌少,三成股份我不嫌多!”

何善衡一愣,虽然吴光耀是开玩笑的说,但是怎么都像认真的!

“到时候会考虑你的,不过三成股份你就不要想了,我们创始人都还没有这么多的股份呢!”

吴光耀打个哈哈,说道:“我无所谓,只要有你们银行的股份就行,我这是做长期投资的生意。”

吴光耀并不会打算在1965年,给恒生银行如何的建言献策,这样只会改变历史。

等1965年,自己收购了恒生银行,自己有大把的策略,让恒生银行超越渣打、有利之类的,就是汇丰银行也能在新世纪之前超越。

银行的主要收入,无外乎一个贷款;主要亏损,也是贷款。

自己正好知道,该给那行产业贷款,该给那个富豪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