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方不断的投入兵力,战团越来越大,若是能从天空鸟瞰下去,就见这片战场上到处都是横冲直撞的兵马,已杀得昏天暗地、日月无光。
一彪身披素白劲服,披挂半身轻甲的骑兵,由前排平举骑枪的甲士撕裂开敌阵,后列健儿挥起雪亮的马刀挥砍厮杀,污血如泉,便又从那些溃乱的鞑靼骑兵身上喷溅而出!
肃州龙家的焉耆人,无论数目也有实力固然不及回鹘、党项,可是当初依附于归义军时,主要司职牧养马群与其他畜牧,族民也以轻捷善斗而闻名。兵刃纵横决荡,敌骑便仍如被狂风卷过倒下一片,破甲裂肉声,也变得格外激荡起来!
厮杀混战持续了好久,双方战马也已开始喘起了粗气而回鹘后阵的骆驼骑兵,却在这个时候也朝着后唐部族军的斜侧撞杀了过去。
虽然双峰驼做为做为冲锋陷阵的军骑,不及战马的爆发力更强,然而按俗语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那些鞑靼骑兵所乘体形就相对矮小的蒙古马,就见比自己身体大上几圈的动物直撞过来又因骆驼身上还散发出一股独特的气味,竟使得一些战马扬蹄惊嘶,而直接将骑乘在背上的骑兵掀翻了下去!
由归义军阵中杀出,去支援回鹘骑众的锐骑,也以股一往无前的劲头,直接撞向定难军的党项骑阵,噗噗入肉的闷响声,铿锵激荡的兵刃相击声,亢奋癫狂的惨杀声,以及马儿希聿聿的悲嘶声交织响起也将这场战事推向了白热化!
现在的归义军,固然不及张义潮在世那般威震河西,藩镇掌控的疆域大幅缩水,仅剩下瓜、沙两处军州,也唯有肃州龙家愿意共同进退先前若不是魏朝牵涉河西局势,甚至还会被甘州回鹘杀至城下,只得请求结为父子之国的份上
可是如今内附中原,重归汉土,归义军将士心中也有了底气当年有义潮公,带领我们的父辈祖辈,喊出归国的口号驱逐吐蕃,豪取沙、甘、肃、鄯、伊、西、河、兰、岷、廓十一州之地,安抚诸族归顺,又是何等的风光?
当年我等陷于河西惨遭外族欺凌压迫,民生凋敝,先人日夜思归唐朝之时,尚且有议潮公振臂高呼,重振我汉儿声威。只可叹朝廷糜烂,而于中原有黄巢祸乱天下之时,藩镇内又逢夺权内乱,致使甘州回鹘等势力趁机再度做大,又将河西与中原隔绝开来
然而中原汉家江山,现在也已是我们的靠山,而长安通往西北诸地的道路也已完全打通。为保我汉儿能永为河西之主,子孙后代永远能挺起腰板做人,也不会再任由外族统治。什么定难党项、河东沙陀,亦或北地鞑靼杂胡当年我们的先人能得地四千余里,杀得各支部族臣服,这一辈的归义军将士复归汉土,有魏朝倚仗,自然也可以做到!
而战事愈发激烈,也激起了党项诸部的凶蛮之气,稳坐在战马上观望战事的定难军节度使李仁福面沉如水,眼见魏朝归义军、焉耆部陆续也派出部曲加入战团他朝着一侧把眼乜去,终于把手一挥,又勒令随他拓跋部一并出战的党项其它部族,还要继续添将添兵,而同魏朝侵境的敌军继续鏖战下去
※※※※※※※※※※※※※※
直至鲜血遍野,伏尸枕藉。由曹仁贵统领的归义军,斛嗢素统率的回鹘军,以及肃州龙家焉耆部骑众,与李仁福统掌的定难军党项诸部、鄜延镇部族军各自都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代价。
不过对于守方而言,这样的战果,也足以使得魏朝暂时无法再往鄜延镇腹地侵攻。双方战至人困马乏,疲惫不堪,也只得暂时鸣金罢战,各自退返数里,并安营扎寨加以整顿。
然而清点阵亡伤损的兵马数目,由党项八部所组成的定难军部众,各自还要单独计算折损的族人数量。入夜时分,大批的士兵拖着疲惫的身子进入营帐,甫一躺在塌上便昏沉沉的睡去,还有不少伤兵在席上辗转反侧,仍不住的呻吟哀嚎而一处大帐当中,倒有人忽的恨声说道:
“李仁福说得好听,说什么比起北地杂胡,到底我等党项儿郎性命更为精贵可是到底不还是要我们几个部族添兵前去填命送死?”
说话的那个人,却是党项八部当中往利氏的首领乌罗弋,很明显他已对如今身为定难军节度,同样又是统掌党项八部的李仁福很为不满。而除了这个乌罗弋,竟还有其它三支部族的首领也都盘坐在大帐当中其中名为苏零则的费听氏冷笑一声,便接茬说道:
“我等党项羌尊奉白石大神,而拓跋部笃信佛教,本来便非我羌人族裔。当初鲜卑人厉行汉化,不愿奉从者便流徙远方,而后拓跋氏入我党项羌族,便是为势所迫。
先前便因为定难军投从沙陀晋人,我等便枉遭魏朝兴兵大举侵袭洗荡。如今还要为鄜延军抵挡魏军,我等却又能落得多少利处?拓跋李家,对晋地沙陀也着实太过殷勤,呵呵,只怕也没把我等诸部当做同族看待”
苏零则之所以如此说,则是因为当年被唐朝赐予李姓的拓跋氏,祖上也的确就是鲜卑族。而党项则是属于古羌族的一支,西羌人为先祖,于汉朝时节大量内迁至河陇及关中一带;至于拓跋鲜卑兴于大兴安岭,在南北朝北魏时期大批迁至中原。
虽然拓跋氏已融入党项,可真要是追祖朔宗,与党项其它部族祖上血脉确实不同。时至今日一些族群的风俗,甚至也仍有差异。
然而拓跋氏却是后来者居上,逐渐成为党项八部的首领,而其余七部本是羌人血脉后裔的族民,反而要受先祖为鲜卑人的拓跋氏掣肘所以早年闹起叛乱,动辄冲突,本来也是常例。
即便到了宋朝时节,拓跋部于定难军五州扎下坚固根基,拉拢党项其余部族齐心自据一方,为建立西夏国打下根基可宋太宗赵光义便曾向归附中原,而后叛宋降辽的李元昊叔祖父李继捧询问“汝在夏州,用何道以制诸部?”,而李继捧的答复则是“羌人鸷悍,但羁縻而已,非能制也”说白了以他个人的立场,就始终没有认为拓跋氏出身的自己,与其它党项部族不算血脉同源。
然而当年拓跋部李思恭、李思谏兄弟为唐朝抵御黄巢反军,受封定难军节度,党项其它部族因此也得以至夏、绥等五州扎根繁衍既然是受了拓跋部的恩惠,党项其余七大部族纵然心怀不满,也能按捺下来,认同拓跋部为党项八部共主的地位。
可是今时不同往日,虽然唐朝覆灭,定难军拓跋部先从梁国,再附后唐,起码在选择阵营站队这件事上,已经与党项几支部族的首领产生分歧再经历魏朝大肆洗荡定难军,藩镇内部有叛将弑杀拓跋氏节帅,乃至如今又要为后唐出战,葬送自己部族的儿郎性命
既对我有利,那边认同你是我们民族的首领,可是如今我们觉得你立场选择偏差,便是要致使我族裔受株连灾厄的祸害所以已有党项几部首领的怨懑情绪与日俱增,甚至也有了要扳倒拓跋部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