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雪中送炭,李渊交底(月底求票)(1 / 1)

大隋第三世 碧海思云 2550 字 2021-03-15
请收藏本站,并多收藏几个备用站点:

晚上。

太极宫御书房内,李渊打开了一份长长的名单,这是一份反对西巡的请愿书,上面的签名密密麻麻的,名字之多足有一百六十多个,他们的理由是御驾出巡,声势浩大,沿途官员献食万千,劳民伤财,容易引发地方百姓不满。

虽然朝廷财政紧张是事实,但是这份请愿书却和财政关系不大,财政紧张是户部的事情,跟其他大臣没有任何关系。

而他们这份以财政紧张为理由的反对西巡请愿书,既没有主管财政的萧瑀、主管民政的陈叔达签名,也没有两部尚书侍郎签名,所以那些人根本就是狗捉耗子瞎操心。

根本原因实际就是灭佛事件、和军功制影响了官员和大族的切身利益。

在去年灭佛事件当中,朝廷获得了大量田产,道门见势不妙,主动献出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惩治地方恶霸所得。朝廷有这些田地在手,一方面推行均田制,使大量避难于世家庄园的灾民不愿当奴仆佃户,逐渐离开庄园,返回家乡登记受田。大量灾民返乡,严重影响到了官员和拥有大量田产的万关陇贵族的利益,现在在巴蜀和荆襄各大庄园种地的人以关中和中原灾民为主,因为一纸均田令,所以他们的庄园只剩下极少当地佃农和本家奴仆。你有田地再多,但要是没人种地,照样没有收成。

另一个方面,是军功制的推出,使军中将士有了希望、有了期盼,他们不再逃跑,而是安安心心的接受训练,多加训练便是一支强而有力的军队,这对一些盼隋日久的人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

李渊可以容忍官员们为了自身利益反对西巡,甚至还会想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但他不能容忍那些直指自己和军功制的人。

而在幕后的操纵的正是独孤派,像于筠等人都是独孤派在朝廷中的骨干。

还有很多官员,要么是独孤派的子弟,要么是独孤氏的门生故吏,他们构成了独孤派在李唐王朝的庞大势力。

其实李渊并不反对官员们拉帮结伙,更不反对党派间的权利之争,作为皇帝,李渊甚至鼓励这些派系的存在,因为众多派系的存在有助于他对朝廷的掌控。但某些派系把目标转向他李渊,挑战他的权威、威胁到他的王朝,这就超过派系之争的底线,上升到和他李渊争斗了。

这次独孤派煽动关陇贵族、朝中大臣向他施压。要求他李渊放弃西巡,他决不能容忍。

有了这个契机在手,这无疑给了李渊利用‘李秀宁盗来的信件’收拾独孤派之机,只要亮出独孤整写给杨侗的信件,那他对付独孤派的时候就显得冠冕堂皇,而一个西巡之风,就是李渊要看独孤派有多少人在朝廷之中,有多少人对自己不忠,如今来看,李建成献出的这一计划是成功了的。

让他犹豫的原因在于关陇贵族手中的私军,这些人是关陇贵族为了应对乱世而募集的关陇精壮,加起来足有数万人,这些各家死士装备精良,训练有素,除此以外,各家还有很多青壮家丁奴仆也一直在接受训练,精锐程度不比李唐的精锐之师差,虽然他们散布于各地,可一旦集中起来,足以颠覆江山。如果谋事不密,被各家事先知晓,内战立即爆发,一旦隋军到来,李唐王朝就完了。

但不管怎样,李渊都要在隋唐大战到来之前,不惜一切代价拔掉这支威胁巨大的军队,即使短期内朝野动荡,也在所不惜,可到底是快刀斩乱麻,还是钝刀子割肉,李渊还没有想好。

正考虑时,一名宦官在门口禀报道,“启禀圣上,窦相国和赵驸马求见。”

李渊双眼一亮,忽然起到办法了,于是说道:“宣他们二人进来!”

片刻,窦轨和赵慈景匆匆走进御书房,两人躬身行礼道:“微臣参见圣上!”

“平身,坐吧。”

“谢圣上。”两人深施一礼入座。

“不知你二人晚上前来,所为何事?”

窦轨对赵慈景道:“京兆尹,劳烦你把发生的事情告诉圣上。”

“喏。”赵慈景连忙起身,向李渊说道:“圣上,大约在一个时辰前,有人在城内说李密败亡,隋军大举压境,城内一片恐慌;微臣已经抓了数百名传播谣言之人,从他们招供来看,应该是被同一批人指使而为,微臣怀疑是隋军所为。”

窦轨也补充道:“这些都是普通人,他们收了别人钱财,从描述上说,应该和纵火烧粮那伙人脱不了干系。”

“抓到人了吗?”李渊追问道。

赵慈景迟疑了一下道:“微臣正在全力追查,只是这些人口音和襄阳百姓一模一样,隐藏得很深,微臣一时半会查不出来。”

“真是没用!”

李渊极为恼怒的怒斥道:“上次纵火事件就险些抓到人了,却被他们逃脱干净,这次又被他们逃脱,到底要让他们在襄阳兴风作浪多久,你这个京兆尹才能给朕一个满意答复。”

赵慈景低声道:“微臣会加大抓捕力度,一定会给圣上满意交代。”

“好吧!朕再等几天,你可要抓紧了。”

“微臣明白了。”

李渊还是比较满意女婿的态度,他这才转移话题道:“既然外面很乱,你先下去追查吧”

“喏。”

赵慈景离开不久,窦轨担心道:“圣上,驸马秉性刚直,不够圆滑,应付不了阴谋诡计,微臣觉得他不太适合当京兆尹。”

“朕也知道慈景查不出来。”对于赵慈景的为人,李渊再清楚不过了,之所以让他当京兆尹,便是赵慈景太直,让那些藏在暗处的人觉得君子可欺,纷纷跳出来捣乱,以便于一网打尽。而李渊真正的利刃其实是他的武川司。

“那圣上为何……”

“慈影一心一意的瞄准着隋军细作,从方向上就犯了大错。因为纵火焚烧粮食和武川司官邸的人,根本就不是隋军细作,而是我们‘自己人’。”

“到底是何人所为?”窦轨心下吃惊不已。

“纵火案发生不久,武川司便送来了调查卷宗。”李渊说着,从一个抽屉取出了一份文件,递给了窦轨:“窦相自己看吧。”

窦轨迅速的浏览了一遍,有些不可思议的说道:“竟然是独孤氏?”

“纵火之贼所逃里坊皆有独孤氏子弟、门生的宅子,而一些宅子的侧门、后门上还残留一些血迹,但是过不了多久,这些血迹便被清洗干净。只是朕觉得证据不足,因此不了了之。”李渊说道。

窦轨点了点头,这确实有嫁祸独孤氏的嫌疑,没有确凿证据,不胡乱抓人确实是合情合理。但是他也知道圣上对自己说起了这件事,必有下文。

果真不出窦轨所料,只听李渊说道:“朕现在有足够证据,证明是独孤氏所为,前不久,平阳从紫微宫取到一些独孤氏与杨侗往来的信函,我们很多次重大失败,皆是独孤氏事先把消息透露给杨侗。”

李渊说完,又将厚厚一沓信函递给了窦轨,这些信件摆得很的技巧。第一封便是独孤整泄密关陇贵族合力围攻大兴宫的信件。

在这起事件当中,窦抗为首的一干窦氏中流砥柱尽亡,窦琮也被杨侗生擒活捉,若非李渊出重金赎回,此刻恐怕早就成了一坯黄土,此之以后,窦氏实力大减,在面对独孤派的时候,总是处于弱势的地位。

窦琮回来以后,也一直在调查泄秘元凶,他们怀疑过与隋朝有关系的萧瑀、宇文士及;甚至怀疑过李世民,因为窦氏支持的是李建成,窦氏实力大减的话,对李世民好处无限,他们怀疑过很多很多人,但始终都没想过拥立李渊反隋的独孤整。谁想到,独孤整这个老贼为了打压窦氏,竟然不惜干出了卖国这种事情,那可是李唐离成功最近的一次啊,就这么被独孤整坏掉了。

窦轨看完,只感到怒火万丈,这里既有家仇,也有国恨。

接着,他又看了第二封,这是独孤整写的最后一封信,就是承诺献出九成土地、助隋军破城那一封。

“好一个心狠手辣的独孤老贼。”窦轨只看两封,便不再看了,他此时此刻恨不得把独孤整从坟墓里挖出来鞭尸,恨恨的问道:“圣上,决定怎么做?”

李渊知道时机成熟,忧心忡忡的说道:“朕也很想为朝廷和牺牲的将士们讨还公道,但我大唐王朝处境极为不妙,要是朕对独孤氏下手,恐怕独孤派的世家利用手中的兵力谋反,真要那样的话,我大唐就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稍不留神就会陷入万劫不复的绝境。”

李渊在军事和战略比较薄弱,但权势斗争却是他强项,他就是关陇贵族之一,对关陇贵族各种关系了如指掌。他知道关陇贵族放大到天下时确实是一个整体,但内部斗争十分严峻,首先是独孤氏和窦氏为了争夺关陇贵族首领,明争暗斗了几十年,在这几十年中,独孤整和窦威谁也奈何不了谁,至于下面的家族则分别站队。

当年独孤整大力支持元家夺天下,李渊只是备选之人,而窦威则全力支持李渊,最后元敏等元氏杰出子弟死在了李密之手,无奈之下,独孤整才全力支持李渊,所以李渊更加亲近始终如一的窦氏,立国之后,窦威、窦轨、窦抗、窦琮、窦琎等等杰出人物尽皆得到重用,反观独孤氏,只有独孤整、独孤怀恩步入朝廷中枢。

现在,他打算以窦轨为突破口。

“确实不能轻举妄动。”

窦轨想到独孤整愿意和隋朝里应外合的信件是几个月前的事情,恐怕独孤氏早就有了造反的准备了,而焚烧粮食只是他们向隋朝证明忠诚的第一步。

“连独孤氏都无耻的背叛,朕现在很担心各家私军。”李渊悠然道:“历朝历代都不容许不受朝廷控制的军队,隋文帝在开皇六年便收了关陇贵族数十万部曲,当时没有哪一个家族反对。朕更想不通的是,大家明明都是朝廷寄予厚望的人,各家各族也都有人身负重职,只要大家兢兢业业、尽忠职守,朝廷根本不会无故去针对任何人,就算有人图谋不轨,这点兵马根本应付不了朝廷大军,既如此,为何还要保留私人部曲?”

“圣上,其实军队的作用是为了保护自己利益,大家害怕失去土地和财富,所以才不肯放下军队,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谋反之心。”

“对于任何一个帝王而言,最重要的是江山社稷的稳定;而不受帝王和朝廷控制的军队便是社稷之敌。窦相现在也看到了,独孤派的私军已经成我大唐最大的威胁,其危害之巨远远超过外部之敌,朕能不急吗?要是大家都没有私人部曲,自然不会给朝廷带来剧烈动荡。”

窦轨毫不犹豫的说道:“圣上所言极是,眼下任何一人都与大唐是荣辱与共的关系,这时候确实应该团结一致,各家私人部曲骁勇异常,在朝廷危难之时应该出来为国效力,而不是充当一家一户的看门犬。微臣愿意把窦氏的部曲交给朝廷,用来与隋军作战,但只有五千人左右,恐怕对朝廷的帮助不大。”

“还是窦相明白事理,朕心甚慰。”李渊大喜过望,只要窦轨开了这个头,那么窦派的私人部曲也能为国所有。

窦轨心知任何一个皇帝都欣赏忠臣烈士,只要自己一心一意忠于李唐,哪怕李唐事后败亡,杨侗说不准会对窦氏也会网开一面,若是像独孤氏这般两面三刀、风吹两边倒,肯定不得善终,所以他早已将窦氏定位为李唐忠臣之列,愿意配合李渊一切政策。再想到隋朝的土地政策,于是又说道:“当下国事艰难,微臣觉得均田制、军功制有利于百姓归心,将士效忠,决定捐献九成田地、九成家奴和一半财富,剩下的已经足够窦氏数世所用了。”

“好,好,好!”哪怕是喜怒不形于色的李渊,此时此刻也被窦轨雪中送炭的壮举深深感动了。

“既为朝廷之臣,自当与朝廷共患难。”窦轨表示忠诚之后,又说道:“微臣觉得很多官员和家族都被独孤氏蒙蔽,愿意出面说项。”

“如此甚好。”李渊沉吟一下,又说道:“其实朕明白独孤老家主不满的原因。”

窦轨连忙问道:“圣上,是何原因?”

李渊说道:“朕其实跟独孤老家主谈判过不止一次,第一次谈判,是世民与晋王妃成亲的时候,我们那时尚未起兵,老家主承诺游说独孤派全力支持朕夺取天下,但条件是让世民为世子。”

“真想不到。”窦轨闻言骇然。

“确实令人想不到。”李渊冷冷一笑道:“立长不立幼、立嫡不立庶乃是千古不变的铁律;而且建成仁慈大气、宽厚雅量,,处事面面俱到,有理有据。在朕为隋朝效力的时候,他在家里尽父兄之责,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将弟弟妹妹照顾得无微不至;弟妹敬他爱他,族中子弟也崇拜他,这样的人无疑是继承人的最佳之选;而世民性子刚烈,虽智勇双全,可他赌徒之性太重。朕觉得天命要是在我大唐,一统江山之后,天下需要的治理,而不是四处开战,以世民的性情而言,若他继承国祚,朕很担心他成为第二个杨广。杨广有文帝之积累,国库充裕,钱粮到处堆积如山,尚且不够杨广挥霍,要是世民也这么来折腾大唐,积贫积弱的大唐完得会更快。”

“所以,朕需要的继承人当有文景之能,而建成显然是不二人选。如此一来,朕怎么可能接受独孤老家主的条件?”

窦轨心下凛然,想不到李渊竟然看得这么长远,而后面发生的事情也恰恰印证了皇帝的推测:不管是朝廷如此混乱、李唐如何危险,李建成总能安抚下来,堪称是大唐的萧何,这不是文景之能又是什么?而李世民在军事上不是大胜就是大败。

“第二次谈判就是大兴宫刺杀杨侗那一起事件。独孤老家主的条件是希望独孤怀恩出任六部尚书之一,而且指明要兼掌一国民政的民部尚书,朕知道只要答应了这一次,我大唐朝廷就永无宁日,所以朕还是没有答应他,而是任命独孤怀恩为工部尚书。朕万万没想到,老家主还不满意,名义上认同了,也出了人力,可转眼之间却把我们给出卖了。之后,还有多次谈判,老家主当然得不到自己所要的权利和职位,于是就辞去了相国之位,可后来又后悔了,打算让独孤怀恩继承他的相位。”

李渊苦笑道:“要不是秀宁冒死盗取这些信函,恐怕朕死了都不会想到是独孤氏搞的鬼。”

窦轨心中大怒,他丝毫没有怀疑李渊说谎,因为独孤氏确实对豆卢宽入相一事耿耿于怀。

事实上,李渊也的的确确没有说谎,都到了这一步,独孤氏已经成了必除之首,坦诚对待一心一意效忠自己的窦轨,更能让他安心,更能让他对自己死心塌地。